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是新学年(2015)的降临,它的其中一项变化是从新学年开始就读中六的学生将不需要穿校服上学,也允许他们穿着传统服装或其他服饰上课,包括峇迪。
虽然教育部有作出规定要求穿着端庄,不可暴露,也不可穿T恤和紧身衣;同时也要穿正当的鞋子包括皮鞋,但不可穿拖鞋、凉鞋和木屐等。
教育部的这一开放,基本上是迎合“大学生”或“准大学生”的需求而作出改变。但这样的改变适当吗?会不会引发反效果?这都是未被考虑在内。因此我们认为当局还是应该从长计议。
理由很简单:
(一) 一向以来,中六学制是被包括在中学体制内。换句话说,即使中五毕业而升上中六(在同一个学校),学生还是需要穿校服上课。因为这样一来,校方可方便辨认是其学校的学生,实施纪律起来也可以统一处理。
当然校方对高年级的学生或许比较宽松,但也没有分开两个等级。
(二) 这是因为当教育部批准一间中学开办中六班(STPM)时,就预算它有两年的学制。这些学生即便与中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方面有所不同,但也相差不大。
在过去数十年,只有少数的中学(精英中学)被允许开办中六班(大学先修班),后来才较放宽。连独中也被批准开办(如七十年代韩中的大学先修班是热门的科班,一度收生近千名)。再后来,很多中学包括独中也开办中六班。这种教育的普及是一个进步与好的现象。但没有学校因为有了中六班,就实施“一校两服”,而是一律穿校服上学。
(三) 穿校服上学是一种安全措施,学校的保安人员,训导单位乃至教师可以容易辨认是否是外人或学生;尤其是一间学校有二、三千名学生,实在不容易分辨。如果学校允许“一校两服”,即中六生可免穿校服,而中五以下的学生一律穿校服,则外人的混入会比较容易而不被察觉,毕竟峇迪服装到处可买,随时可穿。如果一个人有心混进校内作案,穿上峇迪基本就无人可怀疑了。
再者,我们也相信校方既然中六生无需穿校服,也就不需要学生在衣装上缝有姓名及学号,则一旦作起案来也就不知是谁在犯规了。虽然有的学校有装闭路电视(CCTV),但都不明显也不是每个角落都可拍到。如果发生意外也就防不胜防了。
(四) 为什么呢?这主要是在同一个校园内实施两种学制是不恰当的,也容易发生意外。除非这间中学将中六生隔开上课、下课及用食堂也分开,不然总是参在一起。这对学生来说,也制造中六生的“优越感”。
(五) 其实在一个校园内,对高年级的学生实施校服上的不同是可以的。比如中六生可以穿长裤,或女生也结围巾和领带,看了也比较适合,但这样就没有太过明显的差别。
我记得在1978年,当韩江中学开办新闻专修班时,这些已经高中毕业的学生进入韩中也是需要穿校服。当时是女生穿裙子,男生则穿长裤。这与当年的中六生一样,也没有什么不妥。
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当80年代,学院在我国如雨后春笋建立起来后,就出现许多不穿校服的“大学生”或“准大学生”。这是因为学院是与中学分开或自行设有校园的,即使不设置校服,也是在一个环境下学习。由于学院生的人数在当初不是很多,学院的管制也比较容易,因此引发的投诉也不多。
直至千禧年后,学院就蓬勃发展,而大学更是林立了。除了有国立大学外,也有私立大学;更有大学学院。当这些高等学府一一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许多的学生不穿校服在走动。只能从他们拿着背包来辨认他们是否大学生。
我们也不否认,因为学院普及和大学普及了,学生的穿着也多样化或随意起来,最常见的是有少数女学生喜欢穿热裤(短裤)上课,更有的学生穿的不是端庄的鞋子,像拖鞋又不是拖鞋到校上课。这种现象已见多不怪。
在面对这种情形下,有的学府就采取某些措施给予限制。比如进入课堂衣着要端正;进入图书馆也不能穿拖鞋;踏进考场更要衣装整齐,否则可能会被“挡驾”等等。
根据我们的了解,有些学校因为分辨不出学生和外人,也就发生浑水摸鱼的偷窃和私闯学府的事件,更有的外人大摇大摆地进入学校打球(或篮球或足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如果中学又出现“一校两服”的话,我们就认为上述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学校非得加强保安措施不可,否则难保不会出现不必要的事故。我们最担心的是所谓“非礼”事件的发生。
在这方面,我记得不久之前有与中央教育部官员对话时,有提及教育部希望将来能对大学及学院的服装有所要求,以求端庄和严肃。我们就此表示赞同,但现在突然对中六生(在中学内)给予开放,今后要对大专(大学/学院)的管制就更加不容易了。
这就是我们对“一校两服”的隐忧。
刊登于2014年12月29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