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10.12

槟州申办独中谁买单?(直挂云帆)



当关丹独中的批文存在着争议的当儿;当昔加末独中的呐喊声未止息的当儿;我们又听闻有人建议在槟城恢复昔日的中正夜学云云。
我对这样的建议的第一个反应是“不现实”,也“不合时机”,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们都没有听说槟州缺少独中,或5间独中爆满,非得增加独中不可。
我尽量用历史来陈述槟城的华文教育,以便我们能较为客观地了解“华文中学”的变迁。
60年代之前,也就是改制前,槟州的华文中学大约不下15间,但在1962年不得不遵循1961年的教育法令(根据阿都拉曼达立教育报告书拟定)后,槟州就有9间华文中学转成国民型中学,仅剩下韩江中学未接受改制。在那个时候,原本存在的“槟城中学”、“尚德中学”及“中正夜学”也就因时局的变化而消失了。当时接受改制成国民型中学的有钟灵、槟华、菩提、协和、圣心、中华、修道院、日新及恒毅共9间。在1976年后又加多一间“北海钟灵中学”,一共是10间。
除了韩中不改制外,也有国民型中学衍生出“独立班”,而后发展成“私立中学”,再后来统称为“独立中学”的。这些与国中同名的独中有“钟灵”、“日新”、“槟华”及“菩提”。这样一来在60年代之后,槟州就有5间独中和9间国中(国民型),70年代再加一间。
“独立班”或独中的出现是因为改制后的中学得按政府的规定收生,只有独中可收容考试落第生和超龄生。
就全马来说,在当年改制的中学在西马共有55间,其中有21间增设独立中学。不改制的独立中学有16间,两者加起来总共有37间独中。
至于东马方面在加入马来西亚之前或之后的调整下,沙巴有了9间独中,而砂拉越则有14间独中,加起来23间。如果连同西马的独中,马来西亚共有60间独中(90年代新山宽柔在古来增设新校园)。
有关华校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可参阅郑良树著的《马来西亚教育发展史》,他也详细的评介了华校改变的前因后果。而黄集初在其研究中也发现中南马的独中表现标青,其他一般,更有的属于小型的独中。换句话说,在60间独中,只有约20间左右达致大型和巨型的指标。
就我们所知,独中办得最成功的首推南马的宽柔中学,有学生达万名;但北马的独中就没这么理想了。
根据统计,槟州的5间独中的学生远不及中南马,大约只有4千余名,与槟州10间的国民型中学的学生数目比较,又是差了一大截。后者有至少25000名的学生,几乎是独中生的5倍。为什么会这样呢?个中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我们就无须挑明了。
还有我前面提到槟中、尚德及中正学校的关闭也是因生源短缺而不得不消失的。如果说当年学生“挤爆”独中的话就不会有华文中学关闭了;更不会发生5间独中在凄风苦雨中挣扎成长。举例来说,韩江中学在不接受改制的1962年后的数年间,其学生人数是超逾3000名左右的,可谓是巨型的独中。然而曾几何时,跨入70年代,生源逐渐减少,得靠开办大学先修班来充场面。因为在70年代,国民型中学开办大学先修班不多,韩中也就一枝独秀成为许多中学生报读的对象。在不需要读华文科底下,大学先修班也收了不少英校生和非华裔生。我曾经作过一次的统计,原来在70年代韩中仍有2000名的学生,其中有40%乃至50%是大学先修班的学生。但转入80年代,其他中学也开办先修班,韩中就不那么吃香了,学生也跌剩千余名。
不幸的是,在1985年后发生董教纠纷而闹上法庭,导致学生一年比一年少。在1995年时,韩中的学生竟只剩下3百余名不到4百名。我也在那一年介入韩中的董事会,事后发现董教纠纷真正伤了学校元气,大家都无心办学和教学。此时的韩中如同中国十年文革带来的十年浩劫,真是跌入谷底,与最旺的3000名学生的年代相比,仅剩下10%。堂堂一间大型韩中沦落至此,也暴露了独中的内部相互倾扎,岂只是华社的悲哀。
所幸韩中在改组后逐渐起色,但教育是十年树人的大计,蒙受创伤的韩中则需要超过10年的时间才能慢慢地纳入正轨。由此可见,办好独中是十分不容易也是呕心沥血的艰难事。
我记得在1999年的时候,槟岛西南区的8间华小(现在已是9间华小)的董事长有要求韩中董事长陈国平协助申办一间中学,以容纳这些华小毕业生,但他们言明要国民型中学,不要独中。当时我们也劝说他们把学生送入独中,以示支持华文教育。他们不是固执而是认定国民型中学是好的,我们只能顺应申办,后来不成功才有了菩提国民型中学在2007年迁校西南区的大动作,也耗资不下3700万元,都是华社的集资而来的。
尽管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独中稍有起色,学生也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今年的统计公布独中生已破7万名大关,但北马并没有发生所谓的独中爆满,也没有发生许多学生不得其门而入的现象。至少槟华和菩提也希望能有较大的突破和“天降甘露”。
另一方面,华社争取的还是国民型中学,比如今年初闹得沸沸扬扬威南日新国民型中学就最好的证明。他们的心态与西南区的家长是一样的。还有又听闻恒毅也有意在西南区申办一间分校,也是国民型的,就未听闻有人要在槟州增办独中。
今天突然有人发出这样的声音,如果不是在北马也凑个热闹学时髦,那就是太不了解北马的独中了,更没有计算办一间中学没有三五千万元是不行的。目前北马除了槟州5间外,吉打有3间,在吡叻也有9间,其中有一些独中正在渴望更多的新生入读。因此与其在此时此地在槟城提倡办新独中,不如真心诚意地协助现有的独中增加生源,否则口惠而实不至,对独中的振兴是没有太大意义的。
刊登于2012年9月28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