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在马来西亚虽不是最富有的氏族,但都是南来拓荒的先行者。从历史上来看,当莱特于1786年开辟槟榔屿前就有为数约58人在岛上居住,其中有三位在后来成为著名的人士就是今日在丹绒武雅海珠屿大伯公庙内的“三位大伯公”,他们依序是张理、丘兆进及马福春(也因之在后来被尊称为大伯、二伯及三伯,但在大伯公庙,他们是三位一体的,而他们三人的坟墓也在大伯公庙的后面)。巧合的是,这三位都是客家人,前两人是大埔客,后一人是永定客。
由于这座庙被认为设于1799年,也就推论他们是比莱特更早居住槟榔屿的“先驱者”。这就是说,客家人是最早涉足槟榔屿的先民,而且也许比莱特早了41年登陆槟岛。
虽然我们无从考察在莱特之前他们这一小批人士是如何生活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他们的存在。事实上,根据莱特的日记指出,当他在1786年抵达槟榔屿时,有一小艇来自吉打,由Captain China带头,亦携有渔网一具。这位华人就是在后人被封为华人甲必丹(华人领袖)的辜礼欢(辜鸿铭的先辈)。
在此之后,莱特就不断从中国引进大量的劳工。在他逝世(1794年)前,他写给印度总督的报告中就透露了华人3000名已在槟城谋生,且成为有用的工艺人才(当年槟人口约万人)。
在这批南来的华人当中,有一批来自嘉应的客家人密集在槟城。因此在1801年时就有社团之设(早年称为仁和公司)。因为有地契为证,也就接受槟城的嘉应会馆是全马第一间有注册的华人社团。这又再一次印证客家人是槟榔屿的先驱者。
再有一个明显的事例可以证明客家人也是浮罗山背的开路人。
历史的记录是这样的:
在1842年时,槟城人口共有近4万人,其中马来人18000余人,华人9700余人及印度人9600余人。
为什么在不到1万名的华人人口能在1842年后会跃增呢?这里牵涉一个与中国有关系的历史因素(1851年时,槟城华人人口已提升至2万4千人,而总人口已达10万人)。
其一是1840年时,英人不能容忍中国广东官员林则徐(1839年在虎门公开焚烧被充公而来的鸦片)的禁烟运动,乃在1840年用炮舰攻打中国,迫使清廷议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鸦片战争”。清廷失败后,不得不在1842年通过签署“南京条约”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从此英国以香港为基地,大量地由中国输入劳工进入马来亚)。
因为《南京条约》是屈辱的条约,引发中国民众对清廷的不满和失望。在这个时候,一支由客家人领导的革命队伍于1851年在广西的金田起义。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首领就是我们熟悉的洪秀全,他的得力将领杨秀清、李秀成、石达开等人也是客家领袖。他们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很快地在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与占据北京的清廷分庭抗礼。
不幸的,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因内部的失调与斗争终于被清廷的曾国潘被打败。在1864年时,太平天国已分崩离析,到了1867年几乎被铲平了。
由于清廷对太平天国恨之入骨,也连带对其弟子和客家人大举迫害,导致诸多的客家人及太平军向外逃逸,以避开被清军追杀的厄运。而为了不让清廷追查,也只有躲到浮罗山背“隐姓埋名”(若是居住在乔治市区,将比较容易暴露而被英军遣送回中国,自然是必死无疑)。就这样,浮罗山背成了太平军的其中一个栖身之地,华人南来就更加不计其数了。
如果我们不健忘的话,太平天国的领袖和子弟兵军是信奉上帝教会的,来到他乡作客后,也需要有教会提供祷告之所(浮罗山背的天主教在160年前的设立就是为了让落难的客家人有心灵上的归宿)。此外,在早期的华校也是用客家话教学的。例如双溪槟榔的新民学校百年前创办时(1912年)就是用客语教学,直到1927年才改用华语教学。巧合的是,经过风雨飘摇一百年后,我们今天在这里庆祝也见证新民的百年沧桑,它的沧桑反映在学生人数有待提升。其原因除了华人人口他迁外,也因为这个地带已没有更大吸引力,年轻的一代已向外发展。
不过我们也不要太过悲观,我们相信浮罗山背不但已赶上时代的发展列车,而且也被重视保留和发展绿色生态的园林,进而把文化和教育带进来。
在这方面,我可以与诸位分享一个喜讯,那就是耗资千万元的“浮罗山背客家村”的完整蓝图将在不久后即正式提呈槟岛市议会批审批。根据我们的规划,内有一座“如假包换”的土楼。虽然曾有人批评土楼不是马来西亚的“产物”,不适合在客家村建造。我的答案是:熊猫也不是马来西亚的产物,但我国政府接受了熊猫的惠借而兴建熊猫馆,难道这也是错误的?可见具代表性的动物或实体(建筑物)是可以向外延伸的,也是可以相互借镜的;更何况土楼是客家人的象征。
这座土楼是三层楼的建筑物,内有电梯设备,主要是展示浮罗山背及客家人的历史和文物,并有一个与大学合作的客家文化基地,以成为推动客家学的第一个海外基地。同时它也有艺术走廊,有中央的表演舞台供各类活动,包括演出和讲座乃至动画影片的推出,以衬托出客家人的历史源远流长,并且继承了“耕读传家”的家训和美德。
我们准备用3年的时间打造成一个让全世界侧目的客家村。在马来西亚,它将是第一个自然(不是英国人在紧急状态时所逼出来的新村)形成的客家村。也许它将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包含客家历史与文化的客家村。我们承诺在提供就业方面将优先照顾浮罗山背的各民族人民,当然也会提供优先的机会给我们的
客家人。
我相信工程一旦完成,它将是一个能吸引万千游客的新旅游名胜地,也一定能刺激和带动浮罗山背的发展,更会对槟城乃至马来西亚的旅游业作出重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这个计划带动下,周边的屋业发展也能增加人口,进而给新民小学和附近的小学带来新的生源和复苏的希望。
(本文部分内容取自作者于5月3日在新民学校百年宴庆上的讲话)
刊登于2014年5月12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