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6月4日在天安门发生的学运被清场的事件,我们称之为“六四事件”。距今算来,已是整整25年。换句话说,当年历历在目的悲情一晃眼已是25个春夏秋冬。但为什么它总是阴魂不散,每逢六四总有不少人在香港集会和游行?今年不但循例举行,而且声势也被形容为十分浩大,主办单位计算有18万人之众。
就中国而言,它已经在1989年4月26日通过《人民日报》的社论认定学生在天安门集会是受到利用,正进行一场“动乱”。因此虽然事隔25年,中国仍然未能改变它的“定论”和立场,也没有迹象显示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政府会为“六四平反”。
因为事件的敏感性,近日中国采取了高度的警惕措施,也不容许举行示威游行。但也未见中国公民自发性或突破限制举行大规模的政治活动;这可以归因为经过改革开放30余年后,中国人民的生活一般上已大为改善了,学生们也得到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已不需要通过示威来表达不满。不过我们倒是注意到有一批与六四有关的学者,“天安门母亲”也有发表意见,希望当局平反和正视六四事件揭开的历史问题(包括推动民主,铲除贪污与滥权)。
此外,台湾国民党的马英九与民进党的蔡英文对“六四”25年的感言也是令人关注的,虽然马英九也希望平反六四,推进法治和民主;而蔡英文认为走民主路线不会给中国的稳定社会带来致命的冲击,并形容“六四”与台湾的太阳花学运同样是年轻人对民主的追求。即使他们两人没有将中华民族拢在一起表达对“祖国”的关怀,但不论国民党或民进党喜欢或承认与否,他们所公认和接受的“中华民国”也曾是大陆的政府;尤其是当蒋介石于1927年撕破国共合作(孙中山于1925年逝世)大开杀戒,以中华民国政府最高领导人立足中国舞台后,曾确定了国民党的统治地位。而国共之间在1937年抗日战争打响后又再次合作,说明了曾经在“中华民国”旗帜下做过政府的国民党和后来的民进党都不能回避历史带来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和担子。
遗憾的是历史却被回避,现实中则是不久前台湾学生的反服贸(两岸服务贸易协定)运动就是有意拉远台湾与大陆的距离,进而达到拒统(一)的目的。
同样的,香港发动的占据中环运动和借助“六四”的大规模示威运动就是强要“证明”香港是香港,中国是中国。这种自我切割与祖国的联系将使到香港潜在非常不稳定的未来。
虽然在一方面我们看到香港正有一股离心运动企图利用台湾的分离运动来塑造港台的“独特型”,进而否定所谓的“一国两制”。可是香港再也回不到英殖民地的怀抱,它已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50年后接受中港是二合为一的,不再有什么“一国两制”的分差(邓小平只承诺,香港由1997年起50年不变,维持资本主义制度)。
因此纪念六四在今天已形成两个不同的议程,其一是国内的所谓异议份子和维权人士仍然向中国政府施压抗争,以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而向西方的社会看齐。其二是外围及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借用“六四事件”大加抨击和责难中国政府,进而以六四为例告诫其人民不可与中国走在一起而失去“自由”。台湾和香港的反共集体正在朝向去中国化的道路走下去,有意无意间藉反共也带有反华的味道。这正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白宫发表的罕有六四事件25周年的声明的立场吻合,“白宫将一直对天安门广场抗议者们的追求的基本自由公开表达支持,包括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宗教和集会自由。”
从这样来看,今天的国际战略不仅美国在亚太组成新的反华大合唱团,而且也有港台的加入这个反华的小合唱团。这一唱一和反映了21世纪中国崛起正面对内外夹攻的挑战。说白了,港台的借六四事件来衬托出中国政府的负面形象,正是希望达到不统的目的。
刊登于2014年6月9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