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9.13

透视安华的“朝野对话” (现代春秋)



国会反对党领袖安华依布拉欣提出“朝野对话”是新鲜事,至少在2008年的308后,安华未曾直接与积极的提倡“朝野对话”,反而对当时酝酿的“回巫对话”有所担心。如今(2013年)505后,则是安华先提出来,但得到巫统的反应是冷谈和消极的,甚至也质疑安华的诚意,这乃是意料中事。
可是安华为什么在此时此地希望来个大逆转?而这种心意又是与308后的心态大相径庭的,也许他看到国际政治正起了微妙的变化,也就借此时机向国阵示好,这种策略显然是比国阵先走一步,以便在将来取得谈判的主动地位。
安华之所以在此时提出朝野对话,也是有下列的历史条件促成的:
这个条件得从安华参加巫统谈起。
1981年安华以回教青年组织(Abim)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巫统。接着在马哈迪不反对下他平步青云官拜副部长(1982年),更在同年成为巫青团长。巧妙的是,纳吉是他的搭档,成为巫青副团长。当1987年安华当选巫统副主席之后,纳吉已成为巫青团长。因此他与纳吉之间的关系已是一前一后了。
安华之所以成为巫统红人是因为他“保驾”有功,在1987年帮助马哈迪打败了东姑拉沙里争夺巫统主席。
这里有一个吊诡的现象就是属于东姑拉沙里B队的大将阿都拉巴达威从来不是安华的阵营,当B队败阵后,阿都拉就失去官位;更失掉巫统槟州联委会主席的职位,改由安华出任。换句话说,安华不但已接近权力的核心(三位副主席之一),而且也控制了槟城州(尽管阿都拉在1987年也当选巫统副主席,但已大权旁落,被马哈迪流放于政治旷野,失掉部长职)。
反观安华与纳吉的关系是日趋密切的,两人的关系更在1993年的党选中进一步加强。这一年安华组成宏愿队伍,以绝对的优势当选巫统署理主席,挤下原任者嘉化峇峇。在一边厢马哈迪十分不悦,认为安华操之过急;在另一边厢,安华的宏愿队大获全胜,三位当选副主席即是原柔佛州务大臣慕尤丁、原雪州州务大臣莫哈末泰益及时任教育部长的纳吉。他们把原任副主席的阿都拉挤掉了。由于安华人气急升,他逐渐地与纳吉及慕尤丁建立了同志加兄弟的情谊。
不幸的在1996年的党选,在马哈迪支持下,阿都拉卷土重来当选副主席之一,对安华的宏愿队伍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虽然纳吉继续当选党副主席,仍与安华绑在一起,但落选的慕尤丁已失意于政治主流。
继后在马哈迪任命下,阿都拉已成为安华的克星。因此我们不必惊讶当阿拉在位时(2003-2009),安华是不曾提出“朝野对话”的,反而“乘胜追击”地策划了916变天的运动。
尽管安华在“企图变天”的过程中一直希望阿都拉能与他一起“改变政局”,但总是落空。阿都拉宁可依附在巫统的架构中,也不愿“扭转乾坤”。这说明了阿都拉与安华的恩怨死结是无从打开和消弭的。
如果我们不善忘的话,阿都拉在308后急切推动的是“回巫对话”以便组成团结政府,若不是安华起着微妙的阻力,阿都拉的成功也是不能否定的。这又说明了阿都拉优先选择与伊斯兰党合作,也不想与安华的公正党合作。
安华与纳吉的情况又有所不同,纳吉从来没有成为安华政途的绊脚石,也未曾与安华公开撕破脸皮。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在1998年安华跌马后有了变化和疏远,但这只能反映出安华与马哈迪的个人恩怨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才促使纳吉选择支持马哈迪而不是安华。
如今安华虽然不能凭借昔日的情感与纳吉进行政治结盟,但比起与阿都拉的交流来得方便与自然,更何况纳吉当今的副手慕尤丁在当年也是安华的师兄弟之一,也就为他们三人对话的可行性创造了条件。
由于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安华的建议会被认为是耐人寻味的,也会有人不知他真正的用意是什么?比如伊斯兰党就不赞同未经民联讨论就提出“朝野对话”的构思,但人们也会对伊斯兰党反问一句:“回巫对话”还有密斟或正在静悄悄进行吗?
因此我们推断安华在此时抛出两大阵营对话是有其良苦用心的,一方面显得民联大方,可以在不争权力分享下与国阵修好关系,共同为国是操心。正如安华所说,这里面没有要求或组联合政府,纯粹是为国家利益而交流,这在外国也很正常的。
在另一方面,安华在观察时局后,已觉得民联不易在时下或短时间内改变政权,即使民联声称得票率52%,较之国阵的48%为多,但马来西亚实行简单的多数票取胜,也就无法以得票率定输赢。
为此,安华希望改换战略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不希望“回巫对话”被暗度陈仓地进行,因为一旦回巫对话成功,也就意味着民联开始陷入危机和挑战。
有人因此揶揄安华是一厢情愿,在斗不过国阵(巫统)后,只好打出另外一张合作牌。恰在此时,巫统在没有危机感下,也就认为“朝野对话”是不必要的。双方可在国会唇枪舌剑,不需要另行安排。
就此来看,巫统还没有心理准备接受安华回返权力的核心,也就不积极热烈响应,毕竟政治是很现实的。既有纳吉又何需有安华呢?更何况安华本来就是纳吉与慕尤丁的老大,他们又如何说服安华只当一名部长而不是老大呢?
既然“死结”无从打开,安华的建议料将会被束之高阁,而无法擦出火花;尤其是我们回顾他们三人的恩怨后也容易得出结论:已是来到纳吉年代,并辅以慕尤丁副揆和曾是安华政治徒弟的阿末查希(内政部长)的三角联盟,他们似乎有足够的团队在领导国家,自然对安华的“好意”拒之门外了。

刊登于2013年9月9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