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11.14

“天子脚下”的伤心地 (现代春秋)

国阵主席纳吉对于两届大选(20082013年)在雪州惨败感到伤心与羞耻。因此他希望不要有第三次的惨败,但前提是要有新思维和新策略乃至转型。
很显然的也是首相的纳吉是以激励的手法来促使巫统在雪州振作起来,并部署赢得下一届的大选。
从历史上来说,我们对首相的感性讲话是有所感触的,其一他不希望巫统(国阵)在雪州一直扮演反对党的角色;其二他认为雪州是处于十分战略性的位置,不但与首都吉隆坡息息相关,而且也与布城密不可分。可就偏偏在“天子脚下的土地”竟然成了反对党的囊中物,这对国阵而言;尤其是巫统是难以思议和难以释怀的。
正因为雪州的特殊地理位置,它对中央政府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这个州的政府与中央不是属于同一政党执政将会面对难以协调的冲击乃至冲突,所以从一开始(也就从有选举开始),雪州就是政党的争夺之地和重要城池,不容有任何的闪失。
因此当1952年吉隆坡举行市议会选举时,巫统和马华就志在必得的夺下市政权,不让拿督翁领导的马来亚独立党拔下头筹。因为这场序幕之战关系到巫统与马来亚独立党的未来。
但有趣的是,拿督翁原本是巫统的创办人(1946年),后来因不满巫统不允开放门户成为非种族性政党,愤而在1951年离开巫统另组马来亚独立党,准备崛起成为巫统的替代者。
因为这样,1952年的市议会选举就成为重要的试金石。结果巫统与马华合作下,联手赢得9席(巫统3席及马华6席),拿督翁的独立党只赢得2席,另一席归独立人士。这就是说拿督翁出师不利,也为他的政途敲了警钟。
另一方面,巫统与马华合作取得成果后,也促使巫统、马华及国大党在1954年组成联盟;而拿督翁也摇身一变在1954年将马来亚独立党改名为国家党,准备在1955年的独立前的普选雪洗前耻。
由于这场关键的普选中将决定谁将领导自治的马来亚联合邦,双方也卯足马力决一死战,最终是联盟在52席中取得51席大捷,另一席归回教党,而拿督翁的独立党全军覆没。一代国家领袖拿督翁也因为失败与政权擦肩而过,崛起的是联盟主席(也是巫统主席)东姑阿都拉曼,他被推举出任马来亚联合邦首席部长(在1957年国家独立时他转任首任首相)。
与此同时,各州的普选虽然与全国普选分开举行,但联盟同样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在所有的11个州(西马共11个州)取得执政权,包括雪兰莪州。自此之后,联盟就过关斩将,在历届的选举中都取得胜利而不曾沦为反对党。
唯有在1969年的大选才让联盟捏了一把冷汗。这一年的大选(国与州同步进行),反对党异军突起;尤其是民政党、民主行动党及人民进步党大有斩获,几乎动摇了联盟的执政根基。
在中央方面,联盟在西马赢得66席(巫统51席、马华13席及国大党2席),足以组成中央政府(西马国席总数104席),但已失去2/3多数席。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届的大选中,联盟不但失去槟州执政权(由民政党起而代之),而且它在雪州及吡叻州也无法获得超过半数组成州政府(联盟在雪州的28个州议席中,只保住14席,刚好半数,未能及时组成州政府。同样的,联盟在吡叻州的40个议席中,也只赢得19席,未达半数)。正在悬峙之际,突于513日爆发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国会民主暂时中止,敦拉萨也就成为实权人物,并在1970年出任第二任首相。
也是因为“513”的发生和民政党的陈志勤不苟同行动党秘书长吴福源组联合政府的献议,才使到反对党未能在雪吡崛起。
不久之后,雪吡的州政府又回到联盟手中,只有槟州“改朝换代”。
这样一来,它反映出两种不同的心态,第一个是联盟在槟州的失意和失落,不习惯于大权旁落。过后马华用尽各种方法要夺回部长职,都是不得要领,直到2003年黄家定出任马华总会长后,才“平息”马华与民政的争夺战。这也反映出原是执政党的,一旦失去政权将难以扮演好反对党的角色。
第二个心态是雪吡的联盟对于政权的回归感到十分欣慰,也就一路走来习惯地扮演执政党的角色。
这之后(513之后),敦拉萨将联盟扩大成国阵,收编反对党成为执政党又说明了任何政党都不会放过分享权力的机会,民政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讵料在2008年的大选,整个局势起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国阵不但在中央痛失许多国席(但保住执政权),而且也丢失吉打、槟州、吡叻、雪州及吉兰丹(拿不回)的执政权,这之中最重要的是雪州,它不但与中央是一遥之隔,同时在许多方面是令人垂涎的模范州。
至于其它州对国阵的重要性远不如雪州,如槟州曾有过变天,如今再次变天也不足为奇;而吡叻的变天只是昙花一现,一年后又回到国阵怀抱;吉打也是在丢了一届后又拿回来。剩下吉兰丹拿不回也就被认为是自然的事,毕竟它是偏僻之州,由伊斯兰党继续执政也不让人感到意外。
当纳吉在2009年拜相后,他就无时无刻在策谋夺回雪州政权,可是在2013年的大选又让他大失所望,在56个州议席中,国阵/巫统只有12席(全属巫统,马华全军覆没),其余的44席归民联(其中一人退出成独立人士)。
这成绩与2008年比较,显示民联有更大的进步。在2008年时,国阵有20席(巫统18席及马华2席),民联则有36席。未想在2013年时民联又大跃进,国阵也只能萎缩,难怪纳吉感到十分失望,希望政局能被扭转过来。
但以目前来分析,国阵要夺回雪州非得用九牛二虎之力不可,就以不久前民联在雪州的危机为例,如果不是因为国阵势力薄弱,它早就有所行动打散民联的合作,只是算来算去都无法扭转乾坤,也就让民联继续在乱局中保住政权。
无论如何,国阵要夺回雪州政权还得看马华势力恢复了吗?巫统的新生力量有振作吗?还有谁将是未来的“真命天子”?这都是很关键的。

从以上看来,纳吉的慨叹是不无道理的,没有人愿意当永远的反对党,而当反对党力量转弱时就不可能对执政党产生威胁。而这是国阵在两届大选后才悟出的大打理。而一度的“永远的反对党”的行动党在拿下执政权后才知政权的宝贵性。当然一个强大的反对党也是有角色扮演的,最怕是势力悬殊,反对党也就变得可有可无了。当前就是面对打鼾之处竟不是同路人的窘境。在这种情形下,国阵除了重讲话之余,还得下重药和改变战略,这就要问国阵准备了吗?
刊登于2014年11月10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