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9.8.16

林苍佑与骆文秀 --带旺百年老店“广泰来”

位于槟岛市区哈登巷的一间老牌咖啡店即将搬迁,因为新主人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一口气买下5间陈旧的店屋(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区的缓冲地带),也发出公函促请有关屋宇的租户必须在9月份腾空。
本来咖啡店停业或搬迁,算是芝麻小事,但为什么这一间会引发了华英文报相竞作专题报导。原来这是一间“不平凡”的咖啡店,它所隐藏的故事和被人所知的故事,竟然与大人物有关。
这间咖啡店名字叫着“广泰来”,有百年老店之称。它位于五间店屋的中间一间,外表很不起眼。但它们是属于林苍佑家族的,应是其父亲林萃龙医生置下的产业之一。很久以来,这五间店屋都是租给租户用的,主人家没有用到。至于广泰来的第一代创办人是向谁租的,其孙子已没有印象了。只知道是他的祖父陈德才创设的,后来的屋主也就知道是林苍佑医生家族的。广泰来每月付给屋主的租金是500元,因为是老租户,所以没有起过租金(直到今天还是每月租金500),而隔壁开律师楼或批发生意的,租金就不止这个数目了。
早在五年前,就有风声说有新加坡企业家已下这5间店屋(其实相连的还有一间小独立洋楼,算是六间)。但这一间林氏家族没有卖,保留给林苍佑的二儿子林建成律师。
林苍佑是搞政治出身的,也曾在国民党时代,远赴重庆任职,在蒋介石的左右手陈诚参谋长的身边当医官和私人秘书(从1944年到1947年)(陈诚后来与蒋介石台湾而出任副总统,但林苍佑当年婉拒其热情,而没有随他去台湾当官)。
回到槟城后的林苍佑,获得英殖民政府赏识而成为委任议员,更被提升为首席议员。1951年他创立“急进党”参加市议会选举,有6人在9席中胜出。1954年他应陈祯禄之邀,加入马华公会;他也同时号召急进党的华人党员加入马华,解散急进党。1958年林苍佑击败陈祯禄成为马华总会长。一年后与东姑因政见起冲突,愤而在1959年辞卸总会长职,更在1960年退出马华公会。
1961年从英伦养病回来后,他与一批马华前同志合组民主联合党。这个政党主要凭林苍佑声望而在选举中有所收获。直到1968年林苍佑同意与陈志勤联手,成为民政党的发起人之一。与此同时,林苍佑也使用同样手法,解散民主联合党,而党员可以直接加入民政党。
意想不到在1969年的大选,民政党一炮而红成为槟州的执政党。林苍佑也就理所当然成为首席部长。在掌权后,林苍佑献议峇六拜区发展成峇央峇鲁主要市镇,以配合工业区的发展。此时林苍佑有发现到峇六拜区有一块土地可被征用充为工业区,只牵涉17个地,其中一人就是骆文秀。
骆文秀是白手兴家的大企业家,他对于林苍佑的征地有微言,两人的关系也好不起来。林苍佑认为征用17名地主的土地而建设工厂给万千的人民带来就业机会,并能带动“居者有其屋”,是很值得推动的“为民造福”的大计划。
后来,林骆两人的恩怨也劳动到刘惠城来调解。刘惠城是当地的商之一,也是韩中的董事长,他是林苍佑父亲林萃龙的世交;同时也与骆文秀是老朋友,于是林骆的恩怨告一段落。
无独有偶,骆文秀竟是“广泰来”的常客,风雨不改每天必来“报到”。陪他一起聊天的还有光华日报的高层。他们除了向骆文秀“报告新闻”外,也报告业务,因为骆文秀是光华的大老板。
我也得知,广泰来的经营方式有别其他家族生意,像一些早期的饭店,也是实行轮流制。以广泰来的情况,第一代掌门人(祖父)逝世后,由其儿子继承生意。
父亲也规定,他身后由大儿子当掌柜经营两年,交给第二儿子经营两年。如此的轮流其好处是不会引发争执,而且有些像“合作社”的方式,不是一人“独占祖业”。而且轮流掌柜。因为各做各的,也就没有私利争执,更没有所谓“吃钱”的事发生。后来因为咖啡店不好做,第的其中一名孩子也就不要求轮转了,干脆交回给父亲的另一个儿子经营。
今天,陈老板说,过去听了5年的买主收楼的消息一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到了今年,才真正卖掉了。他也很无奈地说,他将搬到莲花河继续经营,广泰来不倒,但历史人物也先后消失了。骆文秀(丹斯里)在1995年逝世,林苍佑在2010年逝世。还有一位光华日报的已故董事主席王(拿督),他是在骆文秀回办公室后,抵达广泰来用早餐,为何这样,就不得而知。
再有一个故事是糖王郭鹤年久闻其咖啡粉很出名,也派地向广泰来买,真是名人效应,带旺了广泰来“广泰来”名声远播--就不是为奇。
如今哈登巷的新主人要怎样装修和开什么行业,我们就要看看新人新事新事业了!

