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27.8.07

应以史实为“演义”框架

朱可立(郭仁德)在《南洋商报》长篇连载的《华社演义》的一个章节中(见7月16日)有几处是出现失误的,与史实不符,值得商榷。

虽然“演义”是当故事来表达一个时代的历史事件,也允许作者加入主观的意识,不一定要完全忠于历史,但所演义的历史,也需要以史实作为框架,才不至于出现语焉不详与交待不清的遗憾。

我就以这一期的文章的几个论点与朱可立切磋。其一他说林建寿于1975年被委为槟州马华主席。事实是林建寿(原来左派劳工党领袖)在1974年在马华党报《导报》发表一篇专论《大选形势总检讨》后,被认为是投身马华的一个先声,但他是在1977年才正式被李三春委任为槟州马华主席,而不是1975年。也就是在1977年后,林建寿在马华党内才有一个大动作,包括如朱可立所说他支持一个“七人帮”于1978年的大选中在民政党的选区搞对抗。

其二,朱可立说,在1982年的大选,在李三春的谋略布署下,取得民政党让出几个“危险区”,由马华候选人上阵,在反风吹不起的情况下,竟能使马华在这些黑区取胜,赢得8个州议席。而民政党方面,也只是取得8个州议席而已。

这一段与史实大有出入。事实是﹕1980年因独立议员崔耀才逝世,林建寿也就以马华候选人身份参加彭加兰哥打区(一向被视为执政党的黑区)的补选而胜出后,就踌躇志满地策划下一个夺权的目标。在李三春的配合下,特别是总会长敢于移师到芙蓉国席向行动党主席曾敏兴叫阵后,李三春无疑已加大政治筹码,向新上任首相马哈迪(1981年上台)提出在槟州与民政的州议席平分秋色而获得首肯。换句话说,马华从原来的5个州议席分配增至8个;而民政从原来的11席减成8席。

当时的政治情况充满变数,因为来自上层的消息说,首席部长职归给较多议席的政党,并没有明显地指定林苍佑是首席部长的不二人选。

林苍佑对于这样的安排不仅失望,也他的接班人林敬益(1981年升任主席)的妥协颇有怨言。在未能改变局面下,林苍佑唯有使出浑身解数,全数起用旧人,且打出捍卫“全马唯一华裔首席部长”的牌子作为竞选主题,他要确保民政8席全胜,结果如愿以偿;反之兴致勃勃的林建寿却在阴沟里翻船,输掉州议席。这一年的战绩是民政胜8席,马华胜6席,因此没有朱可立所谓的“民政所获得的州议席与马华相同”。

第三,朱可立说﹕“本来林建寿以为这回槟州政权可以重归马华,可是他与槟州巫统领袖的交情只属平常,而总会长李三春与正副首相的人脉关系不被看好,在巫统高层的插手干预下,槟州政权重归马华的计划,仍然夙愿难圆”。

这又是一个与偏离事实的叙述。因为马华的议席少于民政,林建寿又马失前蹄,州政权自然又归回林苍佑主导,而不是巫统的干预所致。

我们希望,朱可立能够厘清这一段的历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