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4.8.13

种族政治左右政局 (直挂云帆)



马哈迪在《医生当家》的回忆录中用两大章节来描写安华依布拉欣这个人。在文中他评论安华为什么要加入巫统:“因为在巫统党外,他根本不可能在政治上取得多大的成就。他极可能会永远困坐反对党中,郁郁不得志,而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这一段文显示了有意从政的马来人,如果要搏上位的话,除了参加巫统,在党内争取出线之外,别无他途。而安华在1981年加入巫统时,在马哈迪看来,就是需要通过巫统攀上权力的高峰。对此马哈迪并不反对任由他在党内急快上位,且在90年代成为马哈迪的接班人。
马哈迪的分析并没有错;尤其是在今日看来,安华在308505后仍未能取代巫统成为国家的执政者,他似乎如马哈迪所形容的,这不是他想要的结局(坐困愁城)。
我们姑且不论安华领导的民联能否在下一届大选时反客为主,埋葬种族主义成为新一代的造王者,但如果回顾马来西亚的政治演变,我们不难发现也不得不承认种族政治是一直处在主导的地位,而且“阴魂不散”,成为政党不得不接受的事实。
尽管在1955年前已有出现其他政党走非种族主义路线,如劳工党(1951年)及人民进步党(1953年);也有出现与巫统争权力的回教党(1951年)及拿督翁的独立党(1951年),但它们基本上没有联盟的完整组合,至少它表面上代表了3大民族。
因为在1957年独立后马来亚的种族政治比较明显地被强调,因此左翼的政党劳工党(1951年)及1955年成立的人民党试图走非种族性的社会主义路线也遇到阻力。这两个政党在1957年组成的社阵(社会主义阵线)的势力范围和地盘仍然局限在城市及华人大多数的地区。即使社阵的主要领导人是马来人,也充分反映出多元色彩,但它在60年代遭遇的挫折与磨难也说明了当人民仍以种族的眼光看待政治时,意识形态已不是最重要的考量了。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其他反对党的身上。如1961年由林苍祐领导的民主联合党(它继承了1951年成立急进党的风格,走多元路线,且推举马来人任党主席)及1964年李光耀领导的人民行动党(在1965年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后转成民主行动党),这两者在1964年的大选与联盟争天下也是“生不逢辰”。在马印对抗的阴影下,选民选择了当政的联盟,拒绝或避开所谓多元种族的政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社阵因与印尼走得太近,被选民“敬而远之”;特别是华裔选民选择靠向联盟而不希望与印尼有任何瓜葛,同时也把人民行动党视为“外来”的政党。
就在印尼政变下由右翼军人苏哈多抬头后(1966年),马来西亚的反对党也经历了变化而改头换面。如民主联合党摇身变成民政党(1968年),如人民行动党摇身变成“民主行动党”(1966年)。它们虽然标榜多元种族,但也是在城市及华人选区寻求支持。
虽然1969年的大选是政治的分水岭,反对党大有斩获,联盟黯然失色,但在“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后,马来西亚又是呈现新的种族政治结合的格局。这主要反映在马来西亚的执政党;尤其是巫统大胆地改变政治版图,用种族的板块组成国阵(取代联盟)(1974年)。如此的变法也变成巫统及回教党代表马来人;马华、民政及人民进步党代表华人,后者也相应代表了印度人,于是变成国大党及进步党也代表了印人。至于砂州的人联党则归类为华人与左翼阵线的代表。
从表面上看,国阵的组成是弱化了种族政治,朝向民族大整合的方向走,实则巫统一枝独秀,让所有的成员党围绕着它而生存和有限度的发展。换句话说,从70年代开始,新的政治模式在换汤不换药下展示了种族政治的巧妙组合。
在这方面,我们也注意到加入国阵的民政党及人联党却一直高唱多元政治,声称代表了所有人民的利益,但在国阵组合内,它们则被划分为华基政党。不论它们喜欢与否,它们在巫统的眼中都是有所归属的。所谓非种族政治也只能宣之于口而“口惠实不至”。
即使1974年马中建交和1989年马共与政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马来西亚的种族政治并没有消失。举例来说,东姑拉沙里于1989年拉大队退出巫统而成立46精神党仍然是种族性的结构,它结合回教党及行动党的目的是要削弱巫统的政治势力,不是要消除种族政治。当东姑拉沙里在1990年大选失败后,他就意识到种族政治是无法改变的,因而在后来将党名改为46马来人党。且在参加1995年的大选后,仅剩他一人当选国会议员,在无可奈何下,于1996年又搬师回巢返巫统。
这一实例说明了马来人若有分裂,只能是巫统和回教党的斗争,第三者是难立足的,东姑拉沙里的结局印证这一点。
不过在1998年安华被马哈迪革职后,他就急快地成立国民公正党。初时看来是东姑拉沙里的翻版,因为它似乎为回教党做嫁衣裳(如1990年,46精神党协助回教党夺回吉兰丹执政权及1999年公正党协助回教党取下吉兰丹及登嘉楼的执政权)。
但不信邪的安华即使面对1999年及2004年大选的失败,甚至几近灭顶(只剩下旺阿兹莎当选国会议员)后,他也不气馁,也否定是东姑拉沙里第二,因而在2008年的大选中创造奇迹,一举改写马来西亚政治历史,首次由反对党夺下5个州的执政权。这一改变我们称之为308政治海啸。
来到2013年的505的华人政治海啸后,安华的版图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伊斯兰党反而退步,大跃进的则是民主行动党。这又说明了种族政治在大选起了微妙的作用。
因为种族政治,巫统不论是在308505它都立于不败的地位,而民联在未能打败巫统下,是不可能起而执政的。正如马哈迪所说的,任何人要获取最高权力得通过巫统,就如马哈迪离开巫统又回巫统,才有后来的马哈迪政权。而安华呢?他能否改写历史或又深陷在种族政治中而难以自拔?就看其造化了。但深谙政治之道的安华也知道若是他打不破种族政治,他将难以取代巫统。

刊登于2013年8月22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