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3.12.17

细说韩江(五) 开办新闻专修班

韩江中学在六十年代走向顶峰,在这段时间内,有两座建筑物为韩中锦上添花,其一是在1965年落成的奥林匹克型的室内体育馆,可容纳25003000人齐观赏球类比赛,比如篮球、排球、羽球和乒乓等。这无形中给韩中增添国际水平的硬体设备。
(在千禧年后,槟州政府曾拨款30余万令吉翻新室内设备,以供东运会之用。后来学校董事会又耗巨款将体育馆全面冷气化。除了可供球类比赛外,也可供演出之用,更偶尔也充为群众性的舞台。)
其二是在1967年韩中开始兴建科学馆,念及泰国潮籍殷商余子亮(1899-1974)对韩江贡献只在林连登之下,于六十年代特捐巨款一千万泰铢设立“余子亮基金会”,董事会乃通过将此科学馆命名为余子亮科学馆,在1969年启用。
余子亮于1939年也在槟发展业务。日军南侵时(1941-1945),只得寓居槟城Zoo Road。他在1948年时曾出任韩江小学董事长一年。
其第三公子余维智曾任韩中董事长,也历任钟灵中学董事长,功在教育。
1975年,在刘惠城担任董事长期间,通过中元联合会在中元节的筹款,共筹获30余万元,成绩斐然。
这一年韩中庆祝创校25周年银禧纪念时又落成一座三层楼图书馆,命名为“广东暨汀州会馆图书馆”。
接着董事会动用中元所得的义款于1978年完成另一座三层楼科学馆,命名为“中义馆”。
基本上,韩中在七十年代开始,学生有下降之虞,盖因国民型中学既不收学费,也有提供福利给学生,造成家长纷纷把子女送进国民型中学。无形中,各独立中学就受到冲击了,韩中也不例外。
在此关键时刻,韩中凭其先进设备申请承办先修班,以收容毕业自国民型的中学生。当时是有收费的,但也有教无类地收生,即使不懂中文也可入读大学先修班。这些学生若参加高级教育文凭获得良好成绩,就可进入本地大学。因此在七十年代,韩中的学生又告激增。例如在1967年时韩中学生下降至1700人;但在1975年又回升到2500名。
因为大学先修班在当时有很少的中学开办,所知的有大英义学及圣芳济中学等,韩中则是独树一帜的“后期中学”的学校(直到2010年后,因太多国民型中学都有开办先修班,且不收学费,自然使到有收费的韩中不得不停止大学先修班的课程)。
不过既然韩中在七十年代可以申请开办两年制的先修班(称为后期中学),董事会也就动动脑筋将韩中发展成既是正规中学,也是后期中学的完整学府。除了先后开设电子班、商业薄记班外,韩中拔了头筹在1978年开办了新闻专修班。
有关计划是由刚在台湾政大毕业回来的林景汉校友所提出。当年林景汉白天在韩中教书,下午到《星槟日报》担任午班编辑。林景汉作为我的同事,韩中校长宋世献要用他来主持新闻班,也就打一通电话请我帮忙,让林景汉调到夜班,以便他能有充裕的时间在校内活动。
我身为《星槟日报》的总编辑也就欣然答应,就把他的工作时间从下午一时调到下午四时开始,因为我相信韩中的新闻班一开,就会自动为报社培养人才;尤其是华文报业。这对提升新闻专业是很重要的。韩中也因为开了先河,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虽然学生不算很多,但它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倒是提高了韩中的声誉。

(五)
刊登于2017年11月9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