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4.4.16

年青人滋长种族思维? (天下纵横)



以颜炳寿为首的“远景研究中心调查”发表的国民种族主义的倾向报告是值得重视和剖释的。
报告说该中心在去年对1056人进行抽样调查时发现,虽然大马半岛(西马)有60%的国民认为本身是非种族主义者,但其实过半的西马国民普遍上具有种族主义或选择性表现种族主义的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受访者之中从18岁到25岁的年青人多数具有种族主义的思想,而年长者反而有下降的趋势。
虽然调查未公布受调查者的种族身份,但从表面上来看,似乎有两点是值得重视的。其一是受访者虽说本身不具种族主义的思想,但往往会在有意或无意中表现出种族的偏袒,这看起来是矛盾的“怪现象”,却是普遍存在于城市人口中;尤其是见过世面的人,总认为减少种族主义的言行,对国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可是在自己面对选择时就会有种族的倾向。
举个例子来说,选民在投票时除非已具有很强的政党背景,不然在投票时总会被种族因素所影响。换句话说,候选人的种族身份也会影响他在选区的胜负,如果华人较多的选区,华裔候选人会比较占优势;反之马来候选人在马来人居多的选区就会较为容易出位。
不过我们发现到在2008年及2013年的大选,选民的种族困扰已经不是投票的主要考量,而是选民求变的心态越形迫切,终于使到马来候选人也能在华人占多数的选区胜出(行动党的升旗山国会议员查里尔即为一例)。此外,在混合选区也看到马来候选人胜出;尤其是伊斯兰党的候选人也胜出(雪兰莪州,伊党有15名州议员,显示了华人及印度人也把票投给伊党)。
由于这一改变,也几乎扭转了马来西亚的政局,变成朝野势均力敌,也出现了两线制。
本来若这种不分种族的投票持续下去自然会让国家的民主政治更加成熟,遗憾的是,自2013年大选后,所暴露出来的是缺点竟是“种族主义思想”又再活跃起来。这边厢有出现希望“回巫合作”的大团圆局面;那边厢又出现反对党阵营中在相互拆台,结果又回到1999年大选后的各行其是的分裂局面。一方是伊斯兰党与行动党说“拜拜”,另一方是行动党也寻找新的合作伙伴,以组成新阵线。
还好从伊党分裂出来的“开明派”(被伊党排斥的一批人)自行组成“国家诚信党”才有了反对党阵线从“民联”改变到“希盟”(希望联盟)。除了未来会考验诚信党能否取代伊党外,也比较明显地让人民又再看到不同族群的各自行动或运动在2014年后变得更频繁;尤其是在2015年达到高峰。
在这种情势下,不同种族的人民又萌起种族意识是很顺其自然的体现,在各方面也显示出种族性的言论和行动更加的“此落彼起”。
例如净选盟在去年国庆日的大示威和大游行后,又引来亲执政党的红衫军也大规模的示威,彼此的针锋相对也孕育第二个重要的变化。
所谓的第二点的变化就是越年轻的人越有种族上的思维?就华人来说,这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的一代不是因为表现在对父辈祖国的认同,而是因为对政策的不平等有所不满,所谓“不平则鸣”。反之,其他种族也有相同的归类。
如果说2020年的宏愿是要成为先进国和铸造一个“马来西亚民族”,但现在离开关键的年代只有四年,我们不仅未看到种族情绪在消减,反而在年轻一代中滋长起来。其实也真希望“远景研究中心”拿出方案来,为了一个更好的马来西亚。

刊登于2016年4月4日《号外周报》第780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