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6.13

“不入阁”的辩论是多余的 (跃马扬鞭)



真没想到,马华还在为“入不入阁”争个不休。因为林祥才说,马华的不入阁是错误的决定,引发蔡细历在“忍无可忍”下,挑战林祥才来个辩论,不要在外面喋喋不休。
无可否认的,在505过后的一个月有余,仍有人在谈论马华的入不入阁的事件,但都没有一个定论。我听到的是两个不同甚至是“极端”的看法,一个说马华不论怎么样,都应该入阁,更何况马华还留在政府内,不入阁等于放弃或丧失既有的权力。因此他说,无论如何马华应该入阁,否则华人将失去代表权。
另一个说,马华今天的惨败是要自行负起责任,它应该深刻的检讨和剖释失败的症结,有些失败的因素是众所周知的,马华就是不愿意改,还拿“不入阁”来为难选民。在选民不买账下,马华的中委应该总辞,让代表们选出新的领导来决定未来的方向。马华不要问华社该怎么做?也不要期待华社的“恳求入阁”,这都是不实际的。作为一个政党,一个老牌的政党,马华应该告诉人民它的决定是什么。
这两种意见固然有他们的依据,但仍然无法拿出方案,也没有对症下药,因为只谈“入阁”,不谈改革内容或方向,马华还是“依然故我”的。当然如果只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小改革或人事上的变动,而未能正本清源,到头来也刷不出一个新马华来。
其实,今天的政治潮流已不是控制在马华的手里,当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后,马华基本上已失去华社固有的支持。换句话说,马华所获得华人选票平均只约有30%;而70%转向支持反对党。因此马华在参选40个国席只赢得15席;参选90个州席,也只赢得31席。情况虽然比民政党好些,但却是马华自成立以来的最大惨败。
在这方面,黄家定的辞职与翁诗杰的上台(2008年)有露一些新的动力,但整体上没有改变,党内热衷的内斗似乎更加剧烈;特别是华社正在观察马华的一举一动时,马华的内斗也让华社感到瞠目结舌(很显然的,马华一向以来是企图通过内斗来化解外在的矛盾,如1959年排斥林苍祐,扶陈修信上位;如1979年排斥曾永森,巩固李三春的地位,都反映了用内斗来消弭或缓和民族矛盾)。
308后,马华依样葫芦按传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也就有了翁诗杰斗蔡细历,又有了后来黄家定再插一脚,使到局面更加沸腾的故事在2010年上演。其结果是蔡细历在三角战中脱颖而出。也许他不是大多数马华代表的选择,但在黄翁鹬蚌相争下,即使蔡细历得票率30%有余,也算是胜利者。这样一来,蔡细历顺势抛出了“不入阁”论也就在马华内部发酵了,先后在20112012年的党员代表大会通过。
这种明显地当成马华家事的手段来使到华社有所警惕的方案是把华社当成一个大马华来看待;只要小马华(代表大会)通过,就是反映出华社“大马华”的意愿了。然而这是一厢情愿的做法,华社少有社团促请马华通过这样的议案来“保障华社在政府的地位”。
在这种情势下,所谓来一个蔡林“不入阁”大辩论是没有必要的,也没有意义的,由于“不入阁”是所有出席代表同意的,因此当事人(马华领导)没有资格辩论对和错,那么就交由马华自身来解决问题,只是若再沿用“内斗化解外斗”的老套,马华会更加的失去方向。一个新的马华是要跳出旧框框,并能解读华社的民意。如果308还不足够让马华反省,那么505就足以让马华“闭门思过”(90%的华裔选民倒向民联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马华只剩7个国席和11个州议席),它再也没有第三次机会了。
说来说去,马华的今天是它被历史的包袱所捆绑,是它没有吸取历史的教训,没有思及308后的华社要的是怎样的马华,而是把旧的马华包括其思维(仿效1969年的不入阁和1999年的回教国论,在2013年在华社结成一个更大的网)交给华社来承受。
但当华社“不买账”或不积极响应时,马华又该怎么办呢?

刊登于2013年6月17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