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9.9.13

脚踏车“返璞归真” (现代春秋)



真没想到,近乎在市区“绝迹”的脚踏车近年竟“死灰复燃”成为时下的热门健身玩意儿。不知道是我们的公路赶不上车辆的变革,或是人们厌倦“乌烟瘴气”的空气,进而提倡脚踏车以作为“净化空气”的一种交通工具。
无论出于什么理由,这都是同一码事,让一切“返璞归真”。若长此下去,究竟我们的城市会变成一个“脚车州”或是变成另类的“国际化大都市”?相信老百姓还在摸索中。
但无论如何,脚车的演变倒是可以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与人的思维被矛盾纠缠着。这种“失而复得”(去了又来)的现象证诸了脚车确实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存在的价值。
就我印象所知,脚踏车(用两个轮子行走)取代了马车是1839年的事。这一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脚踏式的自行车,而在此之前,自行车都是用脚踏地面而行的。
虽然这种说法也有争论性,但已有百多年历史的脚踏车在当时不失为创造性的交通工具。就这样,即使后来有了汽车、摩多车甚至飞机的现代化工具,也没有把脚车一举淘汰。
60年代,我们就读的韩江中学最大的“停车场”就是脚车停放处。最初是露天的,后来加了遮棚。每天我们来到学校,放眼望去尽是一片脚车并排而泊。放学的时候,也蔚成争先恐后回家的奇景;尤其是在公路上,最流行的还是脚踏车。我们管它叫“铁马”,它真的比马儿更好使用,不必什么成本,也不耗油,又不制造空气污染,谁说脚车不好呢?
但变化总是要到来的。在70年代进入报社做工后,踏脚车上班实在不行,也就得买一辆摩多西卡代步,否则怎么采访新闻呢?
摩多西卡固然比脚车进步,耗油量也不大,出外采访十分方便。许多人跟着热爱摩多西卡起来。就在我们对摩多西卡“宠爱有加”的时刻,我有一天(70年代初期)出席首席部长林苍祐与三轮车夫的对话会,从中领悟到改变不是容易的事。
我记得很清楚,当日林苍祐这么说,因为三轮车夫受的教育很低,甚至不曾入学堂,如果他们的下一代“子承父业”也当三轮车夫的话,那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失败。让人感觉三轮车夫的孩子出不了头。
当时,在座的数十位三轮车夫似乎未能全面消化林苍祐的善意,而是认为他们不干下去,又能干什么?再者他们也坦言下一代同样少受教育,将来能做什么也不知道。因为这样,林苍祐即使苦口婆心劝他们改变思想,不要再让下一代也当三轮车夫的谈话似乎没有产生多大的作用。
这就是说,那一次对话会没有实质成果,三轮车夫照旧踏三轮车,他们也没钱当德士司机,所幸在当时“游客爱上三轮车”,可在市区内兜缆观赏古迹风光。
既然林苍祐改变不了他们的思维,三轮车夫这行业也就因势利导继续流传到今天。也因为当日三轮车夫的坚持,当乔治市于2008年“入遗”之后,它就成为被游客喜欢乘坐的交通工具,收入也相应提高了。虽然三轮车增添了游客的乐趣,但说明了我们的社会没有进步,与那些大都市相比,我们仍停留在传统的阶段,只差没有把马车拉回来载客。
犹记得在80年代,我首次跨入中国大门的时候,也惊讶地发现广州和香港之间的差距是那么大。相比之下,在80年代的香港已十分繁华,德士处处,交通系统发达,没有三轮车,也少有脚踏车。但进入广州,第一个印象是人多脚车多,公路上尽是脚踏车上下班的人,每个人都是以脚车代步,你很难形容这是个现代化的社会。
是的,广州在80年代还是相当保守的,有人排队用粮票购必需品;有更多的人穿着整齐踏脚车,甚至穿西装上访也以脚车代步,这在我们的社会已不多见。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州一日千里的变化也让我们外来的人瞠目结舌。转入90年代我的朋友不踏脚车了,他用摩多载我兜风,后是换了汽车,再下来用奔驰,也买了洋楼。广州人民的生活起了革命性的变化。进入千禧年时,广州、上海、北京已少见脚车了,摩多西卡也从公路上消失了,因为公路对脚车与摩多骑士太危险了。换句话说,时代的进步也让我们看到中国从一个“脚车国”变成一个“汽车国”。
当然我们的槟城也起了变化,最明显的是脚车已不流行,反而是摩多西卡大行其道,这种有汽车有摩多车的时代说明了槟城也在进步中。
在州政府方面,我们也听闻首席部长林冠英说要打造槟城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但这个大都市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还不清楚。如果像香港、广州、新加坡及东京、台北那样的灯红酒绿,不见脚车的大都会,那又与我们所追求的不一样,因为我们现在正追求一个回到过去的朴质的环境,要在整个槟城建起脚车道,提倡绿化和净化空气。
迩来,出租脚车已成为一种新兴行业,证明了游客喜爱槟城的既有汽车又有脚车的环境。如果槟城在不久的将来发展成三多:汽车多、摩多西卡多及脚车多的城市,我们又该如何给大都市的概念下定义呢?这种新旧交替可把我们乐在其中,可以回到从前的脚踏车的时代,我们又为什么不推动呢?
为了让槟城向另外一个层次的方向发展,我们支持环保的概念也支持大力发展脚车道,反正槟城地方也不大,若脚车行业又兴起的话,它将是大都市中的另一道风景线。
前前后后,马来西亚独立不过56年,当中的变化也兜兜转转,从脚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到近乎绝迹的年代,又再脚车复辟的年代,这是为什么呢?理由很简单,人类突然发现原来真与善存在于脚踏车的年代,这样的时光倒流也挺令人回味无穷的。
脚踏车的“去而复返”又告诉我们一件事:终有一天当石油耗尽或短缺或价格飞涨到难以消费时,脚车又重新上路了。

刊登于2013年8月26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