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4.17

反对党阵线跌宕起伏 (直挂云帆)

在50年代巫统、马华和国大党之所以结合在一起使用共同的标志是偶然的结合,它起于马华邀巫统在1952年联手参加吉隆坡市议会选举,结果取得大捷:马华赢得6席、巫统赢得3席;而来势汹汹由拿督翁领导的马来亚独立党(他在1946年创立巫统后,因不满党不同意开放门户,容纳非马来人入党,愤而在1951年离开巫统另立马来亚独立党),只赢得2席,大大地打击了拿督翁的斗志。结果促成巫统和马华连同国大党在1954年组成“联盟”,标志是帆船。
联盟在1955年的普选中共赢得51席,剩下的1席归伊斯兰党夺得;而拿督翁的国家党全军覆没,连拿督翁也在新山遭遇滑铁卢(在选举前,拿督翁是英殖民地政府委任的“内政部长”,东姑只是一名行政议员)。
未想拿督翁的失败也改写马来亚的历史,东姑身为联盟主席出任马来亚联合邦(自治邦)的首席部长,拿督翁失掉官职,只得靠边站。
当年(1955年)的选举,巫统分得35席,马华15席及国大党2席(这种格局也就在后来成型了)。其中一个理由是注册的选民只有128万人,马来人占107万(84%)、华人只占14万(14.2%),自然不可能有更大的索求。另有46名立法议员是由英殖民政府委任的,林苍祐就是被委任的联邦立法议员,且出任联盟党鞭。
另一方面,反对党不甘示弱,在人民党主席布斯达曼主催下,他成功地在1957年2月份召集所有反对党举行会议,以组成反联盟阵线。出席的代表有人民党、劳工党、泛马回教党(即伊斯兰党)、吡叻国民协会(马来人政党)、人民进步党及马来同盟。由于意见分歧无法达成合作,剩下人民党、劳工党及进步党再度商谈,最后只剩下人民党和劳工党在1957年8月31日(独立日)成立“社阵”(社会主义阵线),使用牛头、锄头和笔作为党徽。
1963年,由于巫统内的左翼部长阿都亚兹(农业合作社部长)与东姑闹翻(东姑不接受阿都亚兹鼓吹合作社以阻止中间人的牟利,触犯了资本家的利益)。在被开除后,他结合马来左翼分子成立“国民议会党”,且在1963年参加了“社阵”。一时之间社阵势力获得膨胀。
因为左翼的社阵主张反对马来西亚的成立,且与印尼的苏卡诺总统有联系,以致在1964年的大选(马来西亚在1963年9月16日成立),社阵兵败如山倒,只赢得两个华人国会议席。
更不幸的是,这一批左翼领导连同伊斯兰党领袖在1965年被捕,被指控企图在巴基斯坦成立流亡政府。
经此一变,左翼统战节节失利;尤其是印尼发生流产政变后,几乎整个马来社会不再赞同回教是与社会主义共存共荣的。而左翼政党也在新加坡、马来亚、汶莱及砂拉越先后受到打击和重创。
正当左翼统战酝酿变化的时刻,另一股第三势力悄然崛起,在李光耀领导下,他于1965年初促成非左翼的反对党结成“统一阵线”,称之为“团总”(马来西亚团结机构),其成员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砂拉越马华达党、人民联合党、民主联合党及人民进步党。紧接着新加坡也在1965年8月9日脱离来西亚,“团总”也就无疾而终。
没有了李光耀和左翼统战参加的议会选举(劳工党杯葛1969年的大选),也就提供机会给非左翼的政党取代了反对党的政治真空。1969年大选崛起的民政党、民主行动党、人民进步党不但填补政治真空,而且几乎动摇了联盟的执政根基(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后带来了政局的洗牌)。
在洗牌的过程中,第二任首相敦拉萨(1970年拜相)决意收编反对党和重新组成新的联合阵线,“废弃”已不受欢迎的“联盟”。
就这样在1974年“国民阵线”(国阵)诞生了,不再是三党组成,而是扩大成9党组成统一阵线(今天共有13个成员党),选用“天秤”标志取代“帆船”。在强势统治下,国阵一直维持其执政地位一直到今天。
即便在1990年,东姑拉沙里脱离巫统另起炉灶成立“46精神党”,也只能分别与伊斯兰党组成回教团结力量(Angkatan Perpaduan Ummah)及与行动党组成“人民团结力量”(Gagasan Rakyat Malaysia)。这种小规模的组合几乎无法与国阵相抗衡。到头来是46党成绩差强人意,只是扶起伊党在吉兰丹重新执政。
在不能震撼国阵下,东姑拉沙里意兴阑珊,终于在1996年吃回头草,解散46马来人党(后期改名),号召党员回巢。
当1998年发生安华跌马事件,才又有了新的反对党阵线出现。安华组成了(Barisan Alternatif)“替代阵线”,成员有国民公正党、行动党、伊党及人民党,但没有共同党徽。
这个阵线在1999年的大选给伊党带来空前的大胜利,但却给行动党带来“灾难”。在面对伊党不断鼓吹“回教国”下,行动党于2001年离开替阵。自此之后,替阵形同虚设,在2004年消失。
没有了反对党阵线,反对党在2004年大选时自相残杀,成绩一败涂地。
唯有到了2008年的大选,在安华的调兵遣将下,终于出乎意料地扭转整个政局,反对党连夺5个州政权,国会议员也激增至82名(总数222)。
为免夜长梦多,安华及快地又成立了新的反对党阵线,称之为“Pakatan Rakyat”(人民联盟,简称民联)。
虽然民联继续操作,但在2009年推出的共同标志“梅花形态外加三个弯月”。可惜一直没有注册,也就在2013年大选时还是各用各的党徽竞选。这潜伏了危机随时爆发。
果然不出所料,2015年伊党在大会上通过与行动党断交,又把党内的开明派扫出中央,自然引发内斗而有一批人另立“国家诚信党”(Parti Amanah Negara)。很快地公正党、行动党又与诚信党组成新联盟,取名为“希望联盟”(Pakatan Harapan)。
与此同时,新成立的土团党主席慕尤丁建议易名为“人民阵线”(Barisan Rakyat)以对抗国阵(Barisan Nasional),就不知会有定案吗?

刊登于2017年4月6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