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的照片
资深报人,著名时评政论家,厦门大学文学博士。先后出版十余本著作,包括《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巫统政治风暴》、《林苍佑评传》、《柬埔寨的悲剧》,《以巴千年恩怨》、《槟城华人两百年》及《伍连德医生评传》等著作。 目前担任马来西亚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席、马来西亚中国客家总商会会长及中天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6.5.10

探索大馬左翼華文文學史 .林友順

大馬評論人謝詩堅撰寫《中國革命文學影響下的馬華左翼文學》,深入探討中國革命如何衝擊馬華左翼文學,梳理馬華左翼文學的歷史,並肯定左翼文學的歷史地位。

馬來西亞是台海兩岸三地之外華人人口最大,並且是新加坡之外海外華人人口比率最高的國家,與其他海外華人一樣,馬國華人社會深受中國國內政局的變化而波動,而反映華人社會精神面貌的文學也不例外,隨中國革命浪潮的起舞。馬華文學是海外華文文學發展較好、根基較厚實的案例,許多人對馬華文學深感興趣,也對它進行各方面的研究,不過,針對馬華左翼文學的研究,則還未見到。

曾經參與新馬左翼學生運動的時評人謝詩堅最近根據本身的學術論文出版了《中國革命文學影響下的馬華左翼文學,1926年—1976年》,深入探討中國革命如何衝擊馬華左翼文學,梳理馬華左翼文學的歷史,「清晰而深刻地揭示了馬華左翼文學由興而衰的原因」,肯定左翼文學的歷史地位。

此書共分五章四百四十一頁,劃分五個階段述中國革命文學與馬華左翼文學的關係,即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六年革命時期,中國革命文學與馬華新興文學;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時期,中國抗日文學與馬華統戰文學;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七年國共戰爭與馬來亞獨立時期,中國建國文學與馬華文藝獨特性;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中國大搞經濟建設時期,中國「兩結合」文學與馬華愛國主義文學;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文革時期,中國文革文學與馬華革命文學。

從五個階段中人們看到了馬華左翼文學如何從早期的「移植文學」從屬關係,嘗試擺脫中國革命文學的主導,走出僑民文學的思路,發展成具南洋特色的本土文學。儘管如此,馬華左翼文學仍然是以毛澤東文藝理論為主導方針,也因此躲不開文革的衝擊,最終因「思想偏激,偏離了馬新社會的現實,並違背了文學的規律」,導致左翼文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退出文壇,「結束了長達五十年的文學主流地位」,最終由在台灣留學而在文學創作上取得成就、力主現代主義文學者取而代之。

謝詩堅表示,他做此研究的目的在於讓「這一代人對上一代的文學和政治掛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和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而珍惜文學本身有其獨立性和自主地位??」因此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撰寫本土文學與僑民文學的鬥爭、左右翼作家在文藝創作上的爭論及中共(胡愈之為代表人物)與馬共(周容為代表人物)就「馬華文藝的獨特性」的論爭。

作者在研究中也特別點出數名馬華左翼作家的文學成就與際遇,這包括走無產階級路線的賀巾、觸犯文字案的馬陽、早紅早退的杜紅、熱血沸騰的槐華、貧農作家李販魚和山河、撲朔迷離的韓玉珍、流落異鄉的原甸、突然消失的評論家忠楊及嚴冬趕上列車的吳岸。這些作家許多已經沉寂下來,不過一些如原甸仍然活躍在文壇,只是他們的創作已經沒有當年的火紅色彩。

謝詩堅博士論文指導老師楊春時在為此書寫序時指出,馬華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有天然的聯繫,馬華左翼文學也是在中國革命文學的影響下發生、發展起來的,同時也由於中國極左思潮的影響而走向結束。他表示,關於馬華文學的研究已經很熱,但是從中國革命文學的影響角度研究馬華左翼文學,似乎還是一個空白,這一段歷史經驗值得認真總結。■

转载自《亚洲周刊》第二十四卷 十八期 (2010-05-0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