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7.6.24

双溪峇甲的政治故事

因为国盟(伊斯兰党)的州议员诺占比里拉迪夫不幸病逝,因而有了622日的补选提名,而订在76日投票。这个选区就是在威省的双溪峇甲(Sungai Bakap),属于高渊国会议席中的其中一个,另两个是爪夷州议席和双溪亚齐州议席。

这个议席从联盟到国阵,再从国阵到民联,而后有三届是属于人民公正党,直到2022年的州选举,才被伊党攻破。

本来议员的更变是平常事,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偏偏这个国州选区的政治故事是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

1959年时,尚未设立高渊国席,因此是以威南国席命名,另外是威中和威北,直到1974年才正式重划选区,将高渊并成一个国席,辖下有三个州议席,即双溪峇甲、爪夷和双溪亚齐。没想到在后来这个选区竟发生了一连串政治趣闻,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首先在1974年时,因增设了高渊国席,身为高渊人的吴清德也就被献议参加国会选举。其时,吴清德与林苍祐过从甚密,在各方面配合林苍祐而使民政党壮大。

民政党是在1968年成立的,在1969年执政槟城州后,也就吸引许多智识份子加入,形成一股新势力。这些人包括吴清德、许岳金、纪碧真、杜乾焕等人,再加上社阵原来的议员也加入其中,如陈朴根、威拉邦、林敬益、梁祺祥等人,就非同凡响了。

因此在1974年的大选时,民政党就如同脱胎换骨成为一个与马华可相较量的新政党,但这又与高渊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在1959年时,威拉邦代表社阵参加被称为威南的国席而旗开得胜。

在那年,社阵共拿下8个国席,其中有维拉邦、林建筹及陈朴根,另5位在吉隆坡。

虽然威拉邦在1964年也代表社阵参选,但他失败,直到1969年的大选,他采用民政党的标志参加州选,而当选双溪峇甲州议员。

1971年国会重开后,威拉邦被林苍祐委为槟州行政议员,与原是劳工党的陈朴根一起在州行政议会内共事。

也是在这一年,因为威拉邦和陈朴根被指策划倒林苍祐,也就失去在民政党的地位,转而参加陈志勤(他也是在1971年从民政退党,转而另立社会正义党)领导的社正党。可惜社正党在1974年的大选兵败如山倒,只剩下陈志勤中选国州议员及王裕好中选州议员。

反观民政党,在1974年已加入国阵,因此吴清德便以国阵的名义参加高渊国席选举而胜出。不过由于民政党在国阵内议员有限,除了梁祺祥有部长职外,吴清德还是没得一官半职。

等到1980年吴清德才有机会成为副部长,但因梁祺祥占有部长职,吴清德也只好一直担任副部长直到2000年退出民政党。

在任职期间,他先后担任土地及合作社副部长及农业副部长。在这时候,他有两则笑话广为流传:其一是当他在任副农长时,说出“吃猪肉可以团结华人”。虽然鲜有人相信,只当成茶余饭后的笑话。

其二是在当副部长时,他一度越过界不时发表了国际时事的评论。

本来以一位智睿的博士高谈阔论时局是没有错的,偏偏巫统有人挖苦吴清德。他说:我们的国家好像有两位外交部长。此话一出,吴清德也就马上闭嘴,不再踩红线。

其实吴清德是一位有抱负的政治学者,他毕业自哈佛大学。原在马大执教,后被林苍祐拉拢加入民政党。也就从1974年一直当国会议员。但在1990年时,吴清德突然弃国攻州,攻打双溪峇甲州议席而漂亮胜出。

吴清德为何“华丽转身“,原来他以为林苍祐可能要退休,因而萌起打州议席的念头,以备林苍祐辞职时将取其位而代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当吴清德意气风发转换角色时,他并不知道政局的突变也使他措手不及。

