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3.11.17

1958年的马华公会 —林苍祐与杨邦孝的政治故事(一)

最近翻阅华教斗争的史料有一个意外的发现:马华公会若能保住1958年鼓起的“革命精神”的团队,直到今天它可能仍然是华社第一大党,也是巫统之后的名副其实的老二地位。
到底1958年有什么事情值得铭记?这得从几位重要人物的相互关系说起:陈祯禄、陈修信、林苍祐、朱运兴、杨邦孝、李光耀及林连玉等。
在李光耀赏识陈祯禄(1883-1960)是一位厚道的人时,又对其儿子陈修信(1916-1988)有不同的看法。他说:“陈修信的悲剧是一代土生华人的悲剧,他们不了解独立前的马来亚以及后来独立的马来西亚的条规,跟他们所习惯的英国条规根本不相同。如今居于统治地位的是马来人。由于马来人认为他们无法和华人及印度人平等竞争,也就决心巩固他们所掌握的政权。不论这样做对其他族群是否公平,陈修信对这一点完全没有感觉”。
此外,李光耀也带有讽刺的口吻揶揄陈修信:“他出生在富贵人家,借父亲的名望登上政坛高峰,他是马六甲中区的代议士,这个选区的选民都是乡村马来人,所以他不需要学习华语,也不需要学华文,可是他却以马来西亚的华人领袖自居”。
东姑马上替陈修信解围说:“即使马华只剩下五名议员,他(巫统)也不会把这个华族伙伴抛在一边”。
不过李光耀在新加坡尚未退出马来西亚前(1963916日加入马来西亚),在196566日在新加坡举行了“马来西亚人民团结总机构大会”(反对党联席会议),除了重申“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作为推动改革的理念外,李光耀还特别提到林苍祐(1919-2010)在当天大会上的果敢讲话:“现在我们不为自己的决心采取行动,也许就没有前途可言了。无论对我们自己还是我们的子女来说,也许就再也没有平等的机会了。大会必须表明最重要、最根本的态度是在面临向我们发出的极端恶毒,近乎歇斯底里的抨击时,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李光耀特别引用林苍祐说的话是因为林苍祐在马来西亚打滚多年后,已深刻了解到他们的做事方式和策略,并不是个人的主观之言。
其实李光耀早在六年前(1959年)已知道林苍祐的政治困境。而这个关系是因为一个人促成的,这个人就是杨邦孝(1926— ),他是一名律师,在吉隆坡出生。他的父亲杨旭龄也是著名律师。在1949年,他响应陈祯禄的号召成为马华公会的发起人之一(共16人),出任总秘书。
原祖籍广东大埔县人的杨邦孝在1950年到英国剑桥大学考获法律学位,后又成为法学硕士,曾与李光耀有过三年的同窗生涯,再加上同是客家人,因而成为挚友。
1952年,他回到吉隆坡,在其父亲的律师楼执律师业。1956年他加入马华公会。
林苍祐在1954年加入马华时,已是殖民地政府委任的槟州立法议会“首席议员”(相等于未来或准首席部长)。他后来也介入调解学潮和推动华人申请公民权并注册成为选民。1955年他带领槟州联盟参加州立法议会选举,在14席中大获全胜,另10席是英方所委任的。
也是在1955年,林苍祐被委为联合邦立法议员,且出任联盟党鞭。由于他对马华的改革持乐观态度,十分努力地在马华党内成为少壮派的偶像。在1958年马华党选时,林苍祐已组成他的少壮改革派,主要的班底来自槟城、雪州的李孝式及杨旭龄。因此杨邦孝加入林苍祐的阵容是理所当然的,以使后者能成为华人政党的领袖。
当年马华的党选是当场提名投票的。就这样林苍祐、朱运兴(1911-2002)及杨邦孝结成了“铁三角”。
在改选中,林苍祐一马当先以89票对67票,击败创会会长陈祯禄,成为第二任总会长。至于总秘书一职则由朱运兴(89票)对翁毓麟(65票)和杨章港(2票)见高低。在下来杨邦孝斗倒陈修信,当选宣传主任。
这意味着林苍祐派取得全面的胜利,初时也得到陈祯禄的祝贺,并已应允出任永远名誉会长。

刊登于2017年11月13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