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8.10.16

东马政党的本土化

英属婆罗州原本是包括了三个英国管制的殖民地,第一个是北婆(后来的沙巴);第二个是砂拉越;而第三个是汶莱。这就是说,在未创组马来西亚之前,英属婆罗州与马来半岛分别是英国的殖民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宗主国面对了来自政团及民间的诉求和挑战,逼使英国交出统治权。在民族主义高潮的年代,英国一方面希望及早促成殖民地取得自治,马来亚联合邦协定是在1948年乃告生效;但在另一方面又宣布马共为非法组织(1948年),接下来英国希望通过选举来否定武装的抗争。
由于1955年英国宣布举行(未独立前)全国(指西马)普选,规定只选52席,另有46席是由英国委任的。这一场普选决定了马来亚的未来命运。由于选举也证明巫统是大赢家,它也必须出现一个由巫统主导的自治邦,不然东姑阿都拉曼担任马来亚首席部长是不存有任何意义的,直到1957831日,英国终于同意马来亚的11个州组成的马来亚联合邦走向独立。
在马来亚取得独立后,身为马来亚第一任首相的东姑阿都拉曼似乎受英国的委托,透露有意将东马三邦即沙巴、砂拉越及汶莱,另加上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邦并在一起。此语一出,激起千层浪,因为马来亚独立不过4年,这么快就提起马来西亚,也就产生很大的冲击使到很多人不明究里。
在当时,东马的汶莱先出现左翼的人民党(1956),它在1961年的汶莱选举中大胜,理应由人民党上台执政(自治地位),但英国借故拖延,惹得人民党忍无可忍,在1962年起而叛变。一场的武装斗争也断送人民党的前途,更导致汶莱决定不加入马来西亚。
在砂拉越方面,最早出现也是左翼的人民联合党,它在1959年成立,在不久后成为反马来西亚的急先锋。
此时,砂拉越的达雅族也为迎接马来西亚的到来而组织政党,较有代表性的是国民党,还有马来人也成立本身的政党。这样一来,在马来西亚成立的前夕有下列的政党在活跃:(1)土著党;(2)保守党(1974年这两个政党合并成土著保守党至今);(3)国民党;(4)人联党和(5)砂华公会。
至于沙巴也与砂拉越一样,来自西马的政党是不易生存的,惟有本土化的政党才有生存的机会。例如马华东渡沙巴没有显著效果;民主行动党也不强;公正党的势力更加有限。如果不是在1994年失意的慕斯达化将沙统改变成巫统的话,巫统的成功东渡沙巴也是不可能的,这是特殊个案,不能相提并论。慕斯达化这一招弄巧反拙,不但被巫统边缘化而当不成巫统沙巴主席,而且巫统也全面地取代沙统的地位。
如果说沙巴的政党轮替执政是正常的运作,那么从中冒起的政党也就更加本土化了。例如沙统、卡达山机构、沙华公会乃至出现人民党打倒沙统;复又出现团结党打倒人民党。虽然政党是本土化的,但东马的沙砂一向是国阵的库存才不致被西马的反对党阵线所取代。而为了回报东马对西马的支持,中央政府在去年批准砂州增加11个州席达到82席,结果砂州国阵在2015年的州选大胜。
同样的,在今年也允许沙巴增加13个州议席变成71席,这对国阵是有利而无弊的。
由此分析,未来的大选出现的局面是西马巫统仍然需要东马成员党的支持,才能稳住大局。反过来说,要在东马出人头地,政党的本土化是先决的条件。这也是为什么沙菲宜宁要成立本土的政党而不是加入马哈迪的“土团党”,因为前者希望本土化的政党能夺下沙巴的州政权,这就是东马政治的常态。

刊登于2016年10月3日《号外周报》第806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