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统今年10月份的改选出现了一面倒的局面,也就是说当选者都是“会长的人”,这不但意味着在505大选后地位一度受动摇的首相纳吉已经扭转劣势,而且也强化了他在巫统仍然当家作主的地位。
但在另一方面,因为也参与竞选党副主席的慕克力以微差票数落选(101票对93票),也引发了纳吉与马哈迪的心病扩大。虽然在目前看来发起倒纳吉运动已是不可能的事,但巫统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仍是暗流汹涌的。这新旧势力是指马哈迪与纳吉之间已因巫统党选出现裂痕,前者挺自己的儿子争出位;后者挺自己的表弟希山慕丁蝉联副主席。
但为什么马哈迪会在505后明知没有胜算,却支持其儿子攻打副主席?理由很简单,他认为这是较好的时机,如他此时不鼓励儿子出来,恐怕在他之后就更缺乏影响力了。马哈迪之所以这样想和布署也是与他本身的政运有密切的关系。
这得从马哈迪本身说起,原先他是在1964年首次当选国会议员,但在1969年大选时,他突然落选。在恼羞成怒下,他痛斥时任巫统主席的东姑领导不力,忽视马来人的经济地位,终于首次在大选中差点失掉政权。
那一年联盟只赢得西马66个国席(总共104席),惨败的是马华公会,参选33席,只13人中选。因为政局的不稳,爆发了“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
正在此时,敢于站出来促请东姑辞职的只有马哈迪一人。虽然他在不久后被巫统开除党籍,但他倒成为马来人群中的一位愤怒反叛者。也因此在1971年被接任东姑首相位的敦拉萨迎回巫统。
时来运转的马哈迪很快在1974年的大选探出头来,且被委为教育部长。这意味着马哈迪已具备条件问鼎副主席。
虽然马哈迪曾在1972年(甫回巫统一年)时敢敢提名角逐副主席,因人单势薄,失败是意料中事。在那一年他不是“主席钦点的副主席”,也就选不上。但在1975年时,马哈迪突围而出,因为他已是主席的人马,因而成了3名当选副主席之一。那一年当选副主席的还有嘉化峇峇及东姑拉沙里。
即使马哈迪是三位副主席中得票最少的一位,但党章并未规定以得票多寡来决定上位,是以当1976年敦拉萨逝世,胡申翁上位后,他就意料之外地选了马哈迪做副手,才使到马哈迪有机会在后来成为国家领导人。
由此来看,马哈迪一生中有两位贵人的扶持,才有他精彩的政治人生。第一位赏识他的人是敦拉萨,也就是当今首相纳吉的父亲,他不但在1971年让他回巢,而且让他在党国内大展拳脚。马哈迪是欠了纳吉父亲一个大恩情。
第二位贵人是在1976年敦拉萨逝世后成为首相的胡申翁,他从三位副主席中选出得票最少的马哈迪担任副首相,也自然兼任党署理主席。胡申翁就是希山慕丁的父亲。凭着这层的微妙关系,马哈迪即使有任何的不满,也不会即刻与纳吉及希山慕丁翻脸的。
按照巫统党选的结果,三位蝉联副主席的是阿末查希(内政部长,原是安华时代的青年团总团长)、沙菲依(乡村发展部长,有助稳定东马的政局。为争取东马人的支持,纳吉是不会牺牲东马的利益,也会抓住任何的机会稳定大局。因而他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即意在此。
当然纳吉是不希望与马哈迪关系有所恶化,但也不希望因此牺牲希山慕丁。
在这种情况下,马哈迪只好忍住痛苦,希望有机会为慕克力寻找另一个良机,只是他不知道何时会春暖花开?
刊登于2013年11月11日《号外周报》第658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