原来林苍祐在那年的大选突告败选,也就意味着首长将换人了。对此,吴清德认为他已担任副部长多年,有经验担任首长,但他面对的是党内也存在另一位博士,他就是许子根。

于是当这两人被党提及谁是接班人时,许子根得到较多的支持。

无可否认的,吴清德早就觊觎首长的高位,但也不知为何,他在后期就与林苍祐渐行渐远,而无法更上一层楼。

犹记得在1980年党选时,林苍祐支持郑耀林攻打总秘书职,不支持吴清德,最后也导致梁祺祥当党主席后挑郑耀林为总秘书。

到了1999年,不甘失败的吴清德又卷土重来,矢意要夺下民政党槟州主席以便坐上首长宝座。讵料又失败在许子根手上。在连串的打击下,吴清德退出政坛,再也无缘参加2003年的大选,而在2019318日逝世。

继吴清德之后,高渊国席落入民政党多来尼约瑟手里。这位前左翼名士在担任一届议员后就宣告退休,而在1995年又被吴清德拿回高渊国席。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至2022年,曼梳(安华的亲信,但在2020年后与安华关系疏远而退党)拿下高渊国席,但在2022年大选败给公正党的法丽娜西迪(后被安华委为教育部长)。

综看高渊国席或辖下的三个州席,先后是重量级人物瞄准的选区。今天双溪峇甲则成了伊党的新踏板,自然不会让公正党夺回此议席。在这场的斗争中我们看到的是,巫裔选民占60%,华裔选民占20%及印裔选民占17%,总选民为39279人。对于公正党而言,更是不可掉以轻心的选区。

究竟鹿死谁手?将在76日揭晓。

发布于2024年6月 27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6/27/661319

24.6.24

马中邦交·世界楷模

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天旋地转和政治形势大变化的年代,许多出乎意料的大事都在这个时期发生。先是在1971年,联合国大会以多数票数通过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返回联合国,以取代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代表中国在这个国际舞台上指手划脚。

同时在19713月,日本名古屋举行世界乒乓锦标赛时,周恩来适时地交待团员应友善对待美国球员,也可在适当情况下邀请美国乒乓球员访华。就这样,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4位官员陪同下于1971410日访问北京,启开了中美断交22年后的重新接头,也实现了尼克逊总统于19722月访问北京震惊世界的大事。

马来西亚也是借乒乓外交与中国搭上关系。前部长敦曾永森说,马来西亚是在197111月被邀请前往北京参加亚非乒乓邀请赛。因此他形容马中建交也是从乒乓开始的。在此之前的5月,我国国企主席东姑拉沙里率团访问北京,投石问路。而在1974528日成行,全体共40人由首相敦拉萨率团,于531日达成马中建交。

本来中美解冻和建交远比马中建交来得更为重要。不料因中美关系在2017年被特朗普总统上台后发生巨变,也就在今天演变成两大巨头没有休止的斗争,进而引发世局的动荡不安。

在这方面,马来西亚的立场正如首相安华所说,马来西亚坚守中立政策,不选边站。

在此纷乱的世界中,马来西亚时至今日仍保留不靠边站是正确和值得支持的。虽然美国希望马来西亚能站在西方这一边,与菲律宾和越南共同与澳洲、日本、韩国和印度建立起新的“小北约”,以便联同美国通过亚洲“新北约”(整个亚洲)压制中国,以达成围堵中国的目的(原有的北约有32个成员国,概括欧洲国家,在1949年成立,是个军事组织)。

马来西亚之所以在战略上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它处在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的中间,是控制和掌握亚非及南中国海咽喉的通道,对中国尤其重要。

除了中国的油船每年有超过5万艘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再到中国内陆各省市外。美国也从不忘记能够重演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和北京的一幕,再一次教训中国。但中国抱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心态来应对美国及西方国家的威胁,并告诉美国,中国早已非百年前的懦弱的国家。

中国的不卑不亢立场及俄罗斯(俄乌之战)抱着强硬的态度面对美国的挑衅,也给一些区域提供了某种程度的保护,包括战火不会在欧洲和美洲挑起;也不会在非洲地区燃起,而是有可能发生西亚地区的局部战争,如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而南中国海被美国视为中国的后院是不能被接受的,台海局势已成为中美争执的焦点。

