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2.10.17

十月革命100年祭

今年是俄共发动十月革命的一百周年。在这个一世纪的风云变幻中,我们见证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突然冒出了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国家,这就是后来被称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3年成立而在1925年后有6个加盟共和国,15个自治共和国及16个自治州)。从此俄罗斯摇身变成苏联。
在当年(1917年)毛泽东这样形容苏联(原称俄罗斯)的改朝换代:“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正是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导源于马克思。在后来被左翼公认的“五大导师”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及毛泽东。而后就没有出现过所谓共产主义的新一代的代表人物。
因此要了解苏联的诞生是需要从马克思(1818-1883)说起。他在1844年遇见了恩格斯(1820-1895),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而成为莫逆之交。在1848年他们联合出版了德文版的《共产党宣言》。他们提出了历史的发展规律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制度,而后就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乃至步向共产社会。他们也认为“一部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此之后,他们两人形影不离,包括马克思的名著《资本论》只完成第一部,恩格斯不负所托,完成了第二部及第三部。在后世,虽然马克思与恩格斯齐名,但一般上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代表和开路人。
虽然他们很早就提出了《共产党宣言》,但以一生精力为之奋斗和落实者则是在《共产党宣言》发表69年后才诞生的列宁(1870-1924)。这位革命者在咯山大学攻读法律,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且被流放。在此期间,当他阅及《共产党宣言》及马克思著作后,决定追随马克思的理想,在1892年开始组织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随着流放生涯(惩罚)结束后,他获得沙俄政府批准,参加了大学毕业考试成为一名律师。但在1895年杪,他又因创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及后再被流放西伯利亚3年。这个时期,他开始采用“列宁”的笔名发表文章。在1899年他完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竖立了他的革命本色。
1903年时,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大会上,分裂成两派,一个是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和另一个少数派(孟什维克)。其因由是这样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列宁希望利用战争期间引导其队伍接受转变:“把帝国主义的战争变成国内战争,以推翻沙皇为目的”。于是有了19172月的革命,在迫使沙皇逊位后,成立临时政府,但政权掌握在孟什维克派手中,被认为倾向资本主义的政党。
布尔什维克派是列宁领导的,也自称是共产党,但直到1917年才真正地成为多数派而掌控了国家政权,列宁主义也就于兹形成。
因而在19174月在德国协助下回返俄罗斯的列宁(在瑞士流亡)为了建立一个完整的革命政权,他提出著名的《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反对所谓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抗议其故意拖延立宪会议选举,并提出“一切权力要归苏维埃”。其结果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派取得上风。在时机成熟下,列宁决定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这就是被形容为史无前例的“十月革命”。
在夺取政权后,列宁成立“契卡”组织(秘密警察)镇压反革命个人及组织。因为要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也就不容于反对派和保皇派的反扑,包括孟什维克派。
1922年,列宁在病中组建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将卫星国纳入其中。
1924年列宁逝世,取代其地位的是斯大林。这位专制的领袖也在他当政期间留下许多争议性的谜团。
不论斯大林的功过,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39-1945)所扮演的角色也助长了社会主义阵容的斗志,因而在二战结束后,苏联与美国分享战败国和周边国家的利益。最明显的是,朝鲜分裂成南北韩,越南被割成南北越,及德国切成东西德,还有欧洲也划分成东西欧,东欧国家归苏联范围;西欧国家归美国控制。
在中国方面,虽然美国极力拥护蒋介石的中华民国,但毛泽东的解放大军决心走苏联的道路,通过武装斗争拿下大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证诸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由于斯大林与毛泽东之间在后来不存在私人恩怨,两国关系也就良好地发展,且争取到中国一面倒向苏联,强化了社会主义阵营(东方集团的扩大)。
不幸的,因为斯大林在1953年的逝世,当中崛起的克鲁晓夫就对新中国施予颜色,先是克鲁晓夫在1956年的苏共大会上公开谴责斯大林(被形容为对斯大林的鞭尸),毛泽东对此十分敏感,也完全不能苟同对斯大林的批判(人走茶凉)。
毛泽东尤其不能同意的是克鲁晓夫的治国方针是向西方妥协和接受西方的政治制度(把他形容为议会迷)。
也因为双方无从妥协,苏联在1959年撤走所有专家,迫使毛泽东采取自力更生的政策,也给中国在下来的三年期(面对人为和自然的灾害)遭遇大挫折,经济倒退。此后中苏关系进入低潮,直到千禧年后的普京时代才有所好转。
另一方面,自克鲁晓夫(1953-1964)后,苏联的领导人是布列兹涅夫(1965-1982)、安德罗波夫(1982-1983)、契尔年科(1983-1984)及戈尔巴乔夫(1985-1991)的领导是一代不如一代。最终因在阿富汗的受挫而撤回十万大军(1979-1989),结果给国内反对派“揭竿起义”的机会,叶利钦一举推翻和埋葬苏共政权,重新回到资本主义的体制,宣称苏共为非法组织。苏联体制的失败也许是列宁始料未及的。只是短短的70年,社会主义就玩完了,苏共也走进历史,加盟的共和国也一个个走了。这对列宁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不啻是一大讽刺;更令人不解的是,为解放人民摆脱王权的控制的列宁,其永久保留在水晶坟墓的遗体也被传出要被拆迁。若马克思地下有知,肯定会对后世的人对其理论其思想的曲解与修正大感不惑。为什么历史不按马克思的规律走?是他的学说出了问题,还是资本主义的生命力仍十分旺盛?抑或是执行的人走了样?这都是值得深思和深省的大课题。
 刊登于2017年10月12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