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1596年荷兰入侵印尼,并在1602年仿效英国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通过这个官方公司,对印尼实施多项政策,也在1641年打败葡萄牙占有了马六甲,直到1824年才将马六甲交予英国,以换取英国让出在苏门答腊的明古连港。
1600年只有350名华人定居在巴达维亚(雅加达),但在1626年来了35艘船载满2000人入雅城,华人人口也顿时大增。到了1733年,城内城外的华人增至8万人。
在1704年时,荷兰殖民者对华人的反抗借机报复(因政府下令不论有无入境准证,凡属可疑的华人皆可逮捕审问之)。到了当年10月,被杀华人已逾万人,这就是荷印华人史上的“红溪”(Angkee)惨案(第一次的排华运动)。华人与荷军的对抗直到1743年才结束,但以华人失败告终。
在惨案之后,华人大减,也影响了印尼的开发,当局又改用宽大政策,欢迎华人入境。
虽然在“红溪”惨案之后仍有小规模的反华事件,如1778年、1793年、1796年及1802年的反华暴动,但荷政府已意识到华工的重要性,也就使到华人又告增加起来。
根据1800年的推算,爪哇的华人已超越10万人,后来又再鼓励华人南迁。到了1860年(鸦片战争后的20年),爪哇的华人已增至15万人,[1]而整个印尼已有22万名华人;1880年增至34万人;1990年时华人已超过53万;1920年华人高达80万名;1930年华人超过120万名。[2]
1945年战后,华人在印尼的总数已超过250万人,其中70%为当地出生者,余者为来自中国的“新客”。
华人人口的增加也没有给华人带来安全感,例如1945年11月的“泗水事件”,华人58人死,伤13人及43间房屋被毁。1946年3月的万隆(Bandung)事件,有华人死54人,伤50人,失踪36人,房屋被毁5,020间。
1946年6月间,在文登(离雅加达只27公里)有650名华人被杀,房屋被毁1500栋,住在乡区的华人共2万5千名,被迫逃离雅加达。
1946年9月的Bangan Siappiapi事件华人死239人,伤52人。
1947年1月1日,巨港(Palembang)事件,华人死256人,伤114人,失踪594人及1849人被拘捕。
1947年7月20日,在东爪哇华人死164人,伤50人,失踪165人及被捕1849人。
西爪哇华人死83人,伤18人,失踪52人,被拘捕1233人。
中爪哇华人死406人,伤8人,失踪180人,被拘捕6559人。
苏门答腊华人死196人,伤92人,失踪78人,被拘捕89人。
1947年12月19日,在占碑(Jambi)华人死7人,伤9人,失踪2人,房屋389间被毁。
爪哇华人死757人,伤80人,被拘捕9221人。
苏门答腊华人死26人,伤18人,被拘捕52人。以上事件合计死伤达3000余人。[3]
及后也就是印尼在1949年真正取得独立后,印尼仍时不时有小规模的排华运动,但最严重的莫过于1965年的大屠杀事件,它彻底扭转了海外华人的命运,也严重影响中国的外交政策并累及东南亚的左翼运动遭受重挫,而且相等严重的是回教从此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分道扬镳。
这宗惨案的报告指称肇至少50万人丧命,可能包括20余万名的华人也命丧黄泉。它产生的影响不仅仅是战后惨无人道的杀害,而且也让人在今日看到的世界格局莫不与此事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六)纳沙贡的指导思想
从战前到战后发生的排华事件中,没有一宗比1965年的印尼政变与反政变中发生的排华和反华事件更为严重了,简直是一场大屠杀。它不但让海外的华人“心惊胆跳”也因被卷入政治遭到前所未有的大迫害。在排华历史上,它是罄竹难书的。
整个事件的远因和近因是这样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隔两天,也就是8月17日,印尼的民族英雄苏卡诺宣布独立,自任总统,但不获荷兰承认,乃在10月派军人重入印尼。到了1947年荷军12万人已全面恢复殖民地统治,并逮捕了苏卡诺和其副手哈达。但在荷兰经济衰退下,加上民族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荷兰不得不结束与印尼军的对峙,转而在1949年12月承认印尼的独立。因此印尼的真正独立应是1949年,但印尼习惯将1945年8月17日订为独立日。
独立的印尼在苏卡诺领导下,提出了建国方针,其中最重要的也是史无前例的,苏卡诺在1959年发展了他的治国指导思想,那就是民族主义、宗教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三结合。这种大胆地将宗教与共产联系起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突破和提升,因为在马克思的世界中“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而宗教与共产是难以融合的。苏卡诺当然知道,但他就是要“标新立异”,为回教世界创造一条新道路。
为此,苏卡诺还是按照他的思路将民族主义、宗教主义及共产主义浓缩成“纳沙贡”(Nasakom)(是印尼文缩拼而成)(全称Nationalism,Religion & Communism)。
其实印尼共产党是亚洲最早成立的(1920年5月23日),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还要早一年。成立之后开展罢工及直接与荷兰政府发生军事冲突,导致荷兰殖民政府进行逮捕大量(余万民)共产分子后,于1927年宣布印共为非法组织。
由于形势逆转,一早就鼓吹“纳沙贡”主义的印共,也只得暗中展开活动,直到1942年日本侵占印尼后,印共又开始活跃起来,更在战后支持和鼓励苏卡诺宣布独立。
1948年,印共领袖慕梭回国,将国内三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共产党、劳工党及左翼社会党)合并成统一的印尼共产党。
但在1948年9月,哈达政府对印共进行清洗,约有一万人遇害,包括印共领袖慕梭也遇害,共有36000人被捕(哈达是苏卡诺总统授权下的内阁总理,不像苏卡诺有左倾的思想),印共又进入了低潮时期。1951年,当艾迪成为印共领袖后,因组织罢工此伏彼起,且指责政府腐败导致政府逮捕了15000名印共及亲共分子,印共又再被迫转入地下。
翌年,印共经检讨后,发现路线不对,乃改与苏卡诺修复关系,支持执政的国民党(PNI),这是印共从暴力斗争走向“和平道路”的转折点。
由于得到政府的承认,印共党员突飞猛进,1952年时真正的党员只有7000名,1954年突增至16万5千名;到了1959年更达到150万名,由其领导的印尼总工会更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工会组织。[4]
虽然印共在1955年选举中有所斩获,成为国民党(22%)、玛斯友美党(21%)和回教教士联合会(18%)之后的第四大政治党团,但仍无法进入政治核心,军方也阻止印共在政府中势力坐大。当大多数通过将大选展延(本来定1959年大选)后,印共只得从苏卡诺身上下手,希望能重开“议会道路”,让印共有较大的作为。
1960年苏卡诺组建新的议会,将右翼的玛斯友美党排除在外,只剩下印共(30席)、国民党(44席)、回教教士联合会(36席),军方代表也被拉拢进来。从表面上看来,苏卡诺正为落实“纳沙贡”思想而努力,也希望军方给予支持。但一向在美国培训的印尼高级将领对“纳沙贡”主义阳奉阴违。
[4] 参阅靳昆萍等著《东南亚社会主义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2014年,页137-141。刊登于2016年8月22日《号外周报》第800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