当然如果万一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那我们什么都不用谈了,因为核弹子已毁灭了人类和一切文明,一切从头再来。

对中国来说,我们看到李强总理的处变不惊的心态,不但笑谈可与马来西亚签署另5年规划(2024-2028)的备忘录,而且大谈榴莲进口中国,可达到年18吨多的数量。

这种新常态让我们看到中国在“一带一路”的牵引下,正继续开展其宏伟计划也添加新项目,不因美国的挑战而打乱了整盘棋。例如中国将对东海岸铁道作必要的调整,以让它得以通过泰国和寮国衔接起来,而在最终达成隆新高铁全面的落实,不再只限新加坡和吉隆坡之间,而是全面通车,从新加坡到巴东勿刹,再进入合艾及曼谷乃至昆明。这样一来,列车(货运)也将从昆明及其他中国城市走向欧洲大小国家。到了那个时候,美国要阻止“一带一路”已行不通,因为国与国之间已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又怎会轻易放弃各得成果呢?

放眼看今日的世界,马来西亚依然是一片人间乐土,这是“一带一路”带给我们的承诺,任何的诋毁与破坏世界的秩序都是不能得逞的。过去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义和团之乱都已成为历史,绝不会再重演。今天马中关系的和谐与强化则成了世界各国的典范,马来西亚也以此为荣。因此马中新的关系也可称为“榴莲外交”。

 刊登于2024年6月24日《南洋商报》

20.6.24

陆克文间接贩卖“战争论”

前澳洲总理陆克文(Kevin Michael Rudd)最近又有对政局有新的见解,引人深思。他是于66日应邀参加夏威夷智库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会议上发表演说。他说,如果围绕台湾爆发一场战争,其引发的全球性后果堪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并将彻底改变我们目前的这个世界。

可惜陆克文没有告诉我们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那将是一场核子战争,而人命、财产和一切的损失将无从估计。

既然陆克文不谈核战,那打常规战来说,也肯定比第二次世界大战来得凶猛和残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45)期间,共有7千万人死亡,其悲惨状况无法以笔墨来形容。

按照陆克文的说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年届71岁,他将会在10年内统一中国。

根据他的说法,一旦发生新的战争那将是主要由中国方面引发的,这是一般西方国家学者所归纳的意见,陆克文也不例外。

为此,我们必须对陆克文有所了解,才能比较正面地对他的言行做出评价。

这位出生于1957921日的政治人物是比较奇特的。因父亲早逝,他和三个兄弟姐妹是由母亲一人抚养成人。他早年的生活是颠沛流离的,但学业成绩优越。

除了在澳洲国立大学攻读中国历史及文学外,他也苦心钻研中文。因此他是当今极少数精通英文和中文的政治人物。于1980年大学毕业后,曾一度到台湾勤学中文,也在后来到香港中文大学进修,奠定了他的良好中文基础。

1998年,他当选国会议员,成为澳洲工党的影子内阁(主管外长事务)。

2006年,陆克文成为工党新领袖;2007年陆克文在大选中打败已担任澳洲总理11年的国家党的霍华德而出任总理。这就是说,从200712月到20106月是陆克文顶峰的年代。

200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陆克文克服了经济危机。后来因他有意在2012年起向矿业公司征抽超额盈利40%而事先又未与矿主和工人商议,因而工党的选举成绩较前逊色,所幸得到绿党和三名独立议员的支持,工党的古拉德(女议员)才得以上台。她在2010年委任陆克文为外交部长直到2012年。由于陆克文在2012年工党内部投票选举领袖时不敌古拉德,只好暂时与政坛告别。

虽然陆克文在执政期间建树不是很特出,但在访问中国时,与习近平用中文交流数个小时而成为美谈。

再者,陆克文也在20136月又再探出头来,再度担任总理,但只任期3个月,因工党不敌国家党。

2014年,陆克文离开澳洲移居美国,开始从事政治学术活动。在此期间,陆克文也担任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的首任所长,并成为肯尼迪学院的研究员。

不过陆克文有意竞选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却不被澳洲的执政的国家党所认同,也就否决他的提名。陆克文终与联合国秘书长擦肩而过。