刊登于2016年8月29日《南洋商报》

为什么是华人总理和首长?(现代春秋)

在八月下旬,新加坡媒体公布一项调查显示,在受访的21岁以上的2000名新加坡人中(三个种族),华人有96%希望由华人当总统,而又有86%的华人希望华人当总理。虽然新加坡人不以种族主义甄选人才,但对关键的角色总是有存有民族或血肉的情意结。这不是排斥其他种族,而是基于现实作出的想法
这项调查亚洲新闻台与新加坡政策研究所委托“商业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的黑箱研究所得到的结果,以回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要人民有心理准备在2020年选出接班人。虽然不一定是华人,但李显龙也认为这位领导人一定要通晓华语。如果其他种族又不会华语的话,就会有一定的麻烦。
事实上,新加坡前总理已故李光耀在世时也很坦率指出,未来的总理将会是华人。李光耀的想法是传统使然或是民族情感使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华人在新加坡必须处于主导的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在1965年建国后,李光耀就不断鼓励新加坡人多生子女,甚至鼓励精英的男女诞生出“天才儿童”。
不过,李光耀的优生学论并没有得到很多的科学实例佐证,因为不少贫穷人家所生的孩子也在后来扬眉吐气成为成功人士。
由于李光耀的优生学及新加坡的年青男女不愿受束缚,也就不是很热心的多生子女。在面对挑战下,新加坡也就开放门户引进许多来自中国的精英知识分子或在私人企业致富的中国商人在新加坡进行移民投资等。不仅来自中国的移民选中新加坡;而且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地的华裔也因考试成绩优越获得在新加坡受教育,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居住的机会
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而独立时,其人口是200余万,其中超过70%是华人。随着新加坡的发展和成为国际贸易金融中心后,它需要越来越多的外来人才。截自公元2010年,新加坡的人口已超过500万,其中320万是本土公民,而有约200万是外来移民。换句话说,每3个人中,就有一位是外来移民。
新加坡为什么要维持华裔在70%75%之间,主要是它一开始就是华人密集的城市。它是中国领土以外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而且与台湾、香港、澳门不同,它是完全与中国没有领土和主权争议的国家。
既然李光耀认定要维持新加坡的特色,也就要相对牺牲引进大量中国移民,2011年的估计有超过60万名。再加上其他国家的移民80万人,使到新加坡快变成移民的“天堂”了。即使近年来中国移民在新加坡引发新加坡人的不满,但新加坡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如果不从外国引入大量华裔人口,则新加坡的华人地位将会逐渐下跌。很显然的,新加坡政府是决意和刻意要大开方便之门的。
既然华人的人口比例维持在70%以上,则新加坡的未来总理是华裔也是既成的事实。
另一方面,与新加坡有所相似的地方要算槟城了。而事实上,这两个城市也与中国结下情意结,而且是英国人促成的。
英国人在1786年开辟槟榔屿,1819年开辟新加坡,接着在1824年与荷兰交换土地,取得马六甲控制权。于是1826年就出现海峡殖民地(新加坡、槟城和马六甲)。因此在一段长时间,槟城和新加坡是连在一起的(从1826年到1948年新加坡与马来亚有122年之久是同一个政体的,尽管后来新加坡的发展迎头赶上槟城,但槟城也一样是华人集中的地方。在1957年马来亚独立时,为其中一个州的槟城有华人32万名(占57.2%)、马来人有165千名(占28.8%)、印度人有69千人(占12.2%),合计槟州人口有57万余人。
在这种情形下,自然会挑选华人出任首席部长,也就从联盟的马华公会中选出一人,因为林苍佑的婉拒,造就了王保尼成为第一任华人首席部长。这之中是没有争议的。因为华人占了绝对多数,英国人也认定让华人主政槟城。
因此当1959年大选后,马华取胜的席位比巫统少,但基于人口的结构,还是由马华的王保尼任首席部长。
1969年的大选槟州之所以改朝换代是因为有人可以取代王保尼,这个人就是林苍佑,也就被选民不认为改变政府将失去华人的首席部长
林苍佑的上台和下台(1969-1990)也是一个传奇。他在69上台是他领导的民政党夺得了槟州政权,马华全军覆没。而他在1990年大选的下台是他被行动党的林吉祥打败了。
幸好当时巫统认定槟州仍归华人主导政权,也就由民政党挑选继承人,许子根就这样登台亮相了。
但林苍佑的失败也向华人社会敲了钟,以致选民在接下来的大选(199519992004一连三届都把票投给国阵,因为华人又担心如果林苍佑事件重演下,华人可能失掉首席部长,也就在没有把握底下不接受更换华人首席部长(林吉祥在199519992014的大选,都无法改变选民的心态,选民依然把票投给国阵,不再高谈“改朝换代”)。在这样的政治现实下,华人选民宁可投票给国阵,而不是反对党。因为即使行动党在华人区胜出,也无法组成政府,不如支持民政党较稳当。
不过,来到2008年的转变,主要是安华的魅力和热潮掀起了反风,才把公正党及行动党送上执政台。华人选民之所以作出改变,是他们看到另一个华人主导政权可取代民政党,也就不担心首长换了非华裔。于是林冠英的时代开始了。
如今,槟州的人口虽是以华人最多,但人口的比例只比马来人多50000名,但另一方面,有人认为马来人的人口已超越华人(2015,即马来人692,400名而华人有689,600名,换句话说,槟城马来人已比华人多出2800名。。不论马来人和华人的人口是否齐驱并驾或马来人多一点华人,都已非重要的议题了,重要的是,槟城传统是以华人为政治的主导,所以林冠英会曹观友是“自然”的接班人。为什么不是拉昔(公正党)或拉马三美(行动党)接班?理由很简单,华人还是拥有最大的影响力。在40个州议席中,有23个是华人占大多数的选区。所以曹观友弄不明白为何记者为什么不问为什么首长是华人,而其他种族不行吗?不是不行,而是华人拥有的已太少了。如果连首席部长也要换人当,那华人在政治上所剩也就无多了。

