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毛泽东于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共和国不会再有战争,讵料又先后卷入四次的对外战争,确实是不可思议,因为刚刚取得胜利,且准备在百废待兴的土地上进行建设之际,却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逼得建国未达一年的新中国把整个国誉和国运押在这场战争上。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按美苏协定,朝鲜以“三八浅”分成南北韩,北方归金日成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南方则由美国扶持李承晚建立南方政权。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先是金日成取得优势;但在美军于9月在仁川登陆后,局面又扭转过来对南韩有利。
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金日成请求苏联的军援和中国的出兵,结果毛泽东在“援朝抗美”的旗号下于10月19日派出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与金日成的人民军共同作战。经过三年的交锋,在双方死伤惨重下(估计百万人),终于在1953年7月28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虽然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战争,但经此役美国也探测到中国的深度;而中国也第一次在国外打出国威来。
今天朝鲜战争已结束了62年,中美也从敌人演化成战略伙伴,即使南北朝鲜仍然处于敌对乃至“战争”状态。可见南北韩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也真是无法寻求共识。
(二)就在中国停止对外战争不过9年光景,中国又与南方的邻国印度发生中印边境战争。这一场战争起于1962年的6月,但到了11月宣告结束,双方对早年英国人留下来的“麦克马洪线”有所争议。
这场战争之所以短暂全然是因为中印度争议的领土是几乎无人烟的,对双方也没有特殊的利益关系,但牵涉到西藏达赖喇嘛于1959年从中国出走越入印度而得到庇护也触怒了中国政府。
因为心病的积压,终于在1962年爆发开来。虽然在这之后中印不再有战争,但自始至终印度一直不把中国当成亲密的邻国和挚友,彼此间存有因历史种下的隔阂。
(三)中国的第三场对外战争竟是中苏边境冲突,而且是发生在中国文化大革命的高潮时期。
本来在1959年苏联从中国撤走所有专家后,中苏关系即告冷却。当克鲁晓夫于1964年下台,由勃列日涅夫接棒后仍未改变对中国的敌视政策。美国当时在分析变化中的国际关系后,有向中国透露苏联陈兵百万在中苏边界的事实。也就因之中美苏关系起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1969年3月爆发了中苏为争夺珍宝岛而大动干戈。珍宝岛其实也没有什么军事价值,但双方坚持不下也就只好用战争来解决。直到同年9月,苏联总理柯西金访华才缓和两国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终于承认珍宝岛归属中国。
另一方面,美国借助提供军事情报予中国后,也逐渐改善与中国的僵着关系。当1971年毛泽东借斯诺(西行漫记的作者)之笔向美国发出友好回应,也就在1972年迎来了美国总统尼克逊访华的壮举,从此世界政治版图有了巨大的改变。
(四)第四场中国的对外战争也是难以置信的,这是发生在1979年,率兵进入越南打反击战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其目的是教训越南不可自以为是,把印度支那视为越南的版图;更反对它侵占柬埔寨。
当然最主要的是中国军民十分痛恨越南统一后的越共竟然忘记在1965年“援越抗美”的年代,中国是军力和粮食源源不断地输入越南与美帝国攻打一场长期战争,并视越南人民是“同志加兄弟”。没想到在1975年北越解放南方后,新领导层不但漠视中国军民的情谊,而且换来的是越南的排华和在边境下对中国人民的干扰。
因为这样,中越战争爆发了,从1979年的2月17日起,而在3月16日撤兵,前后不过一个月。虽然事后不再发生中越战争,但双方关系一直未能好转,即使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中越关系正常化,双方在南中国海发生的争夺西沙群岛的主权事件也使到两国关系停滞不前。如果争夺继续恶化,中越之间又将会有另一个尖锐冲突。
从以上的四场局部战争中,就让我们从中领悟世界政局的改变是令人意想不到的,谁能想到今日的南韩也与中国的关系不逊北韩?谁又能想到中越的亲密战友竟然会兄弟反目成仇?这只有留给历史来评说了。
刊登于2015年2月16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