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11.7.09

纳吉100天的KPI (即时评论)

虽然“独立民调”的调查结果使到上任100天的纳吉有了较为正面的评价,从今年4月上任之初的42%上升到65%,但我们还是可以从纳吉的思维及其施政方针作出正与负的评估。这就是说,纳吉评估部长的KPI,而他的KPI由我们来评估。

在正方面,表现在经济策略的灵活性与伸缩性。首先是上任后再拨出600亿救市,联同上任前以财长身份宣布的70亿资金,一共动用了670亿来协助面对困境的单位和企业。除此之外,纳吉也对新经济政策的调整先进行投石问路,例如宣布27个领域(主要指服务业及金融业)终止30%土著股权的限制,让中小企业不再面对股权分配或寻找合作伙伴的难题。有了正面的反应后,接着纳吉再进一步宣布上市公司不再受30%土著股权的限制,且在表征上宣布废除“外来投资委员会”,以符合新措施。这一前所未有的改革,无疑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枷锁解套。姑不论它是否带来实际或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纳吉是做了没有任何一个首相愿意“率先废除股权”的大动作。因为也只有首相开口作出改变,其他人才能够跟进客观地批评新经济政策实施38年来的得与失和利与弊,否则就会被当成对既定政策的挑拨而触犯“煽动法令”之嫌。

犹记得林冠英在308政治海啸上台后就公开表达不以新经济政策进行招标,结果有人报了案,引发警方介入调查是否触犯煽动罪。虽然事后不了了之,但它所起的慑阻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以告诫其他人不能对新经济政策说三道四。

如果我们不善忘的话,最直接挑起30%股权的“已达论”是经济学者林德宜在2006年提呈的报告。他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从上市公司的数据演绎土著已超过30%的股权,结果引来非议不断,更激怒官方使用另一种计算法来驳斥他的“调研结果”。虽然官方无法消除林德宜给人留下的印象,但在此事之后,林德宜的“立论”在官方眼中似乎站不住脚了。其最大的分别是他的背后没有权力的支撑,只能被视为学术之言,不被当为实际的反映情况。

这就是说,除非官方提出改变,否则就不要再议论纷纷了。现在纳吉是第一人敢于打破常规的人,应给予正面的肯定。因为这等于破除新经济政策禁忌,让人们可以作更深入的探讨。

纳吉对股权的松绑是有两大原因的,其一根据官方纪录,去年的总投资是600余亿,其中外资占400余亿,而今年能否达到300亿尚未得而知。外资进入更是少得可怜,不成正比例。因此纳吉也希望他的宣布可以稳住股市,乃至将之推高到破千点的水平。

其二是在政治层面上的,以期消除人民对股权的负面印象。无可否认的,308的政治海啸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民对多年压积的不满爆发,虽然不至于“大水冲倒龙王庙”(指中央政府),但已够国阵成员党心惊胆跳,不知如何收拾残局。就此而言,纳吉是希望在上台后释放的善意能有助挽回国阵的信誉,只是到目前为止,对其他成员党是否有加分?尚不得而知。

当然没有人质疑308大选的结果巫统仍保留其势力,胜了75%左右,不算失败,但因其他成员党表现欠佳,累及失去4+1的州政权(过后拿回吡州政权也被视为有争议,归为一个败笔)。所幸东马协助稳住阵脚,否则中央政权也岌岌可危。由于这样,不论巫统喜不喜欢,它的改变是必要和必然的。如果它不带动国阵改变,则既定的所谓政权分享方案在未来就失灵了。

在如何改变的争议声中,巫统内部的蜕变也带来了震荡。阿都拉4月份的下台是预料中事,只是提早鞠躬。不过,对上位的纳吉人们又担心他走回马哈迪的强硬路线而无法挽救国阵其他成员党的“下沉”,结果纳吉也让人民松一口气。他毕竟没有追随马哈迪的主张,让马哈迪主义回流,反而转向追随敦拉萨的某种指导思想,希望一扫颓势,可是因时代的不同,纳吉又不能萧规曹随,只好拿他的父亲的政策来“开刀”(小手术),最明显的就如上述的对土著股权的废除;次明显的是对马哈迪主义的“抗拒”。例如宣布将终止马哈迪的英化数理教学是另一个大胆的“背向”。

在这方面,纳吉政府巧妙地利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改回原状,留下“改与不改”的空间得以进行再调整,无疑是宣布马哈迪政策“失败”后的一种“安抚”,不想没有回旋的余地。

从这样看来,纳吉又在政治上取分,至少华团及马来社团已不能针对此课题对政府大加抨击。至于在未来的日子,家长又如何回应,那是另一回事。

在另一方面,如果从负面来审视纳吉的100天,也有下列的缺陷:

(一) 上台之初,提出“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虽有通过部落格分析和解释,但其焦点是模糊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读。华文方面较广泛的应用“全民的马来西亚”,可又不十分接近“一个马来西亚”的解说。因为纳吉的施政并没有在政策上终止“土著与非土著”之分,而是延续过去的思路,只在政策上作有限度的开放,在思想上仍保持种族和宗教身份的不同。还有同意回巫对话乃至组团结政府之说虽是对马来民族的整合,不涉及其他种族的权益,但如果政治结构以这种方式来洗牌,非土著将会陷入迷思之中。由此来看一个马来西亚的概念又觉得不圆满。

(二) 在消除贪污、滥权及终结朋党的措施上,更显得有其被动性。有一股势力正阻控纳吉的大刀阔斧,以致他无法在100天之内展现其纠正弊端的绩效。

虽然政府部长及各部门的KPI(主要表现指标)已在首相监督下推行,但这只属于内部评估,人民无法感受到改变已经到来。在几场补选中,国阵仍无法扭转劣势也说明了一年之后的政改雷声大雨点小。不是人民特别爱民联,而是国阵没有在政改中取得民心的回流。最近爆开的“基宫”事件,也给巫统及国阵“添乱”,对于纳吉的努力无疑是抹上一层阴影。因此国阵如何脱胎换骨,成为纳吉100天后的不可放弃的沉重的任务。

(三) 在民主架构下,纳吉有必要给民主政治加分,而不是让它受到限制。一个政府的巩固与持久,取决于人民对政府的民主施政有多宽;而不是取 决于政府的强硬与不妥协的态度。
尽管吡叻州的再变天已通过法律的判决使事件稍为平静下来,但国阵依然面对舆论的压力。此事又是直接与纳吉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他因此不能回避吡州事件施加在政府身上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纳吉再一次果敢与勇敢地面一切的责难。如果他在100天内做不到,那么在未来的100天内寻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也会有机会将弱势转为优势的。其实民主政治是必须要冒险的。既然纳吉敢于在土著股权上“冒政治风险”,那么对民主政治的尊重和让路,冒一些政治风险也是值得的。不论重选的结果如何,纳吉的形象肯定会被托高而放眼在未来的大选翻盘。

相对来说,纳吉的思路是比阿都拉较为宽广的,也比马哈迪的手段更具弹性,而不是直来直往。如果他借308的理由来一个较为彻底的“改弦易辙”,没有人会怪他这样做是错的。只要立定目标,把“一个马来西亚”的理念转成“全民的马来西亚”的实质落实,则纳吉将会在马来西亚的历史上取得重要的一席地位。

也许100天太短,我们不妨给纳吉1000天来让国人耳目一新,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大选),人民就会告诉纳吉他做得好不好。

刊于2009年7月11日光华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