刊登于2016年8月29日《光华日报》

中缅关系跌宕起伏

缅甸实权领袖昂山素枝在818日起对中国5官式访问是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主要是想解决中国在缅甸密松耗资36亿美元的大埧工程停顿的问题。原本在2011年时已接近完工,准备将大埧所生产的90%的电力输往中国,但当时的军人总统吴登盛喊停(理由是对缅甸环境造成破坏,使到中国花费巨款后,无法启动这项大工程)。
虽然大埧工程,保留10%电力给缅甸,并让缅甸拥有15%股权。同时可征出口税和所得税,在头50年内,缅甸政府可获170亿美元的收入。50年后,大埧归缅甸政府所有。为谨重起见,缅政府2015成立一个20人的委员会进行评估,也将在今年10月才有报告。有关报告可能要求妥善安置当地人民被拆迁(虽有另建房屋交替)引起的不满和对叛军(钦克独立军)造成的冲击(政府将与叛军谈判
预料在互惠互利下,中缅将会妥善解决相关问题。因为此次昂山访华也获得中国承诺在边境建大桥和在缅境内兴建两座医院。
其实,说起中缅关系,有一匹布这样长,早在元朝的时候(1278年)一度在缅甸设置中行省,后来分别归缅甸三个王朝统治,直到1852年被英国并吞。
1939年时,昂山(即昂山素枝主父亲)联合德钦党,缅甸共产党及贫民党组成自由联盟,由昂山出任总书记。但在1941年昂山到日本占领的海南岛接受军训后,将矛头对着英殖民统治者,以致他所扮演的争议性角色受到置疑。
早前(1937日本入侵中国后,中日战争正式爆发。这之中有一段悲壮的插曲,那就是1939年陈嘉庚在新加坡号召马新机工远赴缅滇地带,进行开凿铁路和道路,并担当起卡车驾驶员,运载物资援助抗日军。这一批3200人的南侨机工超过一半罹难,另一半存活下来也有死伤者,至今已所无几。他们在后来也被立碑纪念和歌颂。
当日本在1945815日投降后,昂山就兴致勃勃向英国争取独立建国,因为他的妥协,缅共也与他决裂。在1947年时,昂山得到英国的同意组成临时政府,但在719日开会时,被一群武装分子射杀,7名领导人全数遇害,
那个时候昂山素枝只有两岁。
1948年缅甸获独立后,也陷入政局动荡不安,因为不同的党派有不同的政见。一方面主政的吴努政府就向缅共展开扫荡,但随着毛泽东于1949年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后,缅甸的吴努政府就在1950年与中国建交;更在1955年特别邀请周恩来先访缅后才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万隆会议。周恩来也因为行程的更改而逃过死劫,因为中国政府向印度租借的专机是运载周恩来来及其随行程人员飞往椰加达,所幸周恩来未在机上。有人指说中共“死敌”的特务的精心策划,炸毁了有关飞机
不过,当60年代,军人尼温夺权后,就走所谓的缅甸式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对华人不友善,并将私人企业收归国营,包括将华人企业没收。
许多人以为,因中缅有共同边界,所以缅甸有最多的华人,实际并非如此,缅甸在60年代有一百万印度人,华人只有30万左右。也因为中缅有共同边界,所以缅共也得到中共的支持而壮大起来。当1966年中国吹起文化大革命号角后,缅共势力得到膨胀。另一方面右翼的尼温军事政府在1967年开展大排华运动,不但关闭华校,进行改组,世禁止中文报刊,更不允许华校生配戴毛泽东肖像。
在时局紧张下,缅甸终于爆发了排华运动,被扣捕及死伤数百名(无法算出准确数目),只知道有3万华侨返回中国。
所幸反华运动在半年后平下来。而缅共在1989年分裂后,也自我消亡于时代中。

刊登于2016年8月29日《号外周报》第801期

25.8.16

从将军之女到缅甸强人 (直挂云帆)

