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8.1.16

敦拉萨逝世40周年 (现代春秋)



由卓越基金会、亚洲策略及领导研究所和敦拉萨大学联合主办的《敦拉萨特别纪念研讨会》于114日在首都举行。这一天是敦拉萨的忌日。屈指算来,他已经逝世40周年了。
敦拉萨(1922-1976)终年54岁。虽然是长才未竟,他的一生却是充满传奇性。
当巫统在1946年成立时,敦拉萨尚未加入,直到1950年在英国取得律师资格后便加入了巫统。1951年巫统创办人拿督翁偕其儿子胡申翁(第三任首相,他与敦拉萨是同门襟兄弟)。离开巫统另起炉灶(成立马来亚独立党)后,敦拉萨就接任胡申翁留下的空缺成为巫青团第二任总团长。
1955年,马来亚联合邦(1948年成立)为朝向自治邦而举行有限度的选举。先是在2月份在全马11个州举行州选,敦拉萨被推举为州议会候选人。在胜出后,他出任彭亨州州务大臣,时年33岁。5个月之后,也就是同年7月,他又被推举成为联邦议会候选人而告捷(独立后成为国会议员)。
在得到东姑的提拔及靠自身的才智出众下,他终于成为巫统副主席,继后有了署理主席之设,他再晋升一级。
1956年,东姑为承诺教总要求对华校的重视和调整,也就委任敦拉萨出任检讨教育委员会主席,成员包括林苍祐在内。这份报告书在1956年出炉并在教总主席林连玉要求下,政府同意将最后目标的条文删掉(此条文意指教长有权力将学校的教学媒介语改变而对华校不利),而在1957年成为教育法令。换句话说,华社及华教界虽然不是十分满意这份命名为《拉萨教育报告书》,但也算是接受了其内容和精神。其后引发的争论就主要是改制的国民型中小学的地位(包括董事会之组成和权力,教学的内容及师资的分派等)有不同的诠释。
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获得独立,敦拉萨卸下彭亨州务大臣职,被首任首相东姑委为国防部长兼副首相。虽然在独立后敦拉萨身份更形重要,但他与东姑保留的同僚关系始终没有发生争议与变化,例如东姑从1957年到1969年当首相的12年内,敦拉萨也是当了12年的副首相。他似乎有先见之明和深谙老二的哲学,尽量不要冲撞东姑的意旨。
如果不是1969年的大选发生联盟受重挫的成绩(失掉槟州政权,吡叻与雪州政府不能组成,因为执政的联盟未超半数席位)导致大选3天后(513日)发生“513”种族冲突悲剧,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东姑是不会在压力下退位的,只因为在大选后东姑饱受马哈迪猛轰,要他下台换领导,才有了1970年东姑退位及敦拉萨上位的故事。
出任首相之后,敦拉萨也作出不少令人另眼相看的大动作,举其犖犖大件者如下:
(一)513事件后,敦拉萨大权在握(出任全国行动主任),但他在1971年恢复国会民主,不再用紧急法令控制言论。
当然他也趁“513”后针对贫富问题和经济偏差提出影响深远的《新经济政策》。此后它一直成为继任者不能忘记的信念和信条。
(二)一项很重要的转变是敦拉萨在政治上推动“合纵”政策,拉拢反对党(如回教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向执政党靠拢,在各州组成联合政府。
与此同时,他也将“联盟”进行洗牌,使它脱胎换骨,转身称为“国阵”(国民阵线),但已不再只是三党联盟(巫统、马华及国大党),而是结成更大的联盟,形成九党组合。到了今天已增加至13个成员党。
这个新组成的国阵在1974年的8月大选大唱丰收,也加强了敦拉萨的政治地位。
(三)敦拉萨首相重新得到华人的支持,是因为他在1974年果敢地对北京展开破冰之旅,除了拜会毛泽东主席外,也与周恩来总理签署建交联合公报。这一历史性的文献可媲美于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因为在那个时候,马来西亚仍有马共活动,也持续游击战争,而且中国仍处于文化大革命后期,仍然在走强硬的左倾路线。
按照道理,马来西亚与中国在时机不成熟下是不可能建交的,但敦拉萨偏不信邪,他相信他可以在东南亚起表率作用。不过,根据中国驻马首任大使王幼平的回忆录透露,当敦拉萨首相与毛主席会面时,前后共达两个小时,是十分罕见的交流。
敦拉萨当时的重点与焦点是提出了中共和马共的关系。毛泽东则以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及不干涉别国内政作为外交政策的基调。
但敦拉萨要的回应是中共与马共之间并没有关系,关于这一点,敦拉萨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
虽然如此,马中还是建交了。这之中也发生一些波折和阻力。王幼平这样评价自己两年任期的“成果”。他说:“从19751月,王大使到任时《星槟日报》(这一篇社论是指出马中的建交是政府与政府的关系,不是民间与民间的关系,也不是党对党的关系,这是须要分清楚的。当时槟城民间有组成一个以崔耀才为首的筹委会,以欢迎王大使出任。此时后来中途停止)下马威,到19774月王大使离任时胡申翁首相把王幼平送出首相府。这个变化,凝聚了中国大使和中国使馆人员多少辛勤的劳动”。
(四)华人对马来西亚政府态度的大转变是因为他们一直存疑的马中建交果然成为现实,不再是遥远的梦。
不幸的是,在他声望如日中天时,他却因癌症遗憾离开世界,但值得告慰的是,敦拉萨种下的果,终于在15年后有巨大的收成。
1989年时,马政府、泰政府及马共终于签订《合艾和平协议》,宣告马共结束战斗,而其成员也重返国家社会。
虽然敦拉萨离开我们已经40年了,但他奠下的基石却让人回想他在马中建交上的高瞻远瞩,敢于破旧立新。因此纪念这位“发展之父”是有其时代意义的。

刊登于2016年1月18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