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7.2.05

林苍祐眼中的陈平

大年初一,我向已经退隐政坛15年(1990-2005)的前槟州首席部长林苍祐拜年。在交谈中我问他一个问题:“您怎么评价陈平这个人?”他想了一下,慢斯条理地讲起马来亚独立前的政治情况,然后接着说:“我不认识陈平,但我知道他是实兆远人。其父亲一度搬来槟城(头条路)开脚车店,我和他是同时代但却是走着不同方向的人。”

随着他把自己推回历史的记忆中:“你知道吗?在我年轻的时候,我的外祖父的家里请了两名厨师,他们都是海南人,一个后来投进国民党,另一个投进马来亚共产党。在早期的时候,为什么比较多的海南人及客家人参加马共?那是因为他们觉得受到英国人的歧视和被人认为是下层的人,因此不满现实而投身革命。”

他讲这段历史显然是要表达出那些受到欺凌或生活在底层的人对参加革命比较有兴趣,因为他们想要改变现状。

但陈平应该不是属于下层的人,也不是海南人或客家人,而是福建人,为什么他会选择参加马共而在后来成为马共领袖,一直领导这个政党到1989年签署“合艾和议”为止?这在陈平的回忆录中已有清楚地自作交待。其一他本身是受华文教育的,早年接触中国的读物,对日本的侵占东北省(1930年)感到震惊,其二在1930-1933年期间,他的家庭出现经济危机,被迫将土地抵押给高利贷,一度几乎破产,后来虽然渡过经济危机,但已开始对社会制度有所置疑。直到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陈平已把自己卷入在援助中国的抗战工作中,成为马共外围组织--后援会的一名成员。在1940年,他正式成为马共党员和地方干部。从此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

生于1924年的陈平,比林苍祐小5岁,但他们曾经有过一段相同的经历。林苍祐说:“1942年日本南侵,并占领了马来亚和其它地方,陈平在马来亚进行抗日斗争。一度还和英军合作共同反击日本的侵略。而我也在1944年由英国(已是医科毕业)直赴中国重庆,参加抗日活动。这就是说,陈平抗日,我也抗日。但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抗日,而我们也有不同的立场。”

不错,林苍祐是选择参加中国的抗日,但他是到重庆加入蒋介石的抗日,且成为陈诚的私人医生。虽然当时是国共合作抗日,但林苍祐是倾向国民党。不过林苍佑不曾加入国民党(这导致他后来在马华公会内成为总会长时与国民党派的李孝式和翁毓麟等人有了政见的冲突)。

1947年国共再度爆发内战,林苍祐选择回到马来亚。他从中国带回来一位年轻的夫人吴欣燕。此后槟城来了一位曾是槟州“第一夫人”的“中国女性”。(槟城人娶中国人)。巧合的是,陈平不是槟城人,但他的夫人李坤华则是槟城人。陈平这样说:李坤华来自槟城,她是海南人,他们于1944年结婚,育有一子一女。

如果说民政党创党人之一的林苍祐是如假包换的槟城人,那么陈平也可算是半个槟城人,尽管他们曾经参加抗日,也以槟城作为一个交叉点,但他们却走着完全不同的道路。因为林苍祐是受英文教育的,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可说是资产阶级的有钱人。自然选择英国的政治方式进行斗争,不会选择革命。他认为虽然他是拿英女王(维多利亚女皇)奖学金到英国深造,但他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有意见。例如他享受的奖学金,美其名是英皇奖学金,实则是英殖民政府从马来亚的收入拨出的。所以他觉得是马来亚给他这个机会,应该在回国后回馈社会。

他说,陈平虽曾与英军合作,但他不了解英国人的思思和注活方式,他融不入英国人的内心世界。以致在战后他把握不住与英国人的合作,而英国人对共产主义是绝对没有好感的。

这注定陈平在战后很快又与英军政府起冲突。陈平的马共与英国的殖民统治是两个尖锐的对立面,林苍佑不能同意马共与英国政府蛮干的路线。因为聰明与交结的英殖民政府早就将马来西亚分成四块(海峡殖民地,马来属邦,非马来属邦及英属婆罗洲)来驾驽,且有强大的军事力量。

他说,他知道英殖民政府不是把改善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而是把资源的获取来充实英国放在第一位,但要改善人民生活和从英国人手里取回政权,首先是必须加入英国的政治游戏和规则,参加民主选举,以便转移权力。他于是选择这样一条民主政治的道路进行斗争。

言下之意是陈平读懂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但读不懂英国人的政治哲学和政治權術,以致两者分道扬镳,以悲剧收场。

不知道这两位仍在世的政治老人,若有机会碰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