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6.13

政党种族性倾向由来已久 (天下纵横)

马来西亚忝为多元种族与多元宗教的国家,自然在政治上有所归纳。在早期的时候,不论是左翼的或右翼的政党,都有了种族性的倾向。所谓物以类聚也就衬托出一个政党的代表性和概括性。虽然有的政党可以标榜非种族性或多元性,但当它们组成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自我规划。比如比巫统早一年成立的马来国民党(或称马来民族党,1945年)乃是以马来人组成的左翼政党。而十分吊诡的,这个党的领导人布哈鲁丁不但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也有宗教形象。因此当他领导的马来国民党在1950年被英殖民政府查封后,他便在1955年与另一著名左翼领袖布斯达曼联手创组人民党。然在一年之后,布哈鲁丁应回教党之邀,转入这个有待开发的政党,结果如愿以偿在1956年当选回教党主席。
这里显现了布哈鲁丁的双重身份,既是马来民族的左翼领袖,也是回教的精神领袖。当两者二合为一的时候(概属马来人政党),布哈鲁丁领导的回教党在1959年的大选取得佳绩,连夺吉兰丹和登嘉楼州政权。不幸不久后闹内讧,回教党失掉登州政权。
抑有进者,布哈鲁丁因又涉及支持印尼苏卡诺总统的反马来西亚运动,也就在1965年被逮捕,政府指控他与劳工党主席依萨等人串谋要在巴基斯坦设立流亡政府。
因为布哈鲁丁的失去自由,也直接影响到回教党的成长(布哈鲁丁翌年被释放后,于1969年逝世,结束他多彩多姿的一生)。
同样的,在50年代成立的左翼政党也有其本身的归类法。例如左翼的劳工党以吸引华人党员为主,而左翼的人民党则向马来人招手。这种归类也就使到劳工党成为华基政党,人民党则成为马来政党。两者之间又用另一个平台—社会主义阵线(社阵)共同展开活动和在政治理念上取得一致。这就形成了左翼政党不以种族和宗教为主导,而是以意识形态来团结各族人民。
可惜的是当来到对民族教育的大前提时,人民党支持政府的国语法案,因为它认为语文的捍卫是民族教育斗争的重要部分,没有折衷的余地。
但在另一方面,劳工党坚持反对漠视民族教育的国语法案,也就导致劳工党与人民党的分裂,社阵也胎死腹中(1966年)。由此显现,即便是左翼的政党,强调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到头来也因民族教育文化的歧见而分道扬镳。
此外,较社阵早出现的右翼政党,如巫统、马华及国大党更是以种族作为党的立党条件。这种族群分类下又通过另一平台—联盟将种族性政党在上层拉拢在一起,也一直生存下来,前后超过了半个世纪。
不论是从联盟(1954年)发展到国阵(1974年),它都没有改变各成员党的特征,反而在扩大非种族政党加盟的当儿,又以种族的特征反映出一个政党特色,比如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人联党也被国阵标签为华基政党,尽管他们否认其种族性。
这不是对有关政党的不敬,而是当它们投身进入讲求种族性政党的大家庭时,它们也有了定位。并不是多元种族政党改变了国阵;恰恰相反,是国阵改变了这些标榜多元种族的政党也被划入族群的分类中。
当这样的模式已超逾半个世纪后,若因为先后碰上308政治海啸及505城市海啸就急切要求将国阵拼成一个单一政党,不仅是对历史的缺乏认识,也是对本身的政党不具信心。
当一个人对本身的政党失去信心的时候,来一个大合并并不是救命的稻草,反而可能是一剂伤及要害的处方。因为当没有人可以做到大家不分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时,就建议取消原来的政党,又如何给自身的民族在国阵内寻找一个合理的定位?

刊登于2013年6月10日《号外周报》第636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