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昂山淑姬终于得偿夙愿,在今年46日正式接管政权,出任缅甸国务资政兼外交部长(这是因为缅甸宪法规定,凡直接亲属是外国公民者,不得出任总统)。
虽然不能名正言顺担任总统,但她的身份和权威已反映出她是不折不扣的国家领导人。
也是无可否认的,她之所以成为缅甸人民的偶像,在很大程度上,她是昂山的女儿。昂山将军(Aung San)(1915-1947),在1938年,离开仰光大学,投身政治,加入德钦党,当选总书记,领导学运和工运。在翌年(1939),参与成立缅甸共产党,也是出任总书记。在同一年,昂山将德钦党、缅共及贫民党组成“自由联盟”,还是由昂山担任总书记,主席是巴莫。
因为他的反英活动,在1940年成为不受欢迎人物而逃到厦门,不幸被日本特务逮捕(当时中国大半土地已沦陷,成为日本占领的地方)。昂山也因之接受日本的训练,在1941年到日本占领的海南岛参加军训。1942年被日本唆使在仰光攻击英国政府,进而迫使英军撤退,缅甸终于落入日本虎口。
虽然名义上,缅甸国在1943年成立,但却是日本的傀儡国,由“自由联盟”主席巴莫任总理,昂山出任国防部长,官衔也为少将。
这种假独立当然经不起考验,很快的,一度改用日本名(面田纹次)的昂山发现坠入了日本的圈套,乃在1944年与英国达成协议,组织“反法西斯阵线”,参与盟军转向与日本作战。1945年日本投降后,反法西斯阵线出现分歧,昂山主张与英国合作,缅共不同意,也反对昂山镇压罢工。就这样,缅共被排除在“人民自由同盟”外。1947年,兴致勃勃的昂山领导的“人民自由联盟”在选举中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准备接管政权,但在同年719日,他们七名“内阁成员”突遭穿制服的军人用机关枪扫射全罹难,无法出任“开国”总理。当1948年缅甸取得独立时,另一位人民自由同盟的领袖吴努出任总理。
昂山的左右逢源的政治立场(先亲日本,后亲英国),也使他的政治角色备受争议,更使这位被尊为“国父”的昂山的历史地位有受置疑。
昂山的逝世,一时给这个家族蒙上阴影。1960年,其夫人金姬出任驻印度大使,昂山淑姬也就转到印度受教育,其后进入牛津大学。1972年与迈克阿里斯(英人)结婚,育有两子。1988年,由于母亲病重,她回到缅甸照顾母亲。正值缅甸政局动荡不安,民众示威扳倒独裁的尼温军人政府。
在受到人民的热烈期待后,昂山淑姬也把自己卷入政治大风浪中,于是在19889月组建全国民主联盟,出任主席兼总书记。
在影响力不断扩大下,昂山淑姬于1989年被软禁,也被禁止参加竞选,但在1990年的大选中,全国民主联盟取得了392席(总数492席)。遗憾和不可理喻的是,军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选举作废,军人继续掌政。昂山淑姬也因之变相失去了自由(软禁10余年,间中虽有一度获释,但不获自由行动,更不准出国,包括在1991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也不能赴会领奖,甚至连她的丈夫在1997年患上前列腺癌症晚期,也不被批准来缅会见昂山淑姬;反而同意她离开缅甸赴英探望丈夫,但淑姬知道,若她一出国门,就再也回不了家,因此拒绝外出。
