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15

正视医生过剩的隐忧 (跃马扬鞭)



我国前任卫生部长蔡细历不止一次提醒政府正视医生过剩的问题,因此他建议成立一个独立的马来西亚医药委员会,全面探讨未来20年的卫生服务发展。
现任卫生部长苏巴马廉也这样说:由于本地医生已经过剩,因此将暂停处理所有外国医药系的认证申请;也暂时批准国内公私大专院校开办新的医学课程。
这是因为我国的医生已超过4万名(近5万名),而外国医生只有不过100名。以这样的数目作比例,则医生与人口的比例是1:600,在未来数年将会达到1:500的比例。
蔡细历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为大马设定的医生和人口比例应该是1:1600,但在2010年时,我们已快追上世卫标准,达到1:1800的比例。如今(2015年)更是大跃进达到1:600的比例。这就意味着有5万名医生服务3000万的人口,比世卫的标准更先进了。
马来西亚在近10年来医生的数目突飞猛进是因为我国已拥有33所医学院(11所公立及22所私立);还有我国也承认了36个国家合共378所大学的医学系,包括印尼的13所大学。
虽然攻读医学系的大有人在,但卫生部长说每年只能提供至多4000个毕业生当实习医生,若是每年毕业生有七八千名,那就意味着有一半以上的人分配不到适时的实习机会。难怪蔡细历这样说:目前有5名实习医生中就有1人自动放弃从医。这不但是人才的浪费,也反映出我国对医生的训练失控。
例如蔡细历说,英国人口有6300万,只有32所医学院;澳洲人口2300万,也只有18间医学院;而加拿大人口3400万,则只有17间。以此比较马来西亚,在3000万人口中,我国的医学院数目已超过英国,再加上对数百间外国大学医学系的承认,医生数目不三级跳才怪呢!
不过卫生部长还是认为我国仍需要更多的专科医生,虽然普通科医生太多了。
在这方面,我们也注意到许多拿了医学位后,还作进一步的深造,以取得专科资格,但当这些专科的医生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以目前140余间公立医院和40万张病床计算,也只有大型的医院才能提供实习,自然造成僧多粥少。因此蔡细历不厌其烦且苦口婆心建议成立医药委员会是迫切和需要的,否则会使到我们的医疗系统出现紊乱和失去其优越性和方向。
就我的理解,目前在中央医院服务的狭小诊所内,每天就有四至五名的实习生,他们要学得精和参与诊病也找不到地方,只好站着。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任何部门随处可见。如果临床栽培医生不合水准时,我们就很难要求医生在实践中自我锻炼成独当一面的人才。这对提高医疗水平是有负面的影响。我们不赞成对严肃的医药行业出现了“以乱制胜”的现象。
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一般学生中,有许多人寒窗苦读也就是为了当医生,他们也知道除非考试成绩优秀,否则是难于进入医学系的。就这样医生成了中学生的第一个理想,下来要求是当工程师、会计师和律师等专业人士,但在观念上还是以医生为最高追求。
因此如果天资聪慧,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是应该被鼓励从医的,因为我们需要更多的各类专科医生提供服务;尤其是马来西亚力倡医疗旅游正方兴未艾的当儿,就是要鼓励更多优秀人才投入医学行列,从而成为名医,自然会相对地提高马来西亚的信誉与医疗地位,从而赚取更多的外汇。在这种情形下,政府对我国医学院的严格控制和减少对外国医学院的依赖也是必要的,一定要做到宁缺勿滥,我们不要培养滥竽充数和只求过日又不长进的人才。
所以我们主张中学生量力而为,不要以为读医科才是最有出路的。如果本身的成绩不十分优秀而兴趣又不大的话,就转念其他科系也一样会出人头地的,所谓行行出状元。毕竟有些人当了医生开了诊所不一定是成功的医生。当生意欠佳的时候,痛苦也只有自己体会到。因此医生的成功与否,除了医术外,还要加上运气,所谓时来运转,正是这个意思。

 刊登于2015年5月18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