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5.14

马华弃战,下不为例 (直挂云帆)



马华弃战武吉牛汝莪补选在常理上是不被接受的,但站在特殊情况来看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新闻,而是有前例可援。巫统在2009年时就曾经对本那地州议席的补选采取弃战策略。因为在没有胜算底下,与其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巫统不如大方一些让对方占有绝对的优势。果然那一年公正党派曼梳出征,胜出后接任法鲁斯卸下的副首席部长职(法鲁斯原任本那地州议员兼副首席部长)。
其实巫统参选的意愿也不大,即使胜出也改变不了民联的执政局面。在当时国阵(巫统)只有11席(槟州议会共有40席),不参加补选而维持原状也没有什么损失。于是巫统有史以来开了先例,不派人参选。
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马华身上,因为武吉牛汝莪本来是行动党的强区,马华即使参选,也改变不了局面(国阵在国会有133席,民联有89席,多一席或少一席无伤大雅)。因此马华在没取胜的把握下,也就第一次做出不参选的“牺牲”。这当然会在坊间引起一些非议,且形容马华不敢面对挑战。可是回想一下,那些指责马华“胆小鬼”的人会否把票投给马华,也是一个大疑问。既然绝少人或几乎没有人看好马华的候选人会胜利,不战也罢。在此尴尬的情形下,马华也找到一条不参战的理由:集中精力反对回教刑法。
可是马华刚刚打出这样的牌子就遇上情势有变。碰巧伊斯兰党宣布不在6月向国会提呈私人法案以在吉兰丹落实回教刑法。也许为了找个下台阶,伊党也宣布接纳中央政府提出的建议,交由中央与丹政府成立的技术委员会探讨。这样一来,我们相信回教刑法的争议会冷却下来。虽然此项大课题交技术委会探讨不等于“落幕”,但在现实社会与世界大环境中,它是不易落实的,或会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将有关法案 “束之高阁”。
由于这个关系,前马华总会长翁诗杰就挑战廖中莱不能以此为借口而不参战;而颜炳寿也希望马华重新考虑。但既然马华党高层已作了决定,也得到国阵主席的首肯,也就没有理由漏夜改变初衷(果然马华没派出候选人)。
在这方面,我们注意到纳吉有透露可能采取支持独立候选人的战略来给予行动党一个压力。如果我们没有猜错的话,这个人极可能是爱国党的范清渊。
308政治海啸前,范清渊是民政党的骨干,曾任峇都加湾国会议员,但后来另起炉灶,协助成立爱国党。这个党在505的大选没有建树,也就被认为成不了气候。就不知道国阵会不会公开或暗中给予支持?即便是这样,民间也不看好有机会胜利,而可能打赌会不会保住抵押金?
如果说马华有一些胜算,它自然是不会放弃参加补选的,就是因为算来算去总找不到取胜的理由和巴仙率,也就只好弃战。或者有人会说,马华这样怕输,干脆把议席让给别党以免出丑?但问题是没有人会看到国阵的候选人或其他党或个人候选人可以震撼卡巴星的儿子蓝卡巴星而胜出。马华也看到这一点,因此它不担心这个议席在将来会被“飞掉”或被友党取代。因为当下的民政也很弱,正力图振作,自然不可能与马华争议席。
不过从历史看,马华是从来不曾像今次这样以闪避的理由不下战书。在过去马华争生争死都在被分配的选区上阵,不会无缘无故弃战,即使明知道在华人占大多数的选区无望胜出,也还是派强人应战。
可是在1959年的大选,马华就在华人集中的市区输掉12个国席,造成在这之后马华的安全区不在城市而是在半城乡或马来人占相当比数,或40%50%以上的选区。直到1969年大选之后,局面更是明显,因为这一年大选也发生了“513种族流血”事件,大大地改变了国家的政治生态。
最彰显的是上位的敦拉萨(1970年出任首相)收编了反对党而分化了马华的代表性,其中马华最大的敌人就是卷土重来的林苍祐,他通过民政党被纳入国阵(1974年),与马华分享执政权力,也就加剧马华与民政的斗争。这种斗争是十分激烈的,激烈到马华在没有分配得议席,也在林建寿的布阵下,在1978年的大选组成具有马华背景的独立“七人帮”,专门向民政党的选区叫阵。最后虽败下阵来,但已为马华下一届大选(1982年)争取多席位铺路。
结果在李三春的争取下(用本身的政治前途转向芙蓉选区对垒行动党主席曾敏兴,以摆脱马华领袖躲在巫统背后,即在马来人占多数或相当多数选民的选区胜出的印象),马华在槟州取得与民政平等的州议席分配(各分得8席)。李三春不但获得民政选区(如甘榜哥南),而且也威胁林苍祐的首席部长地位。
很显然的,马华后来虽然未能取得首席部长职位,但基本上已让马华在槟州“翻身”,只是马华后来又不争气在1990年又输完所有的州议席。来到1995年,马华在民政的支持下,又再恢复昔日的风采。到了黄家定的时代(2003年起)彼此也达成权力的分享(马华在中央,民政在槟州),不再为议席而争吵。讵料2008年的大选一举把马华和民政打得落花流水;更在2013年的大选,两党又再一次一败涂地。
当马华和民政成为难兄难弟后,它们已没有条件争夺选区的分配,;更没有所谓“安全区”。在什么都没有下,马华和民政所剩的是那个选区不会输得太难看(在2013505大选时,马华竟有两个州选区的候选人丧失按柜金,这也使到马华不得不“胆战心惊”)
正当马华力图转型和振作尚未有成绩单交出的时刻,突传武吉牛汝莪出现补选,也就在加影补选失落后,显得更加不自在,只能采用“走为上着”的战略来使对方失掉“胜利的光环”(让它自导自演);而马华也不必担心战绩出现尴尬,更加不好交待。因此与其“难看”在后,不如“难堪”于前。但无论如何,这样的战略不是上策乃是下策。今后不论出于任何理由,马花都要记取李三春的精神:打死不走;以攻为守,而不是以守为攻。因此马华的弃战应下不为例,否则后遗症是难以估算的。

刊登于2014年5月15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