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7.2.16

42年才盼来了免签证 (跃马扬鞭)



经过长时间的争取,马来西亚政府终于先同意有期限地开放予中国游客来马访问观光,条件是至少两人成行,且向旅行社购买配套的旅游行程,但免签证的游客(不收签证费)只可逗留不超过15天。若要延长逗留,可申请电子签证(e-visa),在缴费25美元后,可在24小时内获批。
有关计划从31日起生效,直到今年杪。政府期望在放宽条件下可在今年争取到800万游客访马。
这是我国副首相兼内政部长阿末查希访问中国时作出的宣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希望今后中国人来马短期逗留不必再申请签证。相对的,中国也要开放给马来西亚人进行免费落地签证,只要移民单位做足防范工作,必然使双方受益匪浅。
其实马中关系的曲折与阻力主要是政治因素使然。
当毛泽东在1949年打败了蒋介石而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马中关系基本上被切断了,包括两国人民不能自由交流,更不再接受大批的华工移居。
英国殖民政府除了大举取缔和压制左翼工团和逮捕领袖外,也在1948年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
当首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于1957年从英国手里取得马来亚独立时,他的政策是一面倒向英国的。这种反共政策也阻碍了马中关系的发展,例如在60年代,只有极小部分人通过特别申请(或年老返乡探亲,或回中国居住或到中国留医)获得进入中国。因为政治体系与思想的落差,绝大多数的华人只能遥望故乡,亲人无法团聚。
1971年,敦拉萨上台,他将马来西亚政策全面调整,从右到中立。除了加入不结盟运动外,也决定在1974年访问北京,试图打破僵局。结果也真得带来令人震惊的大礼物,两国政府宣布建立邦交。这一创举大大地鼓舞马来西亚人民;尤其是华人对政府给予高度的激赏,进而在1974年的大选把票投给国阵,强化了国阵的地位,也反映了华人对国阵的期望。
但是因为马共问题尚未了结,马中关系也只能停留在官方交往上。因此有了所谓这是政府对政府的邦交,不是民间的往来。这意味着在70年代“民间”往来还得照章行事,总得通过几个政府部门。如果文件手续不齐全,可能“去不了唐山”了。
转入80年代,政府鼓励人民前往中国做生意,但华人商家必须要先申请,只有获得内政部批准才有机会赴广州参加一年两度的“交易会”。在那个时候,做生意的人只被限制留在广州,不能擅自离开广州,否则犯规。还有要从中国进口货物,得向国企公司申请AP,但要缴付半巴仙的“佣金”。这样的有条件从事生意的措施也维持了十多年。直到90年代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渐有成效;特别是马共在1989年与马政府和泰政府签署“合艾和平协议”及马共放下武器后,政府已不再为马共问题操心,也就相对的放宽马来西亚人赴中国各地做生意和旅游。旅游业开始单边起飞,那时中国人外出大多数以公费出差,所以数目不多。
当跨过千禧年后,马来西亚人在没有政治负担下,掀起赴华热潮,基本上平均每年中国发出80万张以上的签证。
与此同时,中国游客来马在2010年已突破113万人次(这一年马来西亚整体游客是2460万人次)。在2013年时,访马的中国游客有近200万人次,但在2014年时又跌剩140万人次,主要是因为MH370马航及MH17马航两架民航机在同一年肇祸,严重地打击了旅游业。
有鉴于2015年中国出国的游客已超越1亿人,因此每个国家都想方设法吸引中国游客,毕竟今日的中国有钱人已不少。只要马来西亚更加开放,让社会的和谐气氛更进一步融洽,也许会吸引800万人次的中国游客。虽然我们是迟来的开放者,也是建交了42年才收到的喜讯。但只要不怕迟,敢于开放,就必然会有收成。

刊登于2016年2月7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