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1.13

消除种族性政党路还很长 (现代春秋)



民主行动党主席卡巴星11月初(5日)的谈话引起轩然风波是预料中事,因为他被引述有说过要求禁止单一种族政党、宗教乃至专业组织。
虽然后来他有澄清并没有建议撤销伊斯兰党,但他在澄清而不是道歉的情况下也认为既然伊斯兰党已成立非穆斯林俱乐部,就不是单纯的种族性政党。因而不在他所谓的取消行列内。
在理论上,卡巴星的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对劲,但在现实生活中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因为种族性的政党并非始于当今的社会,而是在独立前就已存在。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后成立的马来国民党(1945年)就是属于马来人的政党。但吊诡的是,这个政党走的是非种族路线而不是种族路线,它强调的是意识形态的斗争,不是为一个种族而存在和战斗。
正由于它的斗争矛头指向英殖民统治并争取独立,也就在1950年被查封,理由是它受到马共的渗透。
另一方面,较之马来国民党迟一年成立的巫统则走着与英政府合作的路线,也就是不与英国对抗的马来民族主义政党。由于与英国的关系良好与密切,因而在战后巫统就迅速地发展成为右翼的主流政党。
虽然巫统势力不断膨胀,但它也意识到要取得政治权力非得与其它种族性的政党合作不可,于是在时局的需要下,马华公会应运而生(1949年)。接着在50年代初期通过吉隆坡市议会选举(1952年)而促成马华与巫统的合作。
在市议会选举取得胜利后,也就进一步刺激在1946年成立的国大党在1954年加入联盟。这样一来,种族性政党终于找到一条可以生存的道路,那就是通过上层的合作来淡化种族性的思想和政策。
例如当1955年独立前的普选联盟大捷(参选52席,胜51席)后,种族性的政党通过包装,就成为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的政治特色。
在另一方面,虽然也有反对党成立,但它们的斗争在不讲求种族政策下也是有种族性的归类。如早期的劳工党(主要是华人的支持)及人民党(主要是马来人的领导),为了不要被标签为种族性政党,也就在1957年独立时组成社阵(社会主义阵线),意味着这个组织延续了马来国民党的斗争精神。
由于这个政党在组织与思想意识上争取中下层人民的支持,它在50年代后期及60年代崛起成为举足轻重的反对党。
当社阵或说劳工党因种种事故,包括被压制下不热衷于参加选举后(1968年宣布杯葛大选),它的政治真空很快就被其他反对党所取代。最明显的莫过于1969年的大选,反对党中的民政党一跃成为大赢家,其次是民主行动党,还有意气风发的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因此我们不必惊讶在1969年出现的反对党竟全面冲击联盟政权。这也反过来促使敦拉萨首相及快地改弦易辙,将旗号从“联盟”改成“国阵”,间中也收编了反对党,如回教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和砂人联党。
一项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在巫统眼中,它要的是有种族性代表的政党,如民政被视为华基政党;人民进步党被视为华印裔的代表,回教党是马来人的代表。在这个过程中,唯一没有参加国阵的就只剩下民主行动党了。另一个当时在东马的砂州国民党也在一段长时间被视为反对党,直到后来才又重投国阵怀抱。
我们直到今天尚不知道为何当敦拉萨在1974年组成国阵时,没有直接拉拢行动党加盟?
与此同时,虽然加入国阵后的民政党已不想被标榜为华基政党,而是多元种族的政党,但这也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在国阵内,马来人及印裔人已有它们的代表性政党,无需再作改变。这就是说,即使民政党声称它不是华基政党,也不意味它的代表性就有了改变,说白了像民政这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政党它是不可能在国阵内有自由地表述。
同样的,民主行动党也是不讲求种族的政党,但因历史的因素,它在一个长时期被甄定为华基政党,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相当多印裔选民的支持,但行动党要改变它不是华基政党的形象确是不容易的。
基于现实与客观存在着种族政治,当2008年的308政治海啸发生后,安华第一时间就是整合三个反对党(公正党、伊斯兰党及行动党)组成民联。今天的民联模式,也是参考国阵的模式而组成的。
虽然民联不希望种族政治影响整局,但是不论是公正党或伊斯兰党,它们也没有否认代表了马来人的利益。
因此如果卡巴星想要在西方精英的社会为行动党独树一帜,反对种族政党,但它也不可能放弃争取华人的支持。这就意味着不论国阵和民联,它们都是有种族的归类,不能说已完全摆脱种族主义的阴影,否则就不会有“华人海啸”的字眼被使用。

刊登于2013年11月18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