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当前槟州首席部长林苍祐逝世而被安排举行国葬时,各界显要都来到槟州大会堂灵柜前致祭。
在这个时刻,有一个特别的镜头出现在报纸令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照片中显示首相署部长许子根与槟州首席部长林冠英挤在一张长椅上,似乎在“争夺”一个狭窄的座位。
这个镜头被《光华日报》的记者拍了下来,几乎成为“经典之作”。不久之后这位姓骆的记者将这张照片参加韩江学院举行的《金帆奖》公开组新闻摄影比赛,结果在校外摄影名家的评判下,骆小姐凭此“精彩”照片夺得金奖,奖金5000令吉。我好像记得骆小姐得奖当晚很兴奋,她说她没想到不期然的咔嚓一下就卡出金奖来了。
这张照片意味着什么呢?在外界的人看来,这是林冠英在与许子根在争“主导”地位。虽然许子根是如假包换的林苍祐的衣钵继承人,也是与林苍祐系出同门(民政党),但已身为首席部长的林冠英则认为他当仁不让地祭拜林苍祐,而且不能被挤到后面或不显眼的地位。
事实上,当林冠英在308(2008年)夺取槟州执政权取代许子根成为首席部长后,他就绕过许子根向林苍祐示好,因而有所谓林冠英“三顾茅庐”的故事。
本来站在不同政党的立场,林冠英是不可能向林苍祐“请教”的,但洞悉先机和抓住时机的林冠英,明白林苍祐是槟城的宝贵政治资产也是不可多得的政治遗产,也就毅然放下“身段”向林苍祐靠拢,显示了他们之间是“一家人”(林氏宗亲),不以“政敌”来看待林苍祐;恰恰相反,他转过身来把林苍祐视为“政治导师”并希望能从林苍祐身上吸取更多的政治筹码。
正当林冠英努力不懈地“营造”与林苍祐的“特殊”关系的时期,另一边厢的民政党则似乎无动于衷,也没有展开反击林冠英的“争功”行动,直到林苍祐不幸逝世后,民政党才发觉林苍祐的“政治遗产”已不见了一半,另一半跑到林冠英的地方。很快的林冠英将日落洞大道易名为“敦林苍祐大道”,将槟州发展机构大厦命名为“敦林苍祐大厦”,只差没有为林苍祐竖立铜像和建立林苍祐纪念馆。好像能够做的林冠英也一口气做完;不能做的(如立铜像和纪念馆)也没有再进一步行动。
针对林苍祐的精神与形象,我很早就指出民政党什么都可以丢,唯有林苍祐的政治遗产和精神不能丢,一旦丢失,民政党的灵魂就受到重创了。
无可否认的,在民政“辉煌”的年代,不记起林苍祐也不是大不了的事,但在林苍祐逝世的那一年,一位已退隐政坛20载的老人在出殡的那一天竟是万人空巷,这说明了即使林苍祐已不再是首席部长,他并没有被人民忘记。那些年纪小的一辈也被家长教导:这位政治巨人是我们槟州的大恩人,他改变了槟州也改变了槟州人民的命运。就这么短短几句话,衬托出林苍祐的高大形象。因此林冠英快手快脚地把林苍祐“当宝”来纪念,也正迎合了槟城人们的内心感受。
就在505(2013年)的华人海啸后的半年有余,我们又听闻槟州民政党记起林苍祐的重要性,准备将民政党总部定名为“敦林苍祐大厦”。虽是迟来的春天,但迟到总比不到好。是的,民政早就应该把林苍祐的“神主牌”请了回来,竟不在意让它在其它地方闪耀和逍遥一阵后才领悟到林苍祐是不可被取代的,如果民政不要,林冠英会要的。
当然民政应做的不只是挂名的形式,它应该在其党所外面竖立林苍祐的铜像,并进一步取得林苍祐家属的配合,在党所内设立“林苍祐纪念馆”。也只有这样,林苍祐的精神和形象才真正回归民政;也只有这样,民政才能真正地呐喊:“林苍祐是我们的!”。这就考验当今的民政领导层怎样看待林苍祐这尊独一无二的“老佛爷”了。忘记了林苍祐,民政党的明天在哪里呢?在这方面,民政槟州主席邓章耀走了正确的第一步,那第二步呢?就看他的意志和气魄了。
刊登于2014年2月24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