202212月,陆克文终于被澳洲工党政府委为驻美国大使,这也显示了陆克文的政治立场和本色,从一开始他就是亲西方的。另外陆克文在2022年考获牛津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论文课题是对习近平的研究。

无可否认的,陆克文在对中国的态度上一度是摇摆不定的,后来就全面倒向西方了。例如在2011年陆克文赢得大选行将出任总理之际,他预言中国的崛起将是对澳洲一大挑战。

2021年陆克文接受英国BBC专访时,就明显地露出他的亲西方的立场。

他说,如果你要反对北京,就像世界上许多政府现在做的那样,最好是与其他国家共同达成一个立场,而不是单方面进行,因为这使得中国更容易对你施加双边影响。他又说西方不应该害怕在人权上挑战中国。

他的另一句话也是耐人寻味的。他说,与中国接触和对话显然并不奏效,因此他认为应对中国意味着有选择地战斗。这就是陆克文反华的新面目。

为此,陆克文也在2022年出版《可以避免的战争:美国与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之间灾难性冲突的危险》(The Avoidable War: The Dangers of a Catastrophic Conflict between the US and Xi Jinping’s China)一书讲反话:“美国时代可能会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结束;中国将某种挑衅作为借口或被其激怒,策划了对台湾的入侵。北京向北发射大量导弹,使得美国提供装备的军队陷入瘫痪,随时对冲绳和关岛发起攻击,超过20万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台湾沿海20个不同的滩头阵地登陆。美国潜艇击沉了一些中国军船,但这不足以减缓伞兵和直升机的猛攻,慢慢地-然后是迅速地-中国在激烈的战斗中占据优势,改变了东亚和军事和政治平衡。结果是,它最后使得一个世界超级大国沦落为弱国,被历史学家视为“美国的滑铁卢”。

陆克文行文中对中国极尽其夸大和丑化中国好战之能事外,也将习近平另一句话的原意加以撰改其意思:“世界正经历百年有之大变局”。陆克文的解读是,这不是习近平说的世界正在变化中,而改变秩序的根本性,在北京看来,时机已告成熟。这显然是对局势的火上加油。所谓的避免战争,在陆克文看来是避免不了才肇祸端,而这个战争是由中国挑起的。

不过在另一方面,陆克文也驳斥一些学者的天真论,认为中国的经济已见顶。这是不真切的。他指出,中国消费市场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水平具有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只要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有信心,那么中国经济就会继续保持相当良好的增长。别忘了,中国的消费市场的规模在全球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另一方面,伦敦经济学院的教授金刻羽也认为今天的中国体系,即使经济增长放缓,中国仍能为世界经济贡献巨大的力量。

她也比较中国和印度的增长率。即使印度增长4%,而中国保持在3%的成长,那等到2030年时,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增长的贡献仍将比印度多出130万亿美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也于118日回应外界的批评。她说中国经济回升已向好的方向发展。

如果陆克文所指的“经济制裁论”不管用,那等于美国对中国加关税的制衡及禁止售卖高尖产品予中国也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剩下来的途径,我们也许要问陆克文,第三次大战是否已不可避免?

 发布于2024年6月20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6/20/659689

17.6.24

从安华不领薪说起

我们先从安华首相不领薪说起吧!那是在202211月的第十五届大选揭晓后,安华的阵容终于争到执政的机会。也正如他在竞选前所说的,一旦中选将不会领首相薪水。组阁后,在20234月他再重申不领薪水。

按规定,首相的薪金是每月22千余令吉,但他也未领财长的薪金。同时他也宣布所有内阁成员一律减薪20%。这样一来,政府每个月可为国家省却10万令吉,一年就可节省120万令吉。其实所节省的120万令吉也如同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我们以2024年预算案为例,在政府的财政报告中,也注意到政府的行政开销达到3038亿令吉,占总开支的77%,其中公务员的开销高达956亿令吉,占行政开销31.5%,退休金320亿令吉,占10.1%;而发展开销只占900亿令吉(占23%),比2023年少了70亿令吉。

