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3.14

蔡通易的“标新立异” (现代春秋)



我突然在311日的报上读到马华州议员蔡通易建议将“三八国际妇女节”改为“国际女性节”,理由是称“妇女”不适合年轻女性,因此他认为易名较适合。
我不知道他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也不知道他明白“三八国际妇女节”的来历吗?如果他懂得历史和知道这是一个国际性的节日,他就不会闹政治笑话了。
其实有些节日的名称是改不得的,也不能改。如果有人胆敢“标新立异”,那是会闹笑话的。毕竟三八国际妇女节由来已久,而且全世界包括所有的华文媒体及历史书籍都是这样称呼的。由于历史悠久大家都统一称呼,而且妇女也包括年轻女性,老年人也适用,这之中并没有歧视,而是习惯用语,何来年轻女性不适合称妇女?
这个历史的来源是与一位妇女解放先驱分不开的。生于1857年的克拉克·蔡特金(Clara Zetkin)(她当然不姓金,否则蔡通易是对其“本家”的不敬),生于德国萨克森。1878年与俄国革命家奥西普·蔡特金相识后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年,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颁布了“镇压社会主义法”,奥西普随即被驱逐出德国。克拉克乃跟随他一起流亡到了巴黎,两人终于在1883年结婚,并在巴黎开始组织工人运动。
当奥西普于1889年逝世后,克拉克·蔡特金仍然不放弃其信仰,继续领导工人运动。也在那一年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她发表了《为了妇女解放》的著名演讲,提出了妇女应经济独立,而必须争取男女同工同酬,以改变现行的对女性不公的社会制度。她也当选第二国际的书记之一,与恩格斯和列宁是亲密战友。
1910年时,哥本哈根举行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根据她的倡议,通过38日为“国际妇女节”。从此蔡特金这名字与《三八国际妇女节》紧紧联系在一起。
第二国际即为社会主义国际,成立于1896年,而在1916年结束,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国际五一劳动节”及“三八国际妇女节”就是这个组织倡议的伟大节日,直到今天这两个节日从未改变。而所谓第二国际的发起人包括列宁、蔡特金及托洛斯基等人。
当列宁于1917年在苏联领导革命成功,推翻沙皇后,他就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共产)国家。
由于列宁是第一个落实马克思主义并成功在苏联推行马克思主义后,第二国际已不能承担更大的世界革命时,也就在列宁的倡议下,于1919年在莫斯科成立由共产国家控制的“第三国际”。这第三国际所发挥的影响力更是无远弗届。当蔡特金不但是德国共产党的推动者之一,也是“第三国际”的主席团成员,她在苏联得到崇高的尊敬。当她在1933年逝世(终年76岁)与莫斯科时,斯大林亲自为她扶柩送葬。她的遗体也长眠在红场。
由于“三八国际妇女节”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政治意味越来越浓厚,不但俄国妇女参加推翻沙皇的革命工作,而且中国的妇女也在1924年在中共的领导下,由何香凝(廖仲凯夫人)主持游行,以昭示“三八国际妇女节”的重要性(1949年中国解放后毛泽东宣布38日为三八国际妇女节)。
正由于“第三国际”继承了“第二国际”的使命,也将“五一国际劳动节”及“三八国际妇女节”当成两大节日来庆祝,以使左翼社会主义运动不断强大。但到了1943年,由于苏联要拉拢西方国家一起面对德国纳粹希特勒的侵略战争,也就同意解散“第三国际”让各国共党自行发展。
不过,苏联在“第三国际”解散及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后,它就领导世界的共党和社会主义党按苏联的指示办事。
虽然战后的苏联曾一度如愿以偿地领导了世界的共产国家和东方阵营,与美国领导的西方阵营相对峙,但到了60年代,中苏开始分裂,也在后来衍生许多变故,然不变的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与“三八国际妇女节”一直是共产国家及左翼工团庆祝的节日,马来西亚也不例外。
最近从凤凰友好联谊会,马来西亚21世纪联谊会及全国老友联谊会联委会的三个单位一起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大集会,它让人会想起60年代风起云涌的左翼运动不曾忘记对“三八国际妇女节”及“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大事庆祝,甚至在不被允许下,也举行示威游行,因而“三八国际妇女节”成了左翼运动的标志,也是60年代社阵的重要节日。
在那个时候,执政党当然是不承认也不会庆祝的,包括马华公会在内。即使马华不庆祝,不等于蔡通易可以解说不知其重要性就可以随意要求修改字眼,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同样在今天回想起来,令人无法理解是,当马来西亚在80年代承认“三八国际妇女节”与“五一国际劳动节”时,我们的一位女部长竟然也修改国际订下的日子,不选38日来庆祝,而选825日为大马妇女节,理由是接近国庆日(容易激发爱国意识)。这样的庆祝当然不具国际意义,也与时代脱节。过了一些年,大家又忘了825日是什么日子,原来我们的标新立异与历史背道而驰的,也就在后来“失去踪影”和不了了之。
回头看蔡通易的“标新立异”也让人感到诧异,为何“妇女”两个字要改女性,称为“三八国际女性节”,真是不伦不类,犯了825日的同样错误,实在应该多读历史书才来说大道理,否则会误己误人的。
为什么少女或年轻女性称妇女不好?为什么要在字眼上显示与历史过不去?须知,有些历史是不能改的,正如在文革时中国国歌一度被改歌词,但文革后,又回到原来,因为国歌与历史一样不能随意更动的。
如果我们承认“三八国际妇女节”是个历史名称,也没有什么不妥,就不知蔡通易的头脑在想什么?

刊登于2014年3月17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