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4.9.11

华裔首长的情意结 (跃马扬鞭)

种族政治在战前已存在;战后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直到今天,种族政治仍然主宰国家的政治走向。

所谓种族政治,说白了就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种族的政治倾向,它是自然形成的“物以类聚”。有时候与意识形态无关,也与政党的政纲或定位无关,即使是标榜多元种族的政党也会面对种族政治的困扰,虽然它们不是刻意地突显种族政治,但当来到一个关键时刻,它往往会发挥微妙的作用。

同样的,对于种族性政党,它也会在特定的年代和特殊的情况下做出特殊的安排。举例来说,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已取得执政权的联盟,若以议席来取决,自然由巫统党人出任槟州首席部长,因为在当时巫统占7席,马华5席及国大党2席。但东姑阿都拉曼并不这样想,他认为妥善与恰当的安排是由马华推出首席部长人选,毕竟巫统已获取中央及其他州的控制权。就这样,马华的王保尼在民主的票选下,当选槟州首席部长。此事还得感谢时任槟州联盟主席的林苍祐的推荐与安排。

事实上,选华人担任首席部长是恰当的,因为在独立的那一年,槟州的57万总人口中,华裔占了57.2%,马来人占了28.8%及印度人占了12.2%。从人口比例而言,华裔出任首席部长也是无所争议的。

由于传统使然和受到所谓“社会契约”的影响,槟州的政局一直到今天还是由华人主政(担任首席部长)。即使两度改朝换代,也没有换掉华裔首长,这又是为什么呢?它的奥秘就在槟州有了不成文的誓约,也不以个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我在2005年的一项研讨会中提出槟州存在着华人主导政权,而且有历史渊源和依据,但也受到其他学者的质疑。有人提出林苍祐的思想意识是华人的吗?还有民政加入联盟(后改称国阵)后,算是华人政权吗?是华人在主导吗?

事实上,历史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其一在1969年大选时,因为有看到林苍祐足以取代王保尼担任首席部长,也就大胆地改朝换代。虽然说林苍祐是受英文教育的,但他保有华人思想是不争的事实。槟州在他主政下,华人并没有指责林苍祐削弱和剥夺华人的权益。

1982年大选,林苍祐为应对挑战,特别推出一本小册子,取名为“马来西亚唯一的华裔首席部长”,目的就是要鼓起华人的情意结,最后他取得民政8席全胜,而气走了马华的林建寿的夺权行动。

如果说林苍祐加入了国阵,就不存在华人主导政权,那他就不需要打华人牌了,民政也不可能继续在国阵内主导政权了。

本来在1990年当林苍祐大选失败后,是巫统最好时机派人担任首席部长(那一年巫统12席,民政7席,马华及国大党全军覆没),但马哈迪还是坚持由民政党派人组成州政府,才有了许子跟时代的降临。他取代了林苍祐成为第三位华裔首席部长。

这一年的另一个潜移默化的变化是林吉祥率行动党扬言夺权未能成功,反而差些“丢了”华裔首席部长。这样的政治赌博华人认为风险太大,以致在下来的三场大选,行动党总是扑地不起,只剩一名州议员(1995、1999及2004年),理由是华人看不到改变的到来,也输不起华裔首长。

来到2008年,林冠英率行动党再作夺权的尝试,并让华人看到若改朝换代也不必担心会牺牲华裔首长,顶多是这个党的华人换那个党的华人,正是民族情意结发生效用;再加上安华因素,林冠英终于成为许子根之后的首席部长。

现在离大选已不远,巫统也率先放风声说:若国阵夺回政权,仍由华人担任首长。这就告诉我们不论政治如何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槟州还是由华人主导政权,谁若是乖离这一游戏规则,后果如何,就不言而喻了。

刊登于2011年9月12日《南洋商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