虽然国家赤字占了GDP4.3%,比去年的5.0%为低,这应该是与政府在今年开始大幅度调整补贴有关。主要反映在从610日开始,政府已取消柴油的补贴,柴油价格即刻从1公升2.15令吉飙升至3.35令吉,转而向个别个人民及单位发出补贴,每个月补贴200令吉。槟城消费人公会主席莫希丁认为是不够的。

这样的改变也可使政府一年就节省40亿令吉的补贴。不过有专家指出政府到头来会省下80亿令吉的补贴,因为N95的汽油也将从每公升2.05令吉可能调升到2.70令吉,即使有所调整,莫希丁也认为我国油价也是东盟国家中最低的(印尼是1公升3.90令吉,越南是1公升4.48令吉)。

值得关注的是,在安华领导下,已有诸多从政者被委为官联公司的负责人。根据2023年的统计,在442个政府部门、机构和官联公司中,团结政府的人员已占据了61个重要职位,其中19人是国会议员,余下42人非国会议员。配额分配如下:巫统17个、公正党15个、诚信党2个、行动党6个、土保党3个;民统党、沙民阵、民进党、砂人民党、马华、全民党、社会民主和谐党及爱沙党各1个。他们一共拿了多少津贴?

最近安华也有新的委任,人数可能已有增加,因为希盟在第十五届大选时,没有宣言提及不委政治人物入官职,但在2018年的大选是则有这一规定。很显然的,安华也不例外地安排政治人物在官联公司担任要职,以减轻压力。《新海峡时报》的评论是,既然官联公司属于公共服务领域,理应在报告中提及。如果政府这边抓紧,那边放松,也是没有作用的。

下来我们要论及公务员的退休金及加薪的问题。

其一,公务员(约有160万人)年薪共956亿令吉(占行政开销31.5);退休公务员320亿令吉(占行政开销10.1%)。

此外,政府已承诺将在年底将调整公务员薪金13%,这意味着政府每年要多付100亿令吉。

其二,按政府提供的数字显示,2020年的退休金有85万余人受惠,总额是263亿9000万令吉。

2021年退休金有87万人受惠,总额280亿4000万令吉。

2022年退休金有90万人受惠,总额302亿6000万令吉。

2023年退休金有93万人受惠,总额320亿1000万令吉。

首相署部长扎丽哈指出,以每年增加20亿令吉的退休金来算,到了2030年时,政府将需要发出463亿6000万令吉的退休金。

到了2050年,退休金将高达1200亿令吉,政府是无法承受的。

为此,安华也指出改革公务员制度是势在必行,而且也是当务之急。

我们支持以公积金取代退休金,因为退休金是永久性的,若退休公务员离世,退休金可传给配偶,而孩子可以领到18岁后才停止领退休金。

既然当下的公务员制度不完善,有人领两三份的退休金。因此安华必须马上大刀阔斧,规定1人只可领取一份退休金,而不是当部长领一份,国州议员又一份,当官联公司的又一份,部长又一份,这样的一人身兼数职的退休金,我国不穷也难。

考虑到我国天然资源会正在减少乃至枯竭之际(经济部长拉菲兹说我国石油产量已从90年代日产65万桶减少至当下的日产37万桶,到了2050年,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将100%进口),我们希望安华改革能成功,不然马来西亚将因自身的庞大开支和承诺而被压扁,哪能展翅高飞?

 刊登于2024年6月17日《南洋商报》

11.6.24

安华团结政府面对的挑战

在历史上,马来西亚政局有过两次大连串,第一次是在1974年联盟扩大成国阵,从3个政党变成9个政党,再后来又变成14个政党。讵料,这个阵线在1990年大选前,因沙巴的团结党退出国阵(在沙巴州是执政党)而加入东姑拉沙里领导的反对党。结果掀起政治大风浪。此后国阵也陷入多事之秋,导致东马的沙巴和砂拉越心存不满而有离心的现象,但马哈迪还是牢控东马,也决定入主沙巴(1994年)而用巫统取代沙统,使其不易生变。

