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7.13

中共三个阶段的变化 (跃马扬鞭)



有两则与中国有关的新闻可以连起来解读,并可看到在动乱的年代,敌对集团是怎样“丑化和诬蔑乃至挑衅”对方的。第一则新闻是指中国副总理汪洋在华盛顿参加中美战略与国际对话会上说,以前美国骂我们是“共匪”,而我们骂回美帝国主义,但这等对骂并不能够解决问题,因此他建议国与国之间对话对话比对抗好;吵架比打架好。
第二则新闻是新加坡“国宝”级的王赓武教授在《中国的自我审视》的座谈会上这样说:中共和中国在未来的一段长时间仍是不可分割的;即使来到新一代的领导人,虽然他们可能不再那么坚持信仰,但他们仍然认为中国的成功奥秘是中国共产党,而中共未来是能够发挥潜力的。
虽然是在不同的场合反映出不同的课题,但这两则新闻体现了在20世纪的政治角力的斗争是激烈无比的,甚至是水火不容的。
它首先表现出中共于1921年诞生后,就成为国民政府乃至军阀政府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可偏偏中国共产党在当时是属于共产国际所领导,这个势力庞大的组织又有大靠山,那就是在1917年革命成功的苏联成为推动共产党组织的老大。
1924年时,孙中山成功地拉拢中共加入国民党,共同致力发展中国。讵料当孙中山于1925年逝世后的两年,夺得了国民党领导地位的蒋介石对共产党大开杀戒(1927年),国共合作顿成泡影。
在当时美国支持蒋介石的剿共,因为资本主义的老大不容共产党坐大。在针锋相对下,国民党骂中共是“共匪”,连同毛泽东和朱德也被丑化,极尽其诬蔑之能事。反过来,中共也把蒋介石形容为“刽子手”和“蒋匪”;更把美国形容为“国际强盗”。直到1937年国共又再合作抗日后,对峙的局面才稍为缓和,但双方仍未能推心置腹地真诚合作,时有发生争夺地盘的斗争。
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是国共携手重建国家,而是再次陷入你死我活的内战。这个时期,国共之间的口诛笔伐不再是“点到为止”,而是血淋淋的残酷战争,甚至是血债血还的。
即便在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共夺取大陆执政权后,退守台湾的蒋介石仍不承认失败,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以“中华民国”的名义代表中国占有世界组织的地位,包括联合国。这种剑拔弓张的局面一直持续很久,直到70年代初期(1971年)中共重返联合国及其他国际舞台后,才使到蒋介石的中华民国变得黯然失色。
虽然国共强弱已阵线分明;但台湾方面也一直把中国政府当成“中共政府”来看待。这是企图将中国政权降级成“中共政权或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满足了国民党人或右翼国家“心不甘情不愿”的心理。
可是不论“匪不匪的”,在王赓武看来中国和中共是同一码事,用来形容同一个政体也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共在建国以后就认定共产党专政和走“以党治国”的方针。因此任何偏离中共(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的思想都是不被允许,也不可以发生的。
由于没有迹象显示中共会放弃单一执政或转向联合执政或开放政党组织走西方式的选举制度的可能性,也就不在意怎样称呼中共或中国政府或大陆政权的,总之都是指向一个中国。在这种情形下,台湾发现其国际空间越来越窄,所谓“共匪”早已成为历史名词,汪洋在此时机挑起此字眼也已没有实质的意义,倒是反映出在冷战的年代,因为是“枪杆子里出政权”也就不得不把对方称匪来打了。但时代会改变一切的,从“匪到共再到国”正好说明中国近百年来三个阶段的变化,即未执政时被称为“共匪”,执政后称为“中共”,而今天也不得不称为“中国”了。这一变化说明了政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应时转变的,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乃政治也!

刊登于2013年7月15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