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9.12.16

反对党的首相人选 (直挂云帆)

前首相马哈迪认为目前不宜公布反对党阵营的未来首相人选,以免反对党之间未战先乱,乃至内讧。
他建议最适合公布首相人选的时间是在接近大选前,而且首相的人选必须获得所有反对党支持,不是单一的政党。
马哈迪这一席话是有感而发,也是适用于当前的政治局势,因为在今时今日,反对党阵营间出现的矛盾和冲突是令人防不胜防的,单单伊斯兰党就不可能与其他反对党达成共识。也就是说,在没有伊斯兰党的支持下,反对党得组成新的阵线,但这个阵线之中尚有两个政党未放弃对伊斯兰党的争取,他们是公正党和土著团结党。看来机会不大,若伊党自成一格参加大选而被认为是“搞局”者,就会出现三角战或四角战,对反对党是至为不利的。
回顾历史,一般上反对党对首相的人选未有定案。当年(1955年普选)是拿督翁的国家党对东姑领导的巫统。由于拿督翁仍是英殖民地政府委任的“内政部长”,其身份自然高过东姑阿都拉曼,英国人也看好拿督翁是未来的领导人,因为巫统也是拿督翁一手促成的(1946年,但在1951年离开巫统另创新党)。这样一来,身为巫统及联盟主席的东姑未敢自称是未来的首相,唯有在成绩揭晓后(联盟在52席中赢得51席,伊党1席,拿督翁的政党全军覆没),东姑才以党领袖身份成为马来亚自治邦的首席部长(1955年)。
1957年马来亚联合邦获得独立后,东姑就顺理成章成为第一任开国首相。基于联盟势力的强大,反对党都自认不是联盟的对手。因此在1959年大选时,没有一个反对党敢喊出执政的口号,甚至也不敢期望执政其中一个州。
虽然在当年的大选,反对党之间未结盟下有某种程度的合作。比较明显的是伊斯兰党与左翼的社阵(由劳工党及人民党组成)因领导人拥有左倾的思想意识,也就自然归在一起。
选举结果是伊党在东海岸大丰收,掌控吉兰丹和登嘉楼的州政权。而社阵则在城市地区及新村地区建立了根据地;尤其在槟城更突显了社阵的优势(从1958年起至1965年被中央政府接管乔治市市议会为止,全归社阵掌权)。随后也因为马来西亚计划的提出(1961年),造成国内的政党分裂成三个集团,第一集团是以联盟为主,全力支持马来西亚的成立,得到英美国家的祝福。
第二个集团是以社阵为主导(1963年又加入国民议会党),但也得到伊斯兰党的暗中支持,而成为一个跨国的左翼大团结阵线(其成员有马来亚的社阵、新加坡的社阵、汶莱的人民党、砂拉越的人民联合党)全面地配合印尼反对马来西亚计划,结果引爆马印对抗(1963年),而马来西亚也在同年的916日成立)。
在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之间,有一个第三集团在1965年初出现,由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带头,加入了民主联合党、人民进步党及砂州的人民联合党和马华达党(Parti Machinda)。这个第三集团是支持马来西亚成立的。
196589日,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成为独立国家后,马来西亚基本上已进入了非左翼的斗争,而是转入了在资本主义道路上的相互斗争(1968年劳工党宣布杯葛来届大选)。
不过在1969年大选时,也没有任何反对党喊出倒联盟的口号,包括林苍祐的民政党(1968年成立,取代民主联合党),也不敢奢望乐观展望在槟州打倒联盟。
也正是意料之外的,林苍祐的政党竟然将槟州“变天”而改朝换代。也是在这一年的大选因反对党力量膨胀(除了民政党外,民主行动党也从中崛起),很不幸的,发生了“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
经此教训,在联盟巩固势力后,第二任首相敦拉萨(1970年取代东姑上位),在1972年将主要反对党收编,计有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人民联合党,使到联盟进一步壮大势力,进而在1974年将联盟改成国阵(国民阵线)。自此之后,就没有反对党能打出改朝换代的旗号。只有林吉祥领导的行动党在1986年、1990年及1995年的大选喊出了要执政槟州的构想(是为众所周知的丹绒一役、丹绒二役及丹绒三役)。更进一步,行动党也抬出林吉祥将成为实权的首席部长,最后却功败垂成。
但是在1999年的大选,有一个人和一个政党就胆敢提出变天的可能性,他就是安华依布拉欣。
1999年的大选是公正党充满干劲的一年,它努力塑造安华的形象,且通过所组成的“替代阵线”(由公正党、行动党及伊党组成。本来也有人民党在内,但在2003年进行调整后,人民党被认为已并入公正党),不断地强调安华是三党的共同首相人选。
讵料这一年的大选只让伊党得利,再执政丹州和登州,国会议员也增加至27席;可是公正党及行动党的成绩差强人意。
有了这个实例后,反对党阵营就不再强调首相人选,因为它们也没有信心能挫败国阵而上台执政。2004年的大选佐证了反对党的分裂后果是伤痕累累。为此在2008年的大选,安华也在没有把握反对党会创造佳绩,但他事先预言有5个州会“变天”(结果也猜中了,但不是沙巴,而是吉打)。
抑有进者,反对党的国会议席也跃增至82席(对国阵140席,总数222席),促使安华及快成立“民联”来整合三党的团结。
可是在2013年的选举期间,伊党已不大同意安华作为唯一的首相人选,它提出党魁哈迪阿旺也具备资格。
正因为安华在大选后准备通过补选出任雪州大臣也被伊党反对(当然最主要是安华鸡奸案罪名成立未能参加补选),这反映出伊党已不服安华之领导。
如今再增加一个土著团结党加入反对党阵营,也就更不好过早宣布首相人选,毕竟过早的公布人选往往是“失灵”的(林吉祥是一个例子)。而目前安华身陷囹圄,若过早强调首相人选也会引发争议。也许林吉祥提出旺阿兹莎出任首相是有苦衷的,因为他必须贯彻一路来对安华的支持,不能半途而废。
可是在环境和时局改变下,谁有机会成为领导人,谁也说不准,这之中安华、慕尤丁乃至阿兹敏也都有机会。
既然大局未定,正如马哈迪所说,还是不宜过早“确定”人选,因为一切都是未知数;特别是伊党不随之起舞下,反对党的力量有多大就要看民众的反应了。

刊登于2016年12月29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