第二次大连串是在2022年的第十五届大选后,再出现同样一个新阵线,在形势上是国阵的多党制联盟的复制版,实则是用新的策略将各党联合在一起,而又没有一个政党是掌控全局的。换句话说,第一次的大连串是强化了巫统一党独大地位;第二次大连串则是“罗惹型”的结合,没有一个政党居大,对安华倒也起了某些制衡作用。

到了今天,国阵虽已经历50年,但它已是辉煌不再,逐渐被人遗忘,因为国阵在今天只不过是巫统的外衣,没有实质意义,它的前景是暗淡的。

至于团结政府内竟有19个政党参与其中,对国家的发展是弊多于利的。在利方面是只有5大政党可以掌控局面,它们是希盟、国阵、砂拉越政党联盟、沙人民联盟及民兴党。但因为民兴党只赢得3个国席,自然成为小党而难发挥作用,只能算是四党联盟。

虽然已没有一个政党是在议席上占优势的,但在安华巧妙的安排下,失败的政党也有官位,倒是令人费解。例如巫统只有26个国席,但却分得6个部长职位,包括1名副首相;而公正党只有31个国席,但获分配8个部长职。砂拉越政党党联盟有23席,获得5个部长职;诚信党有8个国席,有2个部长职;砂民统党1个部长职,及沙盟有6个国席,获得1个部长职。而在团结政府中最大的行动党(40席)只有5个部长,被认为是为了大局而委曲求全。

在这个变化中,值得注意的三件事是:一、行动党因得罪砂土保党,没有砂行动党议员入阁;二、砂拉越政党已全退出国阵(2018年大选后),自组成砂拉越政党联盟;三、沙巴的政局经过洗牌后,出现首席部长哈芝芝诺不再属于国盟的土团党,因而仿效砂拉越自组成沙巴人民联盟,转向支持安华。

可是安华的内阁也出现三个有待改进的缺点:其一是美其名国阵也是团结政府一员,但马华在内阁中是空白的(主要是马华只剩两个国席),再加上国大党也没有代表在内,也就造成团结政府“三缺一”。长此下去,对安华会造成一种威胁。

其二是由公正党的法丽娜掌控的教育部门,包括在学校内推行巴勒斯坦周,因涉政治色彩后来取消;在政府学校推行马来师生学习圣训。最近又掀起强制国民型中学至少开设一班用马来文教数理科,因而引起各校董事会的抗议。对此,安华有必要厘清和解释为何要这样做?

其三是安华虽已稳定政权,但他还是念念不忘邀请伊党加入团结政府。如果伊党真的接受邀请,安华要如何分配官职是一个大问题。毕竟今天的伊党已不是昨日的小政党,而是在国会拥有最多议席的大党(共有43席),所幸伊党已表明不会加入团结政府。

虽然政治是讲求实力的,但若以今日形势来说,一直打压马华也终究非正确政策。对此,安华应记住历史的转折点,在1969年“513”事件后,由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亲自邀请反对党加入国阵,这之中包括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和砂人联党,唯一留下行动党,让马华与其接头。马华提出的条件是解散行动党,一起加入马华;而行动党的要求是,其行动党人担任马华署理总会长,保证分配三名部长及两到三名副部长。有关密谈在后来被马华总秘书甘文华揭发,是陈修信向行动党的吴福源、林吉祥建议的。由于双方歧见太深,所谓和谈也不了了之。直到今天,我们也不明白为何敦拉萨交给马华和行动党密谈,而不是直接向反对党招手?结局是50年后,行动党竟取代马华,世局如神,变化在其中。未来就看安华如何运筹帷幄了。

 刊登于2024年6月11日《南洋商报》

6.6.24

马华怎样翻身?

马华公会总会长魏家祥在接受凯里主持的一项电视节目《出去一下》访问时说,若国阵中有成员党琵琶别抱,马华也可以继续成为一个独立政党。

不过魏家祥也没有清楚说明若巫统不动,继续与行动党合作,马华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因为所谓“独立政党”意味着马华在未来将会离开在1954年即已组成的联盟;同样的,也会离开在1974年联盟扩大成国阵的组织。若真的发生分道扬镳,意味着巫统与马华的合作将告终止,是不是这个意思?

