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5.05

三院合作申辦大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公元2002年4月14日,南方學院的鄭良樹提出建議三間民辦學院,即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及韓江學院合併成一所聯合大學后,得到各方不同的迴響,大多數都表示贊成與支持。可是該如何達成共識,認真探討合併建議3年以來仍然是“紙上談兵”,未曾進入實質上的交流。直到今年3月,董教總借“每月論壇”的平台,舉行了第一次的較為正式的交流會,這是應南方學院的要求而召開的。

在會議召開前,三院都被要求提呈所面對的挑戰和對合併提出初步的想法。而在當日的會議上,有多位教界人士說出心中的話。不過尚未有任何結論,只是啟開共同面對挑戰的第一步。

于是,在4月24日,董總正式函邀三院派出董教代表舉行聯席會議,以延續上個月的交流會,就三院或“加強協作”或“聯合辦學”或“三院合併”或“三院共同申辦大學”進行可行性的討論。

董總主席郭全強首先針對“申辦大學”事表達這是董教總,也是華社長期以來的願望。但在因勢利導和教育政策開放下,先后衍生三間民辦學院。基于各種因素,三院仍然保持在學院的水平。有人因此提出聯合申辦大學的建議,以圓華社之夢。

接著南方學院及韓院的代表也分別表明立場,支持三院應聯合申辦大學,不能再無限期的拖拉下去。這對三院的未來發展都是不利的。他們也例舉申辦大學將給原有的學院帶來無數的好處,尤其在面對挑戰的年代,合作與團結是民辦學院發展的保証。

經過約兩句鐘的討論后,最終取得突破性的共識。三院一致同意在不談及合併的前提下,以三院的名義共同組成一個由董教總牽頭的“專案小組”。即三院各派三名代表(其中必須有董事會及校方具代表性的人參加,由各院在兩周內提呈名單),連同董教總兩名代表,合共11人在下個月專題研究“三院合作申辦大學”的事宜,希望在三個月內完成有關的報告書,作為第一階段的工作。

會議也認為在第一階段工作完成后,才進入第二階段的學術性會議,屆時將邀請學有專長者集思廣益,提出一份可行性的學術性報告書。

會議注意到華教問題一向來與政治脫離不了關係,因此將會在適當的時候通過政治管道來實現宏願。

當有關的新聞見報后,文教工作者肯定會有所表達自身看法。這相信是“專案小組”所樂見的回應。不論是正面的或負面意見,自然都會被重視。

其實就在三院未正式討論“合併”前,各院已接到一位熱愛華教人士十分用心的提呈一份萬言書,題為“從企業觀點--探討三院合併”,文中詳細的例舉合併的成功實例和分析各院的特點后,力促三院必須群策群,力盡快拿出成績來,不能再猶疑不決,而此時合作正合其時。因為這是“大勢所趨,俯順時代潮流,也是華社所願”。

無可否認的,能夠升格為大學院校或大學都是三院夢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努力不懈的目標。但如果各行其是或“單打直博”將是十分費心與耗時的,特別是在激烈的變動的年代。可以這麼說,民辦的非盈利學院求生存或無問題,但要自行發展或更上一層樓就有一定的主客觀的局限。

在明白華社資源籌來不易后,大家也就珍惜守護現有成果的重要性,進而思及如何在不大改變原有的架構下,集中精力和資力將三院通過可行方案提升成大學地位也是刻不容緩的。

雖然在我國未有模式或先例可供三院對此類的“合作申辦大學”作參考,也據知需要得到當局邀請才能提出申請。但“拉曼大學”的成立也不是用“拉曼學院”升格,而是一個全新的大學,又倒回來惠及拉院的學生。因此三院申辦大學也可倒回來用新的大學來惠及三院的學生,讓他們不必銜接課程到外國考取學位,而可直接在本國完成大學教育,這也可為國家節省一大筆的外匯。再者,以大學的名義與外國知名大學交流與合作,會顯得有份量和具平等的地位。

總而言之,功利主義在這個時代還是佔主導地位。不然三院就不會在近兩年面對招生的挑戰;而要跳出困局的最好途徑就是有一間三院共同擁有的大學來照亮三院的未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