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三件事困扰着华社,其一是由房屋部长倪可敏提出的:“政府准备探讨申请将华人新村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果第一个反对这项建议的是巫统前总秘书,也即是现任副工程部长阿末马斯兰。他提醒行动党领袖勿以种族论述伤害马来人或土著的情感,毕竟这个族群占国家人口的70%。他认为已有4名行动党议员支持这项建议,是在测试马来人和土著的底线。
在同一天(2月10日),巫统署理主席莫哈末哈山认为这项申请是没有必要的。也是外交部长的他说,申遗不是说说就可以,而是必须要经过繁琐程序。
与此同时,前首相伊斯迈沙比里也形容申遗不会促进种族团结。接着,伊斯兰党国会议员慕达礼因也在国会表示反对。他说,这是国家反共产党的产物,如果将之申遗,如同承认国家的黑历史。
旋后倪可敏宣布收回此项建议,风波乃告一段落。换句话说,“华人新村”申遗计划告吹了。
1950年英方委任毕礼斯将军(Harold
Briggs)为剿共行动主任。毕礼斯计划出台了,将住在乡村及森林地带的华人赶往新村居住。从1950年到1954年,共有57万华人被迫住在用铁刺网围起来的新村,遍地荒野,一无所有。在1954年时的统计有480个新村;到了2002年减成450个,数目的变化乃因有些人口迁移而消失或被并入另一个城镇。如今新村的人口已超过百万。
其实在我看来,倪可敏的建议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恰当的。因为所谓的“新村”是英国人泡制出来的,以迫使华人住进被监视的新村。早上出门工作要登记,回来也要登记;更有警卫24小时巡视,甚至被安排在新村内吃大锅饭,形同一个露天大监狱。尤其无法忍受的是英方做了坏事,竟要马华公会给予物质资助。渐渐地新村也不在落后,而且也有所发展,这足以证明了华人的勤劳和智慧,即使被放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土地上生活,依然可以创造春天。
第二件事是所谓肉骨茶风波。在2月23日,政府宣布将肉骨茶列为国家美食遗产,引发了巫青团长阿克玛(也是甲州行政议员)的强烈反对,因而促请首相安华开除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张庆信。
与此同时,巫统布城区部宣传主任东姑莫哈末哈菲兹也反对将肉骨茶列为国家美食遗产。
“肉骨茶”一向以来是华人的传统美食,一般上是用猪肉加上药材熬煮成的浓汤。但近年来也有友族用鸡肉煮成美味的肉骨茶,并没冲撞马来习俗,各做各的。难道因过去是用猪肉,如今即使改用其他肉类也不行,这与马来人也开始贩卖清真的肉包等是同出一辙,不但符合我国多元种族的生活习俗,也没有对穆斯林造成伤害,为何不能容许肉骨茶改头换面以让穆斯林享用。这种争议也没什么大不了,只是茶杯里的风波。
第三件事关于学校食堂在斋戒月期间照常营业。教育部长法丽娜早前已作出指示,在斋戒月期间学校食堂可以继续营业,以照顾非穆斯林学生的需求。她说:“为何要食堂停业?他们(非穆斯林)又不需要像穆斯林那样斋戒,他们也是马来西亚人,他们可以继续各自的活动。”
在我们为教长发出赞赏的当儿,却又遇上伊党 长老协商理事会主席阿末亚耶的抨击,指责教长不尊重斋戒月,这只会制造不必要的争论。
这位长老说,食堂在斋戒月期间停业,也是一种“教育”,让非穆学生在上学期间开始懂得尊重斋戒月。他认为非穆学生可以携带食物和饮料到学校,并在指定地点进餐,这就够了。
如果以回教长老的意见作为指示,那将会造成许多国民学校的非穆学生不方便,不但要自带食物,而且要等到下课时才能享用,让人想起过去也有一些学校在斋戒月关闭食堂,而让学生在仓库内用餐,实在不合卫生。
就我的经验而言,我经常光顾的咖啡店,是华人经营的,但是马来人卖马来餐,经常高朋满座。换句话说,只要各族人民多光顾各类美食摊或咖啡店,肯定对会对种族成见有所改变。
千头万绪,还是从一起用餐开始吧!
刊登于2024年3月17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