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六月天,去年是伊斯兰党通过大会与行动党断交;今年则是伊党酝酿与公正党断交。最先表态的是伊党妇女组大会通过要求考虑与公正党断交。
这无形中也给党主席哈迪阿旺开一个难题,因此他暂时不表达个人意见。换句话说,伊党将在审时度势后才能作出相关的决定,因为伊斯兰党正是借助安华效应而在成为第一大反对党。
如果哈迪阿旺有思及安华所施的恩惠,他将不可能轻易地作出决定。不过按照当下的政治走向,伊党与公正党分道扬镳也是迟早的事,只是碍于目前彼此都想保住雪州政权,也就不会轻易言退。
但可以肯定的是,伊党与公正党将是越行越远而无法重新合作。在这样的痛苦煎熬的过程中,谁也不能指望有奇迹出现,反而是等待分崩离析的降临。
其实从历史来看反对党结成阵线也不是新鲜事,但总不能持久。其中一个原因是反对党各视为平等合作的伙伴,没有权威的主导者,自然在面对歧见时各说各话乃至唇枪舌剑吵了起来。
最明显的是行动党强烈地反对伊党的“回教刑法”,而后者也不甘示弱决意要努力推行。当它不能期望其他反对给予谅解后,也就转向寻求巫统的支持,并依靠自身的力量取得突破。
为什么巫统先前一直不肯放行的私人法案(扩大回教法庭的权限),却在本季国会最后一天让哈迪阿旺在国会成为主角?主要是两场补选在即,巫统必须对伊党作某些让步,从而争取伊党的支持者转向支持国阵。另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加深和加速反对党阵营的分裂和对抗,以便巫统能坐收渔人之利。
果然在私人法案提出一读后(展至下季国会再行辩论)就引发反对党之间的骂战,行动党对伊党的鞭伐自不在话下,连公正党和诚信党也不同意只让伊党派候选人,而其他反对党靠边站。换句话说,自从伊党在去年脱离民联后,反对党阵线便重新洗牌,由脱离伊党的所谓“开明派”另组国家诚信党与公正党和行动党重组新的阵线,取名为“希望联盟”(希盟)。
在正常的安排下,希盟绝对不会主动弃权让伊党派人上阵。因此诚信党派人参加角逐也变得理所当然。
对伊党来说,它不相信诚信党会拿走伊党的选票,反而比较担心公正党与伊党抢地盘;尤其是在下一届的大选。
如果我们研究伊党的历史,它与其他政党的合作都是不长久的,不是因为其他政党(或朝或野)容不下伊党,而是伊党有本身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议程,那就是宗教与政治是连在一起的,所谓“政教合一”是它在后期总结出来的大目标。
例如在1959年及1964年的大选,伊党主席布哈鲁丁本身具有社会主义思想,也就在大选时与左翼的社阵有一些互补和互让,但他在1965年被捕之后(“罪名”是要在巴基斯坦成立“流亡政府”),伊党的指导思想开始转向民族主义不再与社会主义有所联系。即使在1966年出狱后,布哈鲁丁已不再党内呼风唤雨了,他的时代结束了(1969年逝世)。
当1974年伊党加入国阵后,不仅丹州伊党发生内讧,而且其部长也被指涉及商业利益,终于在1977年被开除出国阵。此时的伊党已迷失方向,也找不到党的目标,直到1990年又再找到合作对象。这个来头不小的合伙人就是由东姑拉沙里从巫统分裂出来组成“46精神党”。因为伊党有了新的动力,它在1990年的大选才又夺回吉兰丹州政权。
与此同时,46精神党也与民主行动党合作,但在城市选区只造就了行动党(共夺得20个国席,而且只差3席即起而执政槟州。国阵19席,行动党14席)。46精神党在城市选区鲜有收获,只得8名国会议员。
及后伊党与46党的合作也松弛下来,因为东姑拉沙里已无法扭转局面,只得在1995年大选后的翌年(1996年)宣布解散46党(此时已易名为46马来人党),党员重回巫统。
由于伊党保有了吉兰丹州政权,使到它可以有机会吸收来自各回教国的宗教政治理念;尤其是法兹诺(吉打)成为党主席(1989年)后,他与哈迪阿旺(署理主席)及聂阿兹(丹州务大臣)组成党的铁三角,慢慢地将党的重心移向宗教至上,因为它知道用民族主义斗不过巫统,也不得不走一条宗教政治相结合的路线。
刚巧安华在1998年跌马后马上卷起“烈火莫熄”运动,自然又使到伊党找到另一个合作伙伴,安华的公正党也就与伊党及行动党来一个三结合的“替代阵线”。
很幸运的,安华给伊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在1999年的大选,伊党执政了吉兰丹与登嘉楼,又拥有27名国会议员,这一下子伊党膨胀起来,但不归功于安华的影响力,反而自认为是它们的宗教政治路线走对了(请注意法兹诺和哈迪阿旺本来是安华领导的Abim成员)。循着这一大好形势,伊党决心迫使巫统接受“伊斯兰国”作为治国方针,但不为马哈迪所接受;后者更将其“回教刑法”束之高阁,行动党也被迫在2001年退出反对党替代阵线。
伊党的自行其是,不重视反对党合作的重要性,终于在2004年的大选伊党被打回原形,失去登州政权,国会议员也减剩7席。
如果后来伊党没有接受安华的劝谕,再度结成反对党合作的团队(主要指议席的分配,以一对一与国阵交锋,不要造成三角战或四角战),伊党绝不可能在2008年的大选又再创造奇迹,不仅保住丹州政权,也取得吉打州政权,国会议员又回到23席。
正因为公正党(取得雪州主导权,国席31席)及行动党(取得槟州执政权及拥有28个国席)大有斩获,很快地组成了“人民联盟”阵线(民联)。
这种合作也导致民联在2013年的大选保持了原有势力,也加强民联的信心向布城迈进。
然而2013年大选过后,民联出现了矛盾与冲突,直到2015年达到高潮,终于将“民联”瓦解了。
今天的伊党不再与反对党结盟,而是走向与巫统合作的道路,这对反对党阵线固然是一场政治地震,但对伊党来说,它的未来也不明朗,毕竟与巫统合作或结盟又是怎么一回事?没有人知道。
刊登于2016年6月6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