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7.14

马华“回家”小团圆?(现代春秋)



马华公会的重回内阁虽然只是阔别一年又一个月,但在感觉上好像是“很久的事”,这是因为马华从来没有这么久徘徊在政府门外,以致很多人;尤其是华人社团莫不希望马华早点回家。
现在马华终于在“迷失”一段日子后,又找到回家的路,但这好像不是大团圆而只是小团圆,因而难免又让人失望和感到遗憾。毕竟在35名内阁成员中,马华只占两名,实在不足以反映其代表性。可是在大选失利又失利下,马华又能争到几个部长呢?
本来有人推测马华应有三名部长和四名副部长,以便能配合政务拉动党务,现在只剩两名部长和三名副部长,不论在声势上和代表性上也已是不可同日而语。这就是说,马华今次的阁员人数是历来最少的一次。
为什么这样说?让我们回过头来看马华走过的道路,就不难明白马华为何会走到今天。
虽然马华成立于1949年,但真正介入政府事务则起于1955年。那一年是独立前的普选,联盟在参加52席选举中胜了51席,其中包括马华15席。当东姑阿都拉曼在普选后出任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时,他委任了马华公会的三名部长,他们是李孝式(已故李裕隆之父亲)、翁毓麟及陈修信,还有一位知名度颇高的副教育部长朱运兴等。
正是这个内阁在1957831日马来亚取得独立时,也成了东姑的独立内阁。
1959年的大选,马华是在林苍祐派被排斥下推出了31名国会候选人,只有19人当选(12人落选)。
尽管马华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但东姑还是重视马华的存在和代表性。除了提拔陈修信担任财政部长取代退休的李孝式外,也另委任三名部长,他们是翁毓麟、梁宇皋及林瑞安。当然还有副部长。从这样来看,在1959年后马华已拥有4名正部长。
由于1964年的大选联盟大捷,马华也赢得27席(参选33席),因此内阁维持马华4名部长。
意想不到的是1969年的大选第一次动摇马华在执政党的地位,参选33个国席只赢得13席(输了20席)。在极为尴尬下,时任马华总会长的陈修信宣布中委会议决暂不入内阁,一时舆论哗然,华团也纷表态认为不妥。碰巧发生“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马华又重新入阁。但初时只表明担任不具职务的特别任务部长;后来才又接受有职务的部长。
在那一年,从不入阁到入阁不过是瞬眼间的事,也就不造成华人的“失落”。因此有很多人不知道马华在当年曾闹过别扭。
自此之后,马华也安稳地在内阁中当官,不论是李三春(1974年)接棒后的突破,或者在林良实(1986年)领导下的平平安安,马花都没有部长职上的突破,仍然是4名阁员。这是因为马华已不再是政府中唯一的华人代表政党,而是被民政党及人联党介入其中。
从华人在内阁的数目来看,华人部长是有所增加,但已归给民政和人联党,而且陈修信之后马华再也没有分到重要的财政部长;再往前推,自林瑞安在1969年大选失手后,也不再获分配工商部长(如今改称贸工部长)。
在这方面,马华是自知其在政府内的代表性是有局限的;也被人讥为“当家不当权”。即使在黄家定领导的时代,在2004年大选中以漂亮的政绩胜出,也没有在内阁中显示出其部长人数的增加(只有副部长有增加到9名)。这种“突而不破”的结果也让马华背上沉重的政治十字架,更有人讽刺马华赢再多的席位也是依然故我,无法“更上一层楼”,顶多在副部长的数目有所增加。
副部长一向来不列入内阁成员,因此多几个副部门也不影响大局。
举例来说,虽然马华公会在2008年的大选中再遭遇滑铁卢,参选40席,竟只能保住15席,有60%的席位不见了,但马华在内阁上却没有吃亏,它仍被分配4名部长而副部长也还有7名,数目是比2004年少一些,但也说明了马华最好和最坏的时刻都是没有改变的。这种结果也正是马华的“危机和隐忧所在”。
不论马华的蔡细历有言在先,通过议案说如果2013年大选成绩差过2008年,将不入阁的激将法。其结果是适得其反,可以形容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也因为马华不入阁,自我设陷,以致纳吉首相先把阁员数目填写再说,待到马华重新表明要重回阁时,“轻舟已过万重山”所有的职位都有人选,马华又如何要回昔日的4个部长呢?
即使在退而求其次下,可以减少一位而要求三名入阁,也“天不从人愿”,马华今次只分得二正三副已被认为反映马华当下的席位,不能再“索求”了。可是如果算算国大党的席位和它在内阁的数目与马华相等,则意味着,马华的地位已大不如前了。
在这样的失望情况下入阁,马华是忧喜参半的,忧的是担心取不到华社的谅解,做了官后却讨不到选民的欢心;喜的是千呼万唤终于唤来了马华入阁的好消息。
然而这样的好消息也同时被不是好消息所冲击。这就要靠马华的六条大汉(应是五条,一个是周女士)如何在劣势下扭转乾坤,他们不但要证明“朝里有人好办事”作出真正的改革和纠正错误与失调的政策和行政措施。例如教育课题是要有马华的人“舞大刀”,就不知魏家祥能否被赋予掌管华校这一大摊子的事?还有马华的三名副部长能否得到正部长的谅解,发挥较大的作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廖中莱如何在MH370的阴影中脱颖而出?这都是万民关切的大件事。
无论如何,马华已是不能够在“官”数上取得优势;尤其是民政的马袖强中选国会议员,也取得红利成为内阁一员,马华也只能看在眼里,苦笑迎来“宿敌”共室一堂。马华的命,也成就了民政的运。政治的变化,就在巧妙中发生了。谁会料到马袖强在补选中胜出为民政添花红?
马华的未来,就落在这六人的身上了。

刊登于2014年6月30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