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7.12.16

再穷不能穷教育 (现代春秋)

教育部拨款予各源流学校的数目又引起争议,先是教育部长马哈基尔卡力坦承(1220日),2016年度的教育拨款不足,华小有多少就拿多少吧!
这一席话自然触发强力的反弹,不仅华社哗然,而且政界也大小声数落教长之不该。
当然这也不能将责任全推给教长,因为他只能按指示来分配拨款,不过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已经在2015年财政预算案中通过2016年对教育的拨款5亿令吉中,有被认为其中5千万令吉是属于华小的拨款,但突然间钱不够派,问题出在哪里呢?是财政部没有发放或教育部收到款项后也用在其它地方?
虽然通过预算案5亿令吉没有标明给华小多少,但按过往的经验,5千万令吉是最低的标准。例如在2012年及2013年时,华小分别获得1亿令吉的拨款;而在2014年及2015年被削减成5千万令吉。这就是说,华社已在记忆中知悉“常年”拨款是在5千万令吉之数。
讵料今年(2016年)又是面对捉襟见肘的困扰,情况与2015年有一些“相似”,因为在去年的拨款被查到教育部有人把钱拿去赈灾。在追问后才照常分给华小5千万令吉作为维修费。
基于这样的“传统”,华社认为今年发放5千令吉已是很少了。真没想到教育部长竟开口说缺钱拨款,这是没有人会相信的,与预算案中的数以千亿令吉的开支只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扣押或拨不出的理由。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翻阅第二财长佐哈里的讲话(1222日)就发觉两位部长的讲话藏有玄机。他说,有关拨款的事最好向教长提问和核实。言下之意似乎钱已拨出,他也想知道“答案”。
如果第二财长所言是已拨款至教育部,那么教长就有必要敦促官员逐一详查钱用在哪里?为什么又是华小及相关的小学面对问题?为了给华社一个清楚的交代,身为副教长的张盛闻就完全有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查出钱的去向。
根据所知,每一间学校都会向政府申请拨款维修校舍,但也不是每间都能被照顾到。此外,中央政府也有拨款给华小和独中,只是这类的拨款不是制度化的,而是因时而异,或称之为“特别拨款”或“附加预算案”中的临时拨款。
可能是不拿白不拿,因此当政府向教会学校及淡米尔小学做出“有多少拿多少”的献议时,他们也就欣然接受“先拿”1650万令吉(本来是5千万令吉,何时会被补足尚不得而知)。
不过对于华小而言,情况就有所不同,不但没有任何华小领取拨款,而且马华也坚持必须要拿足5千万令吉,否则没有妥协可言。
这之中有一个矛盾的现象是:马华既是政府一员,也有一名副教育部长,理应对情况有所了解,可以在政府中发挥影响力,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在等待告知“真相”。
也许才担任副教长不久的张盛闻不知道个中情况或也不归他管,毕竟长久以来,马华的副教长都是吃力不讨好的,甚至有时躺着也中枪。这就是马华一向来被人指指点点的“症结所在”,说白了就是“当家不当权”。
除了拨款事外,其他的华校问题也真的要张盛闻多多费心,因为我们经常骄傲地说,马来西亚华小有1294间(有人说1296间),是中国海外最美的华教风景线之一,然而许多人都不知道一些华小是处在风雨飘摇中。例如教总的报告指出,目前有14所华小的学生不超过10人,另外有53所华小的学生介于1029人之间。
王超群(教总主席)有建议将这些学校合并成一所学校或给予搬迁,但由谁来主导和推动呢?靠教总是不大恰当的,他们都是教师出身,少有大资本家,也就无法登高一呼。因此最恰当的是由马华带头辅以董教总的配合,这样就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如果年复一年让这些学校“自然死亡”就有失责之嫌。但是如果我们不由马华来领导,那又该怎么办呢?马华“有人在朝好办事”,要发动捐款也很容易,再说马华的资产也不少,一旦把心思放在整合华小的问题上,就可使到华小比较均衡的发展。反之一间没有学生的破陋校舍,申请拨款或给予拨款也是“多余”的,甚至是“浪费”的。
就不知道马华本身的教育组可否成立这样的一个组织,亲自向相关的华小了解问题,然后统筹统办,向教部争取整合或搬迁必然会有成绩,也会使到所谓“特别”拨款用在适合的地方(指有学生又有希望发展的华小),这样华校就能得到周全的照顾。
我再重申,不要担心华小因非华裔生增加而变质。若有更多的人读华文华语是不会使中华文化变相降低程度,只会使华人文化四处传播。例如英语在全世界通用,有谁感觉到因为大多非白人懂英语而使到美国或英国人变得不自信,担心英文被别个民族“移了过去”?如果没有这样的杞人忧天,我们也就更加欢迎更多的友族一起来学习华语华文了。
总而言之,教育拨款是政治课题也好,不是政治课题也行,任何政治人物都可以政治化任何课题,没有人会阻止的。但不论怎样看待教育,我们只有一句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因此教育部再怎样“穷”,也不能省下这5千万令吉,这对政府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的数目而已。

刊登于2016年12月27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