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4.16

马哈迪与拉沙里的恩怨 (跃马扬鞭)



马哈迪与东姑拉沙里好像是贴错门神的一对冤家,好的时候短,吵的时间长。因此他们之间一直存在着隙缝与心病。最近他们两人又因《公民宣言》的事吵了起来,马哈迪指责他背弃承诺,不再支持《公民宣言》以拉纳吉下台,而是转身签署《吉兰丹宣言》,支持纳吉继续领导国家。
东姑拉沙里的回应是,他与马哈迪有不同的政见,而且他尚未见到巫统内有适合的人选取代纳吉。接着东姑拉沙里于44日发表的访谈中有提及耐人寻味的一段话,他说:“我曾经有过机会(当首相),我在党内的资历很深,但是我让路给马哈迪。”
虽然我们不知道其中真相,但如果拿马哈迪及东姑拉沙里的从政记录来看,他们都是巫统精英中的精英,好像瑜亮,各有“权术”。
马哈迪出生于1925年,今年91岁。1946年当巫统成立时,他已是巫统党员,但他是在1964年介入政治当选国会议员,时年39岁。讵料在1969年大选中失败,愤而指责东姑阿都拉曼领导无方,导致巫统受挫而要求东姑下台。
虽然他成功地把“东姑拉下马”,换上敦拉萨成为第二任首相(1970年),但他本身却被巫统开除党籍,直到1971年才被敦拉萨迎回巫统。
1974年马哈迪再度中选国会议员,官拜教育部长。1975年角逐巫统副主席成功,但排名殿后。
1976年敦拉萨病逝,胡申翁接位,他挑选马哈迪成为副揆兼任贸工部长,也自然担任巫统署理主席。
另一方面,拥有丹州皇室血统的东姑拉沙里生于1937年,今年已79岁,他在英伦毕业回来后于1962年被召进巫统,1964年参加吉兰丹州选胜出,但丹州仍归伊斯兰党执政。1967年他升任巫统吉兰丹联委会主席。1969年他当选国会议员。最让他一举成名的是在1971年以国企主席身份率贸易代表团访问中国,以探究中国对马来西亚的立场。结果不辱使命,马中在1974年建交。
顺带一提,当1973年副首相伊斯迈医生病逝时,敦拉萨即刻提拔胡申翁成为副相兼出任巫统署理主席,这样一来,胡申翁留下巫统副主席的空缺就让东姑拉沙里接任。抑有进者,在1974年大选前,马华陈修信辞卸财政部长职(48日),其空缺也就让东姑拉沙里顶上了。
而马哈迪则是在大选后才被委以教育部长,也只是巫统最高理事;与当时身任财政兼党副主席的东姑拉沙里相比,有一段小距离。
不过马哈迪在1975年党选时,又与东姑拉沙里平起平坐了,他也当选副主席成为副首相。当1976年敦拉萨病逝,胡申翁接位后,他就要从三位副主席中选出(他们是嘉化峇峇、东姑拉沙里及马哈迪)其中一人。
正因为权力操在胡申翁手上,他出乎意料地挑中马哈迪当副揆,东姑拉沙里也只得接受这个不小的打击。
可是两人的心结无从打开。最明显的是马哈迪在1981年拜相时(胡申翁退休),他不支持东姑拉沙里成为副揆,反而暗中支持慕沙希淡上位,但马哈迪采用平衡术,把拉沙里留下来继续担任财长,惹起慕沙的不满。直到1987年东姑拉沙里找到一个机会向马哈迪发难,因为他的死敌慕沙希淡已退出内阁,转而支持拉沙里攻打党主席,就这样巫统的党选分成AB队全面开打。最终马哈迪以761张票险胜得票718张的东姑拉沙里。
因为失败,东姑拉沙里只好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在1990年的大选与马哈迪争夺国家领导权,不料又败下阵来。
1995年大选后,意兴阑珊的东姑拉沙里被马哈迪召回巫统。在1996年回巢后,他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要抵消安华在马来社会的影响力,因而被马哈迪委以巫统吉兰丹联委会主席(1999年)。如果那年东姑拉沙里能成功夺下丹州政权,很可能在巫统内翻身,可惜因安华效应,巫统在吉兰丹输得不清不楚,拉沙里也只能继续留在巫统伺机再出击。但一直找不到适当的机会。先是2008年不介入安华的“变天”行动;后是也对马哈迪的倒纳吉持不明朗态度,而事实上,他的选择是支持纳吉的。
这样一来,又加深马哈迪与拉沙里的恩怨,也使到政治斗争越形复杂。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很有兴趣知道东姑拉沙里是如何让位给马哈迪拜相的,因为我们实在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刊登于2016年4月11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