终于在2010年,昂山淑姬才真正获得自由,因为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使得缅军政府已没有理由继续软禁政治对手。
获得了自由的昂山,也得以出国访问。她在2012年的国会补选中当选(共补选45席,昂山的党拿下43席,包括她本人)。
201511月缅甸又再举行民主选举,昂山淑姬的“全国民主联盟”赢得了90%的支持而控制了上下议员(两院合共664席).
20164月,缅甸军人结束50年军事统治,还政于民。不过,军方仍在议会占有相当的席位,而且手握枪杆子,也令人担心独裁政权可能卷土重来。
不过综观这数个月的缅甸政局,基本上已朝向稳定的道路前进。这之中包括缅军人政府在去年与一批叛军(8个)和解休战;又有另一半(约78个)叛军正在和谈。在这方面,中国尽量配合缅甸的和平方案,也协助促成休战。其中较为主要的是“克钦独立军”(KIA),与美国关系密切,;而与中国有关系的“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MNDAA)也同意休战。此外,缅甸共产党已在1989年分裂而消亡,其领袖彭家声也脱离缅共另领导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
其实,缅甸的5千万人口中,除了74%是缅族外,其余的少数民族共有135个,算是拥有最多少数民族的国家之一,也难怪那些居少数的克伦族(7%)、掸族(9%)、克钦族及华族(3%)等有要求较大的权
由于缅甸山多丛林密麻,尤其是中缅边界更是成为叛军活动的基地。在这方面,中国大的希望是中缅永远是好邻居,也支持缅政府与叛军达成和解,解除“内战”威胁。如果说,东南亚的共产问题可随时局的改变而变动,如缅共、泰共、印度尼西亚共马共的先后消失,那么缅甸在没有共产党之后,地方的分裂主义分子就要谨慎提出要求。与其要求独立,不如寻求自治来得实际。昂山淑姬也在中国表达这一心愿。因为中缅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经贸往来,尤其缅甸有一半以上的外资是来自中国,所以缅政府要小心翼翼地处理引发的纠纷。例如中国耗资36亿美元兴建的密松大水坝的停工就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要及时解决。因此总结起来,缅甸对中国有三大寄望1.加大投资,协助改善国家经济;2.和平化解边境问题,协助劝说“叛军”停战停火及3.密松大坝停工在后能多方照顾缅甸的求益。也不影响中方的投资信心。虽然昂山与美国关系良好缅甸与中国的错综复杂关系确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双方关系处理不好,就会问题多多。因此昂山淑姬访美之前访华,正是体现远亲不如近的战略邻。

刊登于2016年8月25日《东方日报》

22.8.16

印尼又现排华幽灵?

