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12.12

国民型中学须严防“和平演变”(直挂云帆)



国民型中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分成个层面来讲述和分析。
首先我们先了解华文教育是在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虽然一些书刊甚至权威机关所出版的刊物中有提到1819年创办的五福书院是华校开始的第一章,但是从五福书院的历史来看,并没有发现到1819年的五福书院已经设有私塾了。换句话说没有迹象显示那时候已经有私立学校,所以很难下定论说1819年就是华文教育的开端。
1884年之后,私塾开始广泛地存在,计槟城53间,新加坡51间及马六甲12间,但是他们都不是正规的学校。到了1904年由张弼士开创的中华学校引进了新式教育法,华文教育从此开始落地生根。尤其是在1911年孙中山的辛亥革命,以及1919年的五四运动、带来了新文化的冲击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华校就遍地开花了,因此1904年是华校拉开新序幕的年代。
到了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之后,就兴起了反日本侵略运动。很多华校生卷入抗日运动,包括义唱、义演、卖花、示威、游行等。尤其是在1938年陈嘉庚成立了南侨总会筹募基金救济中国的抗战前线战士终于形成波澜壮阔的运动。他成了支持中国抗日的一个重要人物。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英国人重新登陆了马来亚和新加坡之后,他们发现到因为抗日的年代及中国共产党以及左派运动的兴起,使到整个马来亚和新加坡出现了一个很强的左派的政治力量。导致英国人想方设法的要把整个运动扑灭,因此就有了1948年的紧急状态的实施。
1948年之后,华校开始受到严格的控制,也有华校因此被封闭,甚至左派的华文报纸也被封闭。在学校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钟灵中学在1956年转型成为政府津贴的学校,即我们今天熟悉的国民型中学,英军事政府此举是企图削落左翼的势力。从此华校就陷入了多事之秋。华文教育面对一个又一的挑战。
1957年出炉的教育法令是根据1956年的拉萨教育报告书而制定的。这个教育法令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华文学校如果接受了政府的津贴,这所学校的董事会不再如同过去是由赞助人来控制的,而是有了新的规定。即董事会或称为学监会由三个赞助人、三个信托人/信理员、三名家长、三名校友以及三个官委的代表组成。一共15名成员。他们是被1957年教育法令所承认的一个组织,不需要另外注册的,但权力相当有限。
1959年的时候,我们开始看到新式的董事会出现。那时候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因为很多的华文学校甚至华文小学还没有接受改制。可是到了1961年出现了拉曼达立报告书后,政府决定重新检讨华文教育和整个教育体系。就出现了1962年的新教育法令新教育法令规定:
(1)所有的华文小学一定要接受政府的津贴转成了华文国民型小学。
(2)所有的华文中学(71间)可选择成为国民型中学像在1956年已接受津贴的钟灵中学,也可选择成为不接受津贴的独立中学。
1962年的时候,有55间的华文中学接受改制;16间的华文中学不接受改制。从此华文教育被切成两半,整个董事会的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最明显的反映在独立中学可以自己组成董事会,再由董事会选出管理层,聘请校长、老师还有选择教科书的使用。虽然独立中学也受制于教育局和教育部,但是基本上它拥有一些自主的权利。所以你可以发现到今天独立中学的董事会拥有比较大的自主权来决定学校的方向和发展。
国民型中学则因受到教育法令的限制,所以只能够成立政府规定的15人组成的学监会来组成董事会。下设主席、秘书(校长不是董事会成员,但是当然秘书)及财政,就是这么简单。由于权由教育部委任的校长拥有,而校长在公务员体制下,慢慢地演变成受到政府控制和影响的学校,以致国民型中学在一个特定时期被认为是已经变质了的华文中学。
抑有进者,因为国民型中学老师的薪金、行政开销、学生来源及课本都是由政府来分配和安排,造成很多改制学校的董事会发现到他们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加上改制中学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也就在后来有了国民型中学校长理事会在1993年成立。虽然他们坚持他们是华文中学,可是他们的权力有限,在维护国民型中学不完全变质下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2010年的时候这些中学的董事会在7大华团的支持下,成立了马来西亚国民型中学发展理事会筹委会。这个理事会在今年2012年正式成立。它的使命更是任重道远。
除了必须通过政治诉求改变和重振董事会的功能和权力外,更要关注不谙华语的校长已经进入了国民型中学,现在估计起来大概有百分之二十,也许更多,情况十分令人担忧。
如果一向以来华文中学秉持着发扬中华文化的使命,而如今来了一个不懂中华文化或则不会推行华人文化的校长,那么这所学校就慢慢地跟其它的国民中学没有什么太大差别了。
因此如果国民型中学要有未来,就必须要改变董事会的组织和结构,目前的董事会机制已无法保护和捍卫国民型中学的未来。
更为重要的是,国民型中学最大的隐忧是在不知不觉或后知后觉或无能为力下被“和平演变”(这是中国的政治术语,即意西方国家希望通过内部的演变,不诉诸武力来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转向资本主义看齐。毛泽东因此有了各式各样的政治运动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包括1957年的反右大斗争;1958年的大跃进;1964年的四清运动和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开展就是要堵住中国向西方滑下去。即使在80年代改革开放下的中国,除了各方面可以采纳西方制度外,中国在政治上依然坚持共党专政,也就是不允许“和平演变”将中国转向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失掉华文教育的特征和传统。在这方面,新成立的发展理事会应把好这一关,确保国民型中学一百年不变,恒久地保持其华文教育的地位。

(本文作者于2012129日应马来西亚国民华文中学发展理事会之邀,在槟城城市酒店参加教育座谈会。演题是“国民型中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是其中部分讲话摘要,另外一位 主讲者是雪隆大会堂主席及行动方略联盟改制中学发展委员会主席陈友信)

刊登于2012年12月13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