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1.12.15

种族主义克两线制?(跃马扬鞭)



巫统主席纳吉似乎是第一次明确地在巫统大会上表态反对马来西亚的政治走向两线制,其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人民在针对两个阵营作选择时,只能或支持巫统领导的联盟(指国阵)或支持民主行动党主宰的联盟(指新希望联盟,简称希盟,用以取代民联)。因为伊党内的分裂派已组成国家诚信党也及快地取代伊党的地位,并将民联改成希盟。
在这样的选择底下,纳吉说如果巫统被拒绝了,国家将会由那群拒绝伊斯兰斗争的人所领导,因此我国不容出现两线制。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什么是两线制?它原起源于英国,在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导致君主立宪制度出现。
君主立宪是指政府由人民选出,但保留有限权力的王权。这是一种现代化的改革,也被形容为光荣革命。由于这样,在1689年后,英国出现了托利党和辉格党,是为两线制的滥觞。
旋后,英国进入工业时代(1763-1815),也就发展成对外扩张的海上霸主。印度、马来西亚、新加坡及缅甸也就先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没有因此阻止英国国内政治朝向民主化。
1832年,托利党(Tory)易名为保守党(今天在英国执政的就是保守党);而辉格党(Whig)易名为自由党。两线制继续成为政治的导向。
另一方面,自由党在1870年分裂,其中有部分党员加入了保守党,直到1922年,自由党走向没落,工党也就应运而生成为保守党的劲敌。1924年,工党首次登台执政,从此英国的政治旋转于保守党和工党之间。
因为马来亚(包括新加坡)乃至马来西亚曾在一段长时期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也就像印度一样,被塑造成走西方民主选举的制度。
这就是说,英国人为了打击亲共和左翼分子,它在其殖民地是采取高压政策,最明显的是在1948年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而在紧急状态下,大举查封政团和报章,逮捕并驱逐华侨回国。可是在另一方面,英国却向毛泽东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致敬和给予承认(1949年)。这充分地暴露殖民地宗主国的两面手法,而且对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是绝不妥协的。
虽然战后(1945年)英国尝试推行民主选举,但涌现的政党不论是左派或右派或中立派,都反映出其种族倾向。例如左翼的马来国民党(1945年)、右翼的巫统(1946年)都是以党名标榜其种族色彩。又如后来的左翼劳工党(1951年)及右翼的马华(1949年)也是有其种族性的归纳。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左右翼为求取突破而进行整合,但依然各自保留原来的种族代表。因此在1954年成立的联盟,就是由三大种族政党组成,它们是巫统、马华及印度国大党,一向以来标榜右翼的立场一直到今天。虽然其组织结构已有大改变,增加了成员党,但其种族色彩并没有因之冲淡。即使成员党数目有所改变,不变的是它依然由巫统主导,不会也不可能出现成员党中的取代者。
相对的,左翼政党也顺势结成阵线,比如劳工党与人民党(1955年)结成社会主义阵线(社阵)(1957年),虽然奉行相同的意识形态也无法改变政党既定的种族成分,即使在1963年时,社阵又加多一个成员党参加(国民议会党)(领导人原是巫统副主席,也是农业部长阿都亚兹,由于思想左倾,与东姑闹翻后自行组党,并加入社阵的“合唱团”),但它的马来政党色彩依然十分浓厚。
就拿1968年成立的民政党来说,虽然强调是多元种族政党,但于1974年成为国阵成员党后,就被标签为华基政党(即使民政党不接受也无可奈何)。
同样的,于1966年成立的民主行动党也是标榜多元种族的政党,不但吸收各种族的党员,也在大选时也安排非华裔的候选人,但其华基政党的形象始终未被改变。
因此在2008年及2013年的大选,民主行动党能成为大赢家是因为华人大转变而成了行动党及反对党的强力支持者;当然也不可否认公正党及伊党在城乡选区取胜也是得到城市马来人的支持有以致之。
由此来看,要推行健全的两线制是要先铲除种族主义,同时政策要公平及不以宗教为政治取向。如果朝野政党都能朝向种族和谐及贯彻中庸施政,那走向两线制也不是一件坏事。不然的话,两线制是无法正常地建立起来。

刊登于2015年12月2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