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0.10.11

政海浮沉的庄友良 (现代春秋)

一代羽球名将庄友良卧病在床8年后,终于撒手尘寰,以82岁高龄走完他的一生。 虽然报章以“羽球国宝”来突显庄友良的功绩,并列出他与其胞弟庄友明曾在1951、1952及1953年荣膺全英赛男双冠军的威史,但其实庄友良的另一面则是政坛的“孤独将军”,也似乎被人遗忘了。 翻开历史,他的政治故事是跌岩起伏的,首先他来自富豪世家是不争的事实。他的父亲庄荣海是著名产业界闻人,因此说他是含金汤匙出世的也不为过。虽是富家公子,于1929年出世的庄友良在卸下羽球拍后,在1957年加入马华公会。当他在32岁那年代表联盟参加1961年举行的乔治市市议会选举,结果社阵狂胜14席,继续稳固执政,而联盟只赢得硕果仅存的一席。这一席的胜利者就是庄友良。他在社阵议员的包围下,开展他的政治旅途,以“一夫当关“之势面对社阵14条大汉,庄友良当时是孤军作战,但他既然已踏入政坛,也就再没有回头路了。 1963年,他再代表马华参加乔治市市议会选举。这一回社阵只保住9席,另6席归联盟占有,庄友良就是其中一人,他不再寂寞,而是有同志在议会内与社阵议员针锋相对。 1964年的全国大选,形势虽然对联盟有利,但对庄友良来说,则是黑色的日子,因为他提名竞逐丹绒北区(即今日的丹绒武雅区)面对两名强人对手的夹攻,其一是社阵候选人卢源庆,他获得2656票;其二是民主联合党的邱继圃,他获得2871票,而联盟的庄友良获得2571票。换句话说,得胜者是邱继圃,第二高票是卢源庆,庄友良居第三而首次“饮恨战场”。 庄友良的出师不利也就与行政议员失之交臂,如果他胜出的话,以他的律师身份和其显赫家世,必然会成为王保尼州内阁的行政议员。不幸的他与官职擦肩而过。 虽然庄友良在州议席失利,但他在马青团内的地位是稳固的,也没有对手。他是在1958年开始担任槟州马青团长,后来(1962年起)他被选为马青全国副总团长,当时李三春也在马青崛起成为全国总团长(1963年)。 因为在马青团内地位稳固,因此在1969年时,他仍获马华推荐成为1969年大选的候选人,他出征丹绒武雅区,却以219张票败给民主行动党的邱思业。第二次与州议会擦肩而过。 这一年庄友良的失败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马华候选人在这一年大选全军覆没,连王保尼都输了,庄友良又怎能胜出呢?只输2百多张票已是非常了不起了。 对于庄友良来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因此他不气馁地在1974年再代表马华出征阿依淡州席。这一回他扬眉吐气了,当选州议员。由于马华参加3席只得庄友良一人入选,算是孤军议员。不过,在林苍祐领导下的州政府,也保留了一名行政议员给马华,庄友良就这样首次享受做官的甜美滋味。 然而这政治蜜月期对庄友良来说是太短了,只是区区的4年就要面对1978年的大选,这一年的政局起了微妙的变化,一方面是马华内部的改组,李三春大胆地起用了林建寿(原为左翼社阵强人)出任槟州马华主席(1977年),暗中支持林建寿与林苍祐较量。就这样,林建寿(1978年大选)在幕后导演了一场“七人帮”直捣民政的选区。这个“七人帮”以马华的马卓达为首,给予民政党带来十分的压力。因为马华只分得5个州议席,在不满底下,也出现了“七人帮”(独立阵线)这么一回事。 林苍祐对此勃然大怒,直斥林建寿在背后搞民政。结果“七人帮”全数败北,才让林苍祐松一口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但没想到“七人帮”的烈火也烧到庄友良。他在阿依淡州选区被行动党的彼德达逊以1222多数票击败。这一败不但断送了庄友良的政途,也引发了他与李三春的交恶。 事情的原由是这样的: 庄友良不甘失败,他把“罪过”指向林建寿。他说:“大选失利是因为马华和民政之间缺乏合作和联系,从中作梗人物是林建寿。如果林建寿没有坚持其个人的想法和意见而置马华及个人利益在国阵团结至上的话,相信国阵会在大团结下面对大选。 这一年的大选,民政参加11席,赢得8席;马华参加5席,赢得2席;巫统参加10席胜9席及国大党胜1席。结果巫统行政议员增至4席,民政3席(首席部长算在内)及马华与国大党各1席。 换句话说,“七人帮”并没有改变政局,但改变了庄友良的政运。槟州马青团为打抱不平,发表文告炮轰林建寿,并要他下台,让位于庄友良出任槟州主席。文告这样说:“在槟州马华独揽大权的林建寿,为了壮大马华声势而孤注一掷,派出”七人帮“组成人民独立阵线。身为总司令的林建寿不应毫无变化地借故赴欧度假,而应勇敢接受挑战,以君子风度引咎辞职。” 文告进一步建议火速改组槟州马华公会。 林建寿对此充耳不闻,他知道庄友良在党内势力有限,而且马青团也动摇不了母党。当然更重要的是林建寿有大后台李三春顶住。就这样,李三春援引总会长权力,杀掉庄友良,保住了林建寿的地位。 离开了马华的庄友良,显得十分落寂,也就没有参加80年代的大选,直到90年代,他意外地再战江湖。这一回竟是代表民政党出征升旗山国席,面对的是行动党的魏福星,又是败下阵来。这一败也使到庄友良澈底死心了,从此不再过问政治。 来到千禧年后,我们已经很少听到庄友良的声音;尤其是2003年不幸中风后,更不再有庄友良的新闻了。如今他悄然地走了,也带走他的遗憾。 其实在李三春掌政后,他要的不是大资本家的政治人物,而是敢于顶撞林苍祐的林建寿。就这样庄友良不幸地成为这个时代的悲剧人物,有人说他是马华党内的末代政治富豪?因为在李三春的时代,他刷掉了马华公会是资本家的形象,而起用了更多的读书人。庄友良的一生也折射出马华公会在那个时代的转型的必然性。 刊登于2011年9月19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