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7.3.19

士毛月补选带来的隐忧


雪兰莪士毛月州议席的补选成绩出炉虽改变不了什么,也不太令人意料之外,因为这个选区已成为马来选区,而且胜负在于马来票倾向哪一方?结果是巫统候选人扎卡利亚脱颖而出,以19780票取胜;而对手是土团党(希盟)的莫哈末艾曼,获得17866张票,较巫统(国阵)少了1914张票。这意味着马来票已回流巫统,包括伊斯兰党的“铁票”也转投巫统。至于社会主义党的聂阿智及独立人士关志雄分别得847张票及725张票,按柜金皆被没收。
因此希盟领袖马哈迪首相说,这与巫统和伊党的合作及希盟未能在短期内兑现竞选宣言有关。
不过马哈迪则认为,伊党只能在补选时与巫统合作,来到大选时它们就会分裂,不然伊党在合作底下将一无所有。我们也走着瞧。
当然他也指责有人在补选期间煽起宗教课题,甚至有人扬言要举办大型的集会来抗议有人对回教的不敬。
对此,经济部长阿兹敏主张希盟政府致力于兑现承诺;尤其是马来土著议程,以便它(希盟)可以成为马来选民的首选。
他认为士毛月补选的失败对希盟是一个警钟,不能将失败归咎他人。因此有需要通过经济行动理事会来减少家庭开支、提高工资及增加居者有其屋的数目。
以此来分析,士毛月的补选也反映出宗教及种族依然是政治斗争中的大课题。这其中的奥妙是通过经济行动理事会来改善马来人及土著的生活,而恰好安华不在这理事会内。若是安华持续徘徊在边缘,难免会有诸多负面揣测产生。
巧合的是,安华也即刻反驳阿兹敏,指后者所言非希盟议程,只是其个人的看法,希盟不会走种族主义路线。这意味着安华与阿兹敏的矛盾再次扩大。
另一方面,在补选期间伊党挑起希盟将对马哈迪投不信任动议是有其用意的;尤其它声称会支持马哈迪任完相期。
这种捕风捉影的传言自然找不到依据,但伊党对安华的打击又是很明显的。如果我们不善忘的话,在2013年大选前,伊斯兰党就与公正党争夺相位,不再视安华为共主。
在近期,伊斯兰党靠向马哈迪及排斥安华。只能解释为伊党希望用现有的政治势力再与马哈迪合作,以换取政治权力(组织联合政府或让伊党参加中央事务),进而能看到伊党的重要性:若倒向巫统就是巫统有机会翻身;若倒向土团党就可强化土团党在希盟内的政治地位,更会名正言顺取代巫统在马来社会的领导地位。
这就是伊党当下的政治筹码,也是在509大选后伊党开展的第一个突破性的战略。先在希盟中挑起矛盾,继在马来社会中提出伊党、巫统及土团党合作的建议(由丹州大臣已故聂阿兹的儿子聂阿都提出。这之中既没有公正党也没有诚信党,当然更不会有行动党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路线图来鼓起“新马来西亚”概念,那无疑是企图回到九十年代“新马来人”(前雪州大臣莫哈末泰益所创导)的思维来确定马来人及土著应有的地位。其结果是不了了之。
因为巫统已有这样的议程,无需伊党作出修改,除非伊党有足够的影响力,否则它不会屈居在巫统门下。
这也是为什么在2018年大选时,伊党共派出155名国会候选人,就是要展示伊党不靠巫统或土团党及公正党合作,也能独当一面(哈迪阿旺就具有信心能成功夺得40个国会议席成为造王者),结果让他十分失望,伊党只拥有18个国会议席,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贸贸然转向支持巫统,又看不到未来;转向支持土团党又不知道会否受重视?直到金马仑国席及士毛月州席补选来临之际,伊党才在正确的时刻打出马来牌,也告诉希盟离开了伊党,胜利不是可以被保证的。如今则提前暴露了在大选未及一年内就有许多情况已未尽如民间所期待的,而是天天有负面的消息传播,一边是巫统出现退党潮,被希盟大力吸收。另一边是希盟内部斗争“白热化”,包括安华与阿兹敏的较量。
如果我们看看士毛月选区的选民结构的变动,就可一目了然它已从一个混合选区变成了马来人选区。
2004年时,选民只有25018名,其中马来人53%、华人30%及印度人16%,可以勉强说得上是以马来人为主的混合选区。这一年,巫统候选人阿末古尼斯以13280票胜出,伊斯兰党的凯鲁丁得5424票,多数票是7855张。
到了2008年的大选,此州议席的选民增至28203名,其中马来人54%、华人29%、印度人17%。结果巫统的约翰阿兹斯以11588张票胜出,公正党的阿鲁契瓦(属于社会主义党,借公正党旗帜上阵)得10448张票,多数票是1140张。
2013年时,选民跃增至42344人,计马来人56%、华人25%及印度人17%。巫统候选人约翰阿兹斯得票17616张胜出,多数票是4145张,公正党候选人哈米迪得票13471张及社会主义党阿鲁契瓦得票5568张。
2018年时,选民又跃增万逾人,共53257名,其中马来人68%、华人17%及印度人14%
这一年,土团党候选人峇迪亚得票23428张胜出,多数票是8956张,巫统候选人约翰阿兹斯得票14464张、伊党候选人沙尼努得票6966张及社会主义党阿鲁契瓦得票1293张。这其中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党的得票越来越少,伊党势力不可忽视。
来到今次的补选,选民人数53411(与2018年时人数相差不多),其中马来人67.8%、华人17%及印度人13.8%
这种结构也反映出只有巫统或土团党的候选人才有机会出线。
就此,我们的初步结论是:马来西亚的政治在国家独立60年后,依然打不破种族和宗教的藩篱,希盟也该好好地反省和检讨了。
刊登于2019年3月7日《东方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