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5.11.18

希盟成也巫统,败也巫统


2016当土团党成立并保持其种族性的特征时,我就形容这将可能形成“巫统第二”。
我之所以未即下定论是因为土团党能不能长大是一个问题,也无从想象它能取代巫统的可能性。因为很多人都相信在1946年成立的巫统是政坛的不倒翁,也没有任何一个政党可以击败它。
例如在1951年脱离巫统的创党人拿督翁自组“马来亚独立党”,准备和巫统打对台而败下阵来(1952年隆市选举)。即使马来亚独立党后来易名为“国家党”(1954年),也在1955年的普选中被打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
这就意味着巫统才是马来人的核心组织,而不是拿督翁;尤其是马来亚于1957年取得独立后,巫统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
虽然在1969年大选后虽不幸发生“513”种族冲突流血事件,但局面很快受到控制,而且在七十年代巫统拉拢了伊斯兰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人联党在不同的州属组成联合政府;更在1974年达成马中建交,而在大选年时组成“国阵”。收编了主要反对党,进一步巩固了巫统的势力。
这也是为什么马哈迪在1969年被东姑开除出巫统后没有加入伊斯兰党,因为他正等待重返巫统。
1972年时机成熟时,他写信给敦拉萨(1970年拜相,也成为巫统主席),有解释为什么要重入巫统,因为他仍然相信党的政策和斗争。
与马哈迪有同样思维的是安华。他原本在七十年代初期成立“回教青年复兴运动”(ABIM),立场较偏向伊斯兰党,但他始终未承诺加入伊党成为领导人,而是以加入巫统作为目标。当马哈迪在1981年成为首相兼巫统主席时,安华与他见面表达加入巫统的期望。
马哈迪在回忆录中说:“安华加入巫统对他本身是有利的,因为在巫统党外他根本不可能在政治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他极可能会永远困作反对党中而郁郁不得志。这并不是安华想要的”。
因此从马哈迪到安华也证诸了有意从政的马来人,加入巫统才有机会在官场上大展身手。毕竟巫统已被塑造成马来人心中不落的“圣殿”,只有它可以排斥人,而人是不能排斥巫统的。
正因为这样,巫统在招收党员时十分容易,党员人数也已经超过3百万名,人数之多使到党员争相建立地盘。
在拿督翁之后,又有东姑拉沙里的失败(1990年组成46精神党结合反对党硬撼国阵),使到要推翻巫统的政党和人士都心灰意冷。
就拿安华在1998年被马哈迪革职后卷起的“烈火莫熄”运动来说,他只能在1999年的大选扶起伊斯兰党而不是他自己创办的国民公正党。伊斯兰党借安华效应,拿下两个州(吉兰丹和登嘉楼)的执政权,又首次在国会拥有27个国席。马哈迪说,那一年的大选,巫统失掉30%的马来人票,但因华人支持国阵,马哈迪领导下的巫统又稳如泰山。
不过与马哈迪一样倔强的安华也是不认输的。他在2008年的大选又策划新的战略,矢言要拿下5个州政权,也决心要给国阵迎头痛击。
虽然马哈迪已退休,暂不问国事,但他依然关注安华卷起的政治海浪。
结果是马哈迪看傻了眼,安华也在那一年成为“民联”的共主。在这种情形下,马哈迪促请阿都拉辞职,认为他领导无方,才使到国阵根基动摇。由此可见,爱巫统之心是存在的。
在多方压力下,阿都拉下台(2009年),换上纳吉拜相。此时的马哈迪又重回巫统。讵料在2015年时,纳吉革除慕尤丁、幕克力和沙菲宜的党官职后,刺痛了马哈迪的内心深处;再加上爆发一马公司(1MDB)丑闻,加速了马哈迪对纳吉政权十分反感,总是想尽方法要把“皇帝”拉下马。他说过不是憎恨巫统,而是反对纳吉的贪污政府。结果发生了巫统兵败的悲剧。
既然马哈迪与安华(安华也曾希望重返巫统,但阿都拉及纳吉对他关上了大门)不是要打死巫统,而是要打倒纳吉。也就发生了马安破天荒再次合作。讵料也把巫统带去“荷兰”,确是始料未及。
虽然我们知悉巫统与土团党近期有互动,但断定不会有40人加入土团党,但20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对千疮百孔的巫统可谓是雪上加霜,要重整也似乎又失去了斗志与方向。
若巫统议员被土团党一个个收复,那土团党也就成为巫统第二了。难怪土团党吉隆坡斯蒂亚旺沙区会在这个时候通过提案,建议敦马任满5年任期,这无形中是往安华脸上刮了一巴掌。安华这边也是要抓住巫统议员的心。就不知新一轮的斗争又悄然起事了?
政治的变幻无穷,正好说明了:当巫统不败时,反对党闹分裂(2015年伊党与行动党断交,民联解散);当巫统失败时,反对党又有新危机(巫统议员过档土团党,引起热议)。也许希盟成也巫统,败也巫统。


刊登于2018年11月5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