虽然不是重演印尼大排华历史,但在729日发生的火烧神庙的悲剧是令人警惕和重视的。因为在离开棉兰180公里的丹绒峇莱(北苏门答腊)市竟然爆发华人寺庙及住宅商店被印尼回教徒袭击,结果在十多小时的骚乱中,共有11间华人寺庙及宗教场所被焚毁;也有华人住宅商店遭破坏,此外有十余辆汽车和电单车被捣毁
所幸有关骚乱在第天全面被控制,而事后查明竟只是小事一桩而酿成大祸。原来当天有一中年华妇梅丽安娜向附近的回教堂主持人抗议扩音器声音太大,进而与主持人发生冲突;一批本地回教徒闻讯后冲进华妇住所进行打砸,结果双方被带到警察局问话。
在这个时候(约晚上10时),有人在社交媒体散播谣言说有回教堂被破坏,激怒了数千名民众涌上街头,拿华人神庙来出气。顿时局面沸腾起来。
但甫上任两周的全国总警长狄托也迅速地平息了不必要的骚乱,逮捕了20人。不过,有关华妇公开道歉后没有被提控,也引发回教徒的不满。
其实,丹绒峇莱是一个不大的乡镇,面积6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16万,华人只占2万左右。一向以来,相安无事。此次又加宗教因素在内,难怪有新闻报导说,又有一批华人暂避居马来西亚及新加坡,担心别有居心者发起反华运动。
未想这次的事件也有人在面子书上提及这是重演1998年的排华暴乱悲剧的时刻。
究竟什么是1998年的排华事件?这是指在1997年的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后,印尼国面临经济危机,人民生活陷困。有人借机煽动群众矛头指向华人,指责“华人支配”印尼经济,反华的情绪又再被激发起来。
到了19985月份,苏哈多总统正在埃及参加一个会议;有人机鼓励印尼人大举攻击华人商店和住宅。事后统计,2479间商业建筑、1026间民房、1604间商店及银行、大型百货商店也不可倖免被焚烧或破坏。在暴乱的过程中,约有逾千人罹难;更有数妇女惨遭强暴;有者不幸死于非命。因为事态严重,世界各地华人表示愤怒及抗议,才引起国际社会给予重视和干预。
事后经调查得知军方有参与暴乱行动,也导致苏哈多总统下台,结束了他的32年独裁统治。
犹记得在1998年的排华运动后,有成千上万的印尼华人往马新及其他国家躲避风头,单单槟城就来了数千的印尼华人学生及家属。我记得很清楚,韩江中学在那时几乎是在一周之内涌进近400名学生,使得学校及快地进行入学安排和增加教职员。不过,这一大批学生在读完一年之后,有鉴于印尼已平息排华,而且新上台的哈比比总统(19985)实行开明政策,也解除党禁,并进行调查苏哈多被指控贪污事,一年半下台后,由瓦希德接任总统,他不但允许华文报刊杂志出版,来自亚洲的华英文书刊也充满市场;更有不少华校复苏。已经有30年不见华文字的华人社会开始对未来充满憧憬,尤其喜见华文教育再探出头来。
印尼经此一变,许多人也都逐渐地淡忘历史上排华带来的痛苦与牺牲虽然在今年四月,印尼新总统科佐支持印尼民间团体与政府联办“反思日”,以对1965年的大屠杀悲剧作出检讨。在这场大暴动中,印尼共产党被夷为平地,30万人遇害;另有至少有20万华人死于排华运动中。
正当有关座谈会尚未得出结论,印尼的雅加达也在同一个时候发生印尼回教徒雅加达市省长钟万学的运动,逼他下台,指他的政策华人商业大亨,而土著(当地的回教徒)的利益却被牺牲。有关的指控与事实不符,也就不可能逼使华人省长下台这种对华人的负面印象,也得时时提防有人利用谎言和政治目的再次煽起反华浪潮
希望这次的北苏门答腊的丹绒峇莱事件不会发酵,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刊登于2016年8月22日《南洋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