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8.10.14

建立客家村的实质意义 (现代春秋)

2006年当马来西亚客家文物馆开幕之后,我们“引进”了来自台湾中原大学的学者教授及研究生到浮罗山背研究浮罗山背在历史上是否是客家人的聚落?而这个聚落的纽带又是怎样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浮罗山背究竟有没有存在一个客家村?
继后这批学者又第二次来浮罗山背考察,并得出初步的结论认为浮罗山背存在客家人的聚落,而客家人最集中在双溪槟榔的山区。
为了进一步结合当地的客家人,并期望有奇迹出现,我们乃在200861日在浮罗山背圣心学校的礼堂成立《浮罗山背客家村联委会》,是日场面热闹,我们也满怀信心展望浮罗山背有一个新的未来;尤其渴望能真正地设立一个客家村。因为我们相信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台湾中原大学在2009年向我们提呈一份研究报告时,我们感到十分鼓舞。这份研究报告认为成立客家文物馆或博物馆是可行和值得推动的。
约在2010年时,有地主献议我们在浮罗山背的一个地点发展客家文物馆,占地大概一依格左右。我们当时也认为是好主意,无奈有关地段因事故不能进行改变。于是在希望“落空”后,我们还是“不死心”,我总相信必会有人重视和欣赏我们的计划。
果然在2012年的时候,有发展商与我接洽,提出兴建“客家村”的可行性。在了解相关的地段和环境后,我们都喜出望外而第一次感觉到理想有可能化为现实。
有关地点适中,离开双溪槟榔(客家人的村镇)约莫三公里,而且地处大路旁,是个未开发的处女地,目前可归纳为榴莲园。而最令人欣赏的是位于居高临下可一览绿色的景色和深蓝的海洋。这美丽的天然景色,身置其中必然心旷神怡。如果规划得好,它可以成为一座人工的“世外桃源”也说不定。
正由于发展商有诚意,我们也苦等了4年,咸认机不可失也就兴致勃勃地希望占地21依格的土地能化成一座新的旅游胜地:真正的客家村,而成为我们客家人的地标。
我们之所以执著浮罗山背可资发展和建设客家村是因为从历史上来看,槟榔屿的开发与发展是与客家人分不开的。从最初的海珠屿大伯公庙(1799年)的建立到太平天国(1868年)失败后,有大批的洪秀全弟子兵分别流落在浮罗山背和山打根;到清朝末年先后委任以张弼士为首的五位驻槟城领事俱是客家人(1894-1911);到中华民国成立后戴淑原被委任为槟城总领事(1912-1930);到马来亚独立时,王保尼出任首席部长(1957-1969),这一切的一切,无一不是突出和彰显客家人的荣耀,也衬托出客家人在历史上的地位曾经是显赫一时,而且也是华人南来的其中一个典范。凡此种种不但造就了槟榔屿是客家人的发祥地,而且也反映出浮罗山背是客家人的“大本营”之一。如果说,在乔治市及其他地方是福建话的天下,那么在浮罗山背则是客家话的“天下”。直到今天虽然物换星移,人口有或多或少的流动,但不变的是浮罗山背永远是客家人的聚落,值得珍惜和保存;当然也有必要突出客家人与当地其他民族和不同籍贯的人口和睦相处的不争事实。
从人口结构来分析,浮罗山背人口不下10万人,其中华人占约3万余人(包括从外区迁入的移民);而华人之中客家人也被认为占了40%50%左右,足以形成一个社群,客家话的流行也与此有深厚的关系。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两年的努力,浮罗山背的客家村的申请程序已接近尾声,一旦完成土地斟察及环境评估后,预计将会正式提呈图测。在整个计划中,有一座“生态土楼”,配合环境所需的多元化的建筑物。内有客家文物馆、艺术走廊、客家文化研究基地、各民族历史文化和多用途的中央舞台,也可供座谈及表演艺术之用。此外,也有土产中心、美食中心、咖啡屋及客家餐馆等等。当然也有运动设施,供游客住的小别墅和稀奇动物园等。
继后的发展将会有更精密的设计和工程,以求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以此推算,我们的计划极可能在明年开工,估计需要三至五年完成发展计划。
我十分感谢曹观友行政议员代表首席部长在当晚作下列具有鼓励性的积极回应讲话,他说:
“早在两年前,拿督谢诗坚在客家公会曾经宣布有关浮罗山背客家村的计划,之后他引入一个私人地主向州政府申请在浮罗山背接近双溪槟榔山区的一个发展计划。我相信,这个发展商也接纳了拿督谢诗坚的建议,在这个计划融入客家村的元素。
由于这项计划是坐落在槟州政府发展蓝图归为生态旅游的地区,所以州政府在2013年批准地主把这个农业地改变用途,作为一个生态旅游的发展。当政府的策划委员会批准之后,地主的建筑师已经完成转换土地用途的程序。目前,这项计划进入了土地斟察、环境评估和交通规划的阶段。
我们也尊重地主和发展商针对生态旅游的项目所提呈的概念,最终这个概念必须按照所通过的发展规划路线图来拟定,包括提呈建筑图测。在获得批准之后,这项工程就可以开始了。
槟州政府会依照地方政府的条规来审核这个计划,并且尊重地主和发展商的意愿,来发展这个融入客家村的元素的生态旅游项目。另外,州政府鼓励任何发展商和地主依照政府的条规来发展他们的土地。”
我相信所有的客家人,所有的槟城人都希望早日实现第一个新的和具有文化气息的绿色生态旅游景点—马来西亚第一个客家村,为马来西亚点缀一个亮点,不但能够招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来游览别具一格的新名胜地;而且也为槟州的经济带来更大的推动力和增添无限的活力。
必须交待的是,今天我们参观“蓝屋”因为它是张弼士的故居,不会问新主人是谁?同样的,“侨生博物馆”因它是郑景贵的故居而闻名,游客也不会计较新主人是谁?他们两人都是客家人的“大家长”,留下的故居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宝贵部分。由此来看,客家村虽然是私人的发展计划,但重要的是,它是依照客家人的历史规律实现的一个全新的客家村,同时也注入现代科技,将历史与现代融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具有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的文化景点。这就是“客家村“的实质意义

(本文部分内容取自作者于20141019日以客联会署理会长及大会主席的身份在槟州客家公会75周年宴庆上的演讲)
刊登于2014年10月27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