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2.14

巫统应回归中庸 (跃马扬鞭)



本届巫统代表大会虽然不免有出现一些种族性的声音,但大致上主流声音;尤其是上层的言论表现了成熟与稳重的一面。
巫统主席,也是首相的纳吉除了促请巫统代表大会撤销有种族性的提案(如关闭华小)外,也语重心长地在闭门会议上指出,如果下届大选巫统无法取得华裔的支持,则国阵将不可能存在。
这一席话也显示出国阵如要继续执政的话,它需要至少25%华人选票的支持。
与此同时,巫统署理主席慕尤丁副首相在主持巫青团和女青团代表大会开幕时也不忘绕以大义。他说如果执政党要继续维持影响力,它必须大刀阔斧地改变工作方式和步伐。
在这方面,他提出改革的七大纲领,包括吸纳更多年轻人和使到巫统成为有希望的政党,因此那些老领袖一旦成为绊脚石,就要自行隐退。
他毫不讳言地说,巫统已渐失去城市选民的支持,例如巫统输掉国内最先进的雪兰莪州政权。
此外,前巫统主席阿都拉(前首相)也在其部落格贴文疾呼巫统告别激进与极端,巫统应该是一个贴近人民和赢取民心的政党。
无可否认的,三位领袖不约而同的见解已反映了巫统的新旧领袖都对巫统未来有不同的寄望,但最大的共同点点是要巫统成为人民的希望以便继续成为执政党。
对此,我们有必要回顾巫统两度的分裂才能更好的理解巫统所面对的挑战。首先巫统是1946年诞生的,创党人拿督翁是领导马来人反对“马来联邦”(Malayan Union)宪制而催生了巫统。他并领导巫统与英国政府谈判促成了“马来亚联合邦协定”的生效(1948年),为今日马来亚乃至马来西亚的宪制奠下基础。
1951年,拿督翁突退出巫统,另领导马来亚独立党(更在1954年易名为国家党),与巫统(联盟)对抗,结果败下阵来。这一次的巫统大分裂是党的第一个大危机,所幸接班人东姑阿都拉曼领导联盟在普选中(1955年)击败拿督翁,不然历史就改写了。
1998年,安华跌马,被马哈迪开除党官职,一场烈火莫熄运动宣告开展,1999年的大选,安华虽身陷囹圄,但他组成的国民公正党联合伊斯兰党及行动党与国阵分庭抗礼,结果扶起了伊党坐大,公正党表现平平。
惟有到了2008年的大选才见安华以自由身领导反对党阵线。这一回平地一声雷,改变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生态,新崛起的民联成为与国阵对峙的对手,我们称之为“308政治海啸”。
继之2013年的大选,民联又再与国阵大厮杀,结果政局还是不能稳定,一边是国阵靠巫统和东马成员党支持得以继续执政,但仍然是两线制的火热斗争。这其中最明显的现象是华裔选民被认为是一面倒向反对党,因而被纳吉形容为“华人海啸”,华人有80%以上投票给民联。
虽然20082013年的大选都是靠巫统支撑而得以保住政权,但国阵的华基政党则兵败如山倒,一届不如一届,对国阵没有加分,只有扣分。
由于政治交锋方兴未艾,巫统虽是忝为最大政党(2008年大选,巫统赢得79席,输掉38席;2013年大选,巫统保住88席,输掉33席),但如果友党未能翻转过来,则国阵的未来是不明朗的,包括巫统可能采取策略将国阵改头换面。
这对巫统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也需要华裔选民回流国阵,但就如巫统三位领袖异口同声要巫统改变,这之中应包括不再提“外来者”、“寄居论”、“关闭华小”、“回去中国”等种族言论,同时更要遏制少数别有用心者提出极端言论和偏激的宗教言论。
只有适当和有效地控制才能展示一个新的巫统(指思维和政策方面)面向未来,这就需要如马哈迪所言,领袖也应接受善意的提醒和规劝,不要只是听特定人士的意见。
就目前看来,不是巫统有危机而是巫统如何消弭和融化它的积重难返的形象。这就是三位领袖释放出来的强烈讯息,一句话,巫统应回归中庸之道。

刊登于2014年12月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