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3.13

回顾两个相似的大选 (现代春秋)



马来西亚第13届大选已是近在眼前,执政党不但做足5年的任期,而且也以每票必争的姿态向反对党反扑。这种热炽的情况是我国有史以来最激烈的斗争,朝野双方的对峙已是白热化,未到最后关头,也真不知鹿死谁手?
事实上如果要作比较的话,也只有1955年及1990年的大选气氛与今届的大选有些相似,其他历届的大选都各有精彩也各有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为了让读者能够回顾两次大选的战情,我尝试将这两场战局作一分析。这对我们探视本届大选未尝不是一个好参考,所谓温故知新就是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第一个最触目惊心的大选要推算1955年的普选。由于国家尚未独立只能民选52席,剩下的46席是委任的。换句话说,这只能算半民主的选举,不是全民主的。但它的重要性不在于民选一半,而在于赢出的政党可以组成自治邦政府,甚至可以依此班底领导国家走向独立。
当年的竞争之所以激烈,是因为参选的双方都是重量级的人马,而且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一边是东姑阿都拉曼领导的联盟(巫统、马华和国大党),派足52名候选人全面迎战;另一边是拿督翁领导的国家党。
联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巫统取得了1948年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的签署,而这个政党是在马来精英拿督翁的催生下诞生的。讽刺的是,创党人拿督翁因不满党内不同意开放门户(允许非马来人加入),在1951年离开巫统,另创马来亚独立党,并在1954年易名为国家党。
联盟的另一个成员马华则是成功促成与巫统联手,而在1952年的吉隆坡市议会选举中胜出,奠下了巫统马华合作的基础,进而组成了联盟(1954年)。
表面上看来是国家党较占优势,因为它的领袖拿督翁不但是巫统的创党人,而且也继续担任部长(在英国殖民地法律下,战后以来即委任当地精英人才出任权力有限的部长。由于拿督翁“德高望重”,影响力遍布全国,也就受委出任“内政部长”)。
即使在拿督翁离开巫统后,他仍然受到重用,因此在1955年普选时,拿督翁领导国家党参选时,并没有辞部长职,英国人仍看好拿督翁会胜出。
不过,当国家党只能推出30名候选人后,气势已大打折扣,进而激励联盟更具信心脱颖而出。果然不出所料,对于一个野心勃勃要领导国家党组成新政府的人来说,却是致命的一击。不宁唯是,拿督翁也在新山议席角逐中败北(令人出乎意料之外)。这就意味着拿督翁不能再做部长,也不能有政治力量与联盟抗衡。
因为估算错误,拿督翁的夺权美梦破碎了。
经此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后,我们终于看到东姑阿都拉曼正式崛起于马来亚政坛,结束了拿督翁主流的角色。历史就是这样无情的。
第二个激烈的斗争是在1990年的大选。也是两大势力争夺一个相位,一边是当任首相马哈迪领导的国阵,另一边是由巫统脱离而出自行立党的东姑拉沙里。
东姑拉沙里比马哈迪早些受重用。当他在1971年被第二任首相敦拉萨委为国企主席并率团访问中国时,马哈迪仍是后座议员。他也在1972年出任巫统副主席,那时马哈迪刚被迎接重返巫统(他在“513”后因批评东姑而在1969年被开除党籍)。马哈迪是在1975年党选中当选副主席,但得票比东姑拉沙里少。
虽然如此,当1976年敦拉萨逝世,胡先翁扶正后,他挑选的副手不是东姑拉沙里,而是马哈迪。这样的排阵自然引发马哈迪与东姑拉沙里的明争暗斗。
后来胡先翁改组内阁,马哈迪调任贸工部长兼副首相;有时候他得受财长之气。他们两人的恩怨也就无从化解了;尤其是在1981年马哈迪上位挑选副揆时,他刻意让党员选出署理主席且偏向支持慕沙希淡,终于让东姑拉沙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1984年卷土重来又不敌慕沙希淡)。
1987年,慕沙希淡与马哈迪关系恶化后,竟转过身来与东姑拉沙里联手,在党大会期间,提名角逐党主席和署理主席。
在人算不如天算下,东姑拉沙里的阵营败下阵来。马哈迪接着毫不容情排斥东姑拉沙里及其同路人(包括阿都拉)于内阁之外。这样一来,东姑拉沙里的B队(马哈迪领导的叫A队)失掉政治筹码后的唯一的可行之道就是自立门户。1989年,东姑拉沙里另起炉灶,他以“46精神党”作为党名是有其意义的,其一是纪念巫统是在1946年成立的;其二是他相信其阵线更具拿督翁的精神。
那个时候东姑拉沙里的策略是右手抓伊斯兰党,左手则是与民主行动党结盟。在新形势下,他在在1990年的大选给马哈迪带来巨大的威胁。最大的震撼是沙巴的团结党突然倒戈相向,加入东姑拉沙里的阵营。一时声势浩大,矢言要是改朝换代。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一年东姑拉沙里是排山倒海冲着巫统而来的。
讵料开票结果,46精神党只得8席,成绩差强人意,反而意外地协助回教党重夺回吉兰丹执行权;也协助行动党差点成为槟城执政党(行动党以14席对19席,只差3席槟州就变天了)。
不用说,马哈迪又过关了,也重新整合巫统。
综观以上两个实例,不难发现今届的大选与上述两次大选有相似之处。假如能作比较的话,那就是本届的大选也是朝野的生死搏斗,而且激烈情况有过之而不及。鹿死谁手,且拭目以待!

刊登于2013年3月18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