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马的砂拉越和沙巴于1963年与马来亚联合邦结成马来亚联邦之后,就间断性地发生政治斗争,而且是涉及地方与中央的对峙和矛盾。例如加入马来西亚后,沙巴州就像走马灯似的更换政府,先是卡达山领袖唐纳史蒂芬出任首席部长,而身为苏禄人领袖的慕斯达化则出任州元首。
由于州元首与首席部长不咬弦,也就导致唐纳史蒂芬在1964年被联邦首相东姑调任中央部长,失掉首席部长座位。而在过渡时期由华人罗思仁(沙华公会)出任首席部长,一直到1967年州选后。由于罗思仁的落选,也就造就了原任州元首的慕斯达化领导沙统机构有功而成为首席部长(他辞州元首职参加选举),从此启开慕斯达化的时代。
由于慕斯达化走独裁路线也开罪了中央首相敦拉萨(1974年拒绝听命敦拉萨,不接受调任中央国防部长)。就这样,在中央干预下,1976年的州大选也结束了慕斯达化的巅峰生涯。另一个新政党(沙巴人民党)在哈里斯领导下脱颖而出,打败沙统(慕斯达化)。此时真正的幕后人物唐纳史蒂芬(已皈依回教,改名为莫哈末福尔)又走回前台,再任首席部长。不幸的是上任不到三个月,莫哈末福尔因飞机失事丧命,改由其得力助手哈里斯出任首席部长。
我之所以提及沙巴是因为它一开始就存在州元首与首席部长的失调和矛盾,而且在中央支持下,新政党较容易出人头地。比如人民党之后是团结党当家作主,沙巴也因之成为受中央影响而改变了政治生态。到了90年代的1994年,索性在巫统东渡下取得了沙巴的政治主导权。一直到今天,不再依靠新党取而代之的局面;恰恰相反,巫统的地位越发巩固了,这是慕斯达化引进巫统的结果。
反观砂拉越,其政治生态基本上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那就是当马来西亚成立后,出任首席部长的达雅人宁甘(砂国民党党魁)也渐渐与中央意见相左;尤其明显的是宁甘主张循序渐进,而中央希望公务员早日马来西亚化,结果导致1966年宁甘被东姑罢黜,接着双方在法庭见真章。后来中央通过州议会,正式结束宁甘的政治生涯。
在宁甘之后是斯里达威(保守党领袖)接班,但转入70年代;尤其是“513”事件后,在中央主导下,砂州政局起了巨变,通过陈仓暗渡的安排,砂拉越出现一个由中央指派的人(土著党领袖)阿都拉曼耶谷出任首席部长(他原先是中央的教育部长)。就这样,阿都拉曼耶谷在后来将保守党合并成土著保守党。他一直领导砂州直到1981年让位于其外甥泰益玛目。
泰益玛目出任首席部长后(中央安排阿都拉曼耶谷出任州元首四年),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他不但在1987年击退阿都拉曼耶谷的卷土重来的企图,也在后来进一步巩固自身的政权。
在他领导下的土著保守党(合共角逐35州席,等于70个州席的一半)一向所向无敌,不但扫完州议席也扫完土保党参加的国议席,难怪泰益被视为政坛不倒翁。
由于泰益牢控政权,也未制造条件让巫统东渡,砂州也就成为土保党的天下,泰益也因之担任首长长达33载,打破了从政者的纪录。
今天在岁月不饶人下,泰益玛目不得不退下转任州元首,也意味着中央与地方的角力显示了中央占上风。
不过,泰益亲挑的接班人阿德南也已是70高龄,看来将是位过渡时期的人物。可以想象砂州政局已晋入一个未明朗的未来。不论将来怎样改变,主导政局的依然是土著保守党;最悲的是人联党被泰益批为老化,不会新陈代谢才引发华人不支持人联党,其前路不明朗。
当然泰益所说这只是其中一个理由,其他的理由也与泰益在位过久及政治利益的争夺不无关系。但不论沙政局如何演变,不变的是它与沙巴一样越来越成为马来西亚两个举足轻重的独特州属。
刊登于2014年3月3日《号外周报》第673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