马华第一次遇到被挑战的言论是在1969年“513”事件后的1971115日,由当时的副首相敦伊斯迈提出。他说:“如果马华及国大党继续不死不活,缺乏生气,那么巫统唯一的途径是与这一两个联盟伙伴拆伙”。那年大选,马华13席,与行动党平分秋色。

当时的马华总会长陈修信是这样答复伊斯迈的:“马华及国大党与巫统比较,经常处于不利的地位,它既要保护马来人的特别地位,也要维护联盟的教育和语文的立场。这种立场本身就消耗了大量的华人的支持。在这种环境下,马华要获得40%的华人支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事。”

自此之后,马华虽然在“513”中扮演调和的角色,但陈修信却在197127日起反其道,在全马各地推动华人大团结运动,并获致热烈的响应,以展示华人支持马华。

但在半年之后,华人大团结运动时成立的华团和马华起冲突。其一是华团明显是要成为独立机构,不让马华操纵,整个计划因而胎死腹中。其二,马华也借机开放门户,大举招揽华裔加入成为党员。其中以林敬益、梁祺祥、曾永森、李裕隆为首的改革派趁势在党内掀起改革之风,结果这股势力后来被陈修信腰斩,而加入了民政党。

马华从团结到分裂不过是短短三年有余,这说明了“513”后马华的下沉是有因由的。尽管在往后的时日,马华在挣扎中有所扭转劣势,但总的来说是失多于得。

抑有进者,当敦拉萨于1974年与中国建交时,又另一方面将联盟扩大成国阵,收编了反对党如伊党、民政党、人民进步党及砂人联党等。这一妙计反而显得巫统更加一党独大,因为新成员党也分化了马华的代表性。

虽然马华的控制权已从1974年过渡到李三春,但李三春的战略比陈修信更加激烈,他的目的是要捣垮民政。

例如在1978年马华的林建寿在槟城搞出“七人帮”后,更在1982年摆明要夺取民政在槟州的政权。在不能得逞下,又上演了1999年的挖角行动,以致马华有11席及民政只剩8席。就此,马华以为可以夺得首长职,结果又大失所望。经此挫折后,马华改弦易辙,转而与民政和解,不再相互攻击,结果是双双被带去“荷兰”。

马华最大的失败莫过于行动党已取代了它的地位。在2008年的大选,马华与民政党在槟州一样归零后,政权落入行动党手里。而在中央马华也一败再败,只看到领袖不断换人,没看到马华亮出“政治王牌”,得以参选和转败为胜。到了今天,只剩可怜的两个国席。

从魏家祥的访谈中我们得知魏家祥和陈修信一样,没有勇气与国阵说再见。在犹疑不决下,马华士气已受严重打击。这就是说,马华也未能接下陆兆福的“我不喜欢马华”的揶揄和挑战,也无意跳出团结政府。这已是马华第二次被冷落的尴尬。

除非马华能够在下一届大选中能争得重新分配席位?又或者能够在原区参加竞选,硬碰行动党?否则它如何突破和重生呢?

如果马华无法突破,那它有何席位参加大选?国会及州议会又分得多少?

在政治是不讲感情和让步下,马华要求行动党做出让步,那也绝对不可能。因此归根究底,只能由一个政党取代另一个政党,因为在民政党时代,已证明马华与民政党已无法同舟共济。今天的马华和行动党也没有例外,只能让选民二选一。

行动党会说,干脆由我们取代马华吧!

马华会说,马华的存在是历史的产物,它为何不能存在呢?

问题是:行动党会给机会吗?马华敢于单打独斗吗?因为它的政敌从一开始就是行动党,在今天和将来也是行动党。这种政治形势让马华剩下一条路: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这就是马华魏家祥的困境。他必须破釜沉舟,让马华第一次以独立身份参选,才能知晓马华的力量有没有改变?不然的话,就是坐以待毙了。

刊登于2024年6月6日东方Online: https://www.orientaldaily.com.my/news/mingjia